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执礼再也受不了了,他给王黼泼了一盆冷水:“公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现在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平,恐怕不是歌舞宴乐之时吧!”
梅执礼说罢,就放下酒杯起身向王黼告辞。
其实——
梅执礼小觑了王黼。
王黼之所以轻描淡写的将方腊起义放到一边,不是因为他不在乎方腊起义,而是因为他不想方腊起义打断他的政治梦想——收复燕云。
要知道,收复燕云的事,王黼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的了,收复燕云所需的军队已经逐一离开西北开始在北京大名府集结,收复燕云所需要的粮草物资也已经集结在各个交通枢纽,只等马政、马扩父子从金国回来,带回和金国约定好的出兵时间,大宋最能战的西军就挥师北上,去收复那大宋上百年都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当初,西夏的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陕北,因平乱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
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宋朝而出走创业,并且他还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最终经过李继迁和李德明两代人的经营,他们陆续占领河西走廊地区,以此奠定了帝业基础。
后来,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到了元丰四年,大宋诞生了一位很有抱负的皇帝——宋神宗。
宋神宗登基了之后,重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使得大宋变得富有。
在这个基础上,宋神宗决定派兵攻打西夏。
为了震慑西夏,大宋一下子就出动了三十多万禁军,大军兵分五路,浩浩荡荡地向西夏杀去,誓要将西夏一举灭亡。
西夏虽然经常骚扰北宋的边境,但那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占点便宜罢了。
此时见宋军杀气腾腾地袭来,西夏顿觉不好,马上向辽国求救。
面对西夏的请求,辽国陷入了两难。
以前宋军攻打西夏时,辽国总是尽力从中斡旋,以保全西夏。
但是,这次的大宋来势汹汹,并不是言语能够劝退的,若使宋军退兵,那么自己可能就要和宋国全面开战了。
思前想后,再结合当时辽国的国情,辽国觉得还是不趟这个浑水为好。
不过,老谋深算的辽国,也不想白白放过这个渔翁之机,打算从两国的战争中分一杯羹。
于是,辽主派遣使臣向大宋索要关南十县。
宋神宗接见了辽国的使臣后,对辽国的意思心知肚明。
当年,宋辽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时,辽方承认关南十县属于宋朝,而宋朝每年赔偿给辽国三十万岁币。
盟约签订后,两国一直恪守盟约,以兄弟相称,彼此之间相安无事。
如今辽国旧事重提,再次提起关南十县这个敏感的问题。
倘若将这十县割给辽国,辽国自然会在宋夏交战中作壁上观。
如果拒绝辽国的请求,那么大宋攻打西夏的时候,势必会受到辽国的种种阻碍。
其实,辽国的这一要求,已经违背了当初的澶渊之盟,因为关南十县早已在盟约中划分地明明白白。
此时辽国再提出这等要求,难免会对宋朝上下造成伤害。
如果细论起来,辽国所占的幽云十六州又何尝不是大宋的领土?
大宋方面虽然愤愤不平,但是西夏的战事迫在眉睫,最终也只能迅速与辽国达成协议。
后经过两国讨论,辽国表示可以不要关南十县,但是宋朝方面必须要将澶渊之盟中的三十万岁币提高到五十万。
盟约既立,则万不可轻易更改。
辽国趁大宋与西夏两国交战之际趁火打劫,篡改盟约,实在是令人不齿。
但即使是这样,为了大局着想,宋神宗还是答应了这个要求。
与辽国商量好后,宋军马上向西夏进逼。
而西夏见辽国不来援救,心灰意冷之余,也爆发了战斗至死的悲壮之气,然后举国为战。
最终,宋军虽然深入西夏腹地大败西夏,但是宋军也迫于西夏举国反抗、横山的阻挡、粮草不继等等原因最后铩羽而归。
西夏虽然避免了亡国之祸,但也是元气大伤,丢失了不少土地。
最后的胜利者,只有辽国,它在没有出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白白获得了二十万岁币。
宋神宗灭夏失败,又被辽国勒索走二十万岁币,直气的是七窍生烟。
此后,宋神宗对辽国违背盟约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
直到临终之际,宋神宗还咬牙切齿地留下遗言:“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人,即使是不姓赵,也可以封他为王。”
在宋神宗看来,辽国要求增加二十万岁币和索要关南十县的事已是违约在先,既然如此,也就别怪自己重提燕云十六州的事情了。
收复燕云十六州者王!
虽说现在王黼已经取蔡京而代之了。
可蔡京在位十六年间,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极为杰出的成就,与大宋一朝的任何一位宰相相比,蔡京都不遑多让。
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乙宫使尚书左仆射太尉太师领三省鲁国公蔡京。
这是蔡京致仕前的官职。
有一次王黼去大相国寺烧香,看到一首蔡京留在大相国寺的诗:万物生乎天地间,荣枯造化皆大观。四时气运无穷尽,天下文章意在先。
这首诗细品品,很有一番哲理性。
可吸引王黼的并不是蔡京的诗,更不是蔡京那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的字,而是蔡京的落款。
落款越长,说明资历越老职位越高成就越大。
王黼曾是蔡京的门生,他深知蔡京的本事有多高、有多大,高大到他穷其一生也拍马不及的地步。
可王黼又不甘心,他也是宰相,他也获得了蔡京当初所拥有的一切权力。
试问,这种情况下,王黼怎能不想干出一番事业,名传千古?
关键是,还叫王黼抓到了这样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收复燕云。
只要他王黼能收复燕云,他就能依照宋神宗留下的祖训异姓封王,那样一来,他就能将蔡京完全踩在脚下,至少也可以跟蔡京比肩,跻身名相行列。
所以,王黼不能让突然爆发的方腊起义毁了收复燕云的大计,毁了他的政治梦想,毁了他超越蔡京的唯一机会。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王黼下令封锁方腊起义的消息,继续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
……
………………………………
上架感言
…
终于要上架了!
我也是写了十来本书了,其中上架的也有五六本。
可是我真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一样拖了足足三个多月一个多季度将近一百天才上架的。
这一百来天没有收入的日子,我和我的家人是靠着透支花呗和信用卡过日子的。
所以,上架了,有钱赚了,我很高兴。
至于紧张、忐忑什么的。
说实话,我真没有。
从事这个行业六七年了,很多事已经能接受和想开了。
一本书算不算成功,能不能写,只有一个检测标准,那就是上架后有多少人订阅、有多人少打赏,换而言之,就是看有没有人肯为它花钱。
我希望是前者,非常非常非常希望!
如果支持我的人多,肯为我写的书花钱的人多,能让我和我的家人靠这本书生活,我一定会把你们当成我的衣食父母一样尊敬,我一定会将我的所有精力和能力全都放在写好这本书上,我一定会竭尽全力争取让你们看到一本好书。
不用怀疑我说的话,这本书的成绩关系到我一家老小的饭碗、关系到我孩子能不能有学费、关系到我能不能直起腰来跟我老婆说话、关系到……总之,这本书的成绩对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此,我绝不会说假话,如果我说了假话,我甘愿遭天打雷劈!
而如果是后者……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只能说明这本书我没有写好,这本书它没有诞生的资格。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们中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就别劝我了,写了这么多年,我是绝不会去信什么百万封神、再坚持坚持没准成绩就会好、饿几个月也许就能赚大钱了这样的鬼话。
人尽中年,除了更理性以外,也没有了任性的资格。
家里五六口人等着我赚钱养活,父母已老,孩子还小,老婆没有赚钱的能力。
孩子明年就开始上小学,一定花钱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