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7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易处马上就会解散,跑的一个人都不剩,下次出海恐怕连水手都找不到。”

    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刘溪,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马上开始为回易处说情诉苦,说的就像他也随同出海了一般。

    果然,他话音刚落,赵昚便问道:“刘溪,回易处有你什么人?”

    只听刘溪马上双膝下跪,伏地叩首道:“回皇上,臣一母同胞的弟弟在军中,他被选调进回易护卫军,跟船队一起出了趟海。船队回来以后,他来过一趟汴京,臣跟他见过一面,详细问过他回易船队的事。”

    “你的胞弟?”赵昚眉头微皱。

    “是,比臣小十多岁,臣入宫之后他才出生,也近些年才相认。”刘溪当即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他在军中任何职?”

    “只是一个指挥。”

    “嗯,那就让他盯着回易船队,以后大事小事都记在心里。”

    “是,臣代胞弟谢皇上隆恩!”

    “这次回易处上下分了多少钱,我暂不追究。但下次再分钱,必须要有账目,分多少都要记录在案,有据可查,别给人留下捕风捉影的机会。”

    “是,皇上。臣会把原话传给回易处。”

    “起来吧。陆游独掌回易处、市舶司,为朝廷聚揽钱财,着实辛苦,有什么话我亲自跟他说,传话就不必了,你只要放些风声出去就行。”

    “臣明白了。”

    “船队今年还会出海吧,你有什么消息?”

    “臣听说今年有不少商贾自购海船,准备带着自己的货,跟着回易处的船队出海,回易处跟这些商贾的要价不低,据说签了契约,其中约定,商贾的船回来以后要把一半利润交给回易处,若是途中不幸遭遇海难,损失由商贾们自己承担。条件虽然苛刻,但回易处愿意带商贾们的海船出海,为他们引路,还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因为名额有限,商贾们挣抢的很厉害,这次能跟着出海的基本都是在朝中有背景的。”

    “带商贾的船出海,汴京这些人连海外的辛苦钱也要赚吗?”赵昚面上露出一丝不悦。

    “在临安时,有些人就眼红回易船队,是太上皇严令禁止无关官员和商贾参与回易处事务,他们才一直没能插手,现在朝廷缺钱,急需赚钱,就让他们的商船也参与进来了,反正多带一些船,也费不了太多事。其实从大宋到南洋诸国的海路不少海商已经知道了,就只有去西洋的海路还独独掌握在回易处手里。”

    “他们迟早也会知道去西洋的海路,是吗?”

    “从绍兴十八年,回易船队第一次出海至今,已经有很多人去过南洋、西洋了,有心人已经通过那些去过西洋的人得到了海图,只不过还不够详细。加上路途太远,远离大宋,船队不管是海上,还是在西洋诸国,凭商贾自己都不能保证货物和生命安全,所以才一直没人敢从南洋往西走。这些年去过西洋的人有那么多,商贾们真愿意下功夫,肯花钱,他们还是能找到几百个人,让他们冒险去一趟西洋,也不是不可能。”

    “距离回易船队第一次出海已经二十多年了,想知道的,确实也不可能瞒的住,回易处怎么做,我不过问,只要能源源不断的赚回钱来就行。”赵昚微微叹息一声,转而问道:“刘溪,据你所知,汴京城里最有钱的人,能拿出多少钱来?”

    “汴京城里最有钱的自然是皇上,天下都是皇上的,天下的钱自然也是皇上的。”刘溪不知皇上为何会忽有此问,无奈之下,只能马上含糊一句。

    “府库里的钱是天下的,我让你说的是民间商贾和官员乡绅,你在汴京城里消息不少,不会不知道吧。”

    “是,臣确实对汴京城有些了解,但对那些高官大户也没有刻意去接近过。但关于他们拥有的财富,臣倒是略有耳闻。臣听说有一次汴京城里来了一个貌若天仙的歌姬,不少达官显贵都想一亲芳泽,据为己有,于是现场上百人竞价,从十万一路竞价到百万,仍有数十人争相叫价,后来升至二百五十万,仍然有三人相争,最后忽然有人叫价四百万,其他人这才放弃争斗。那个歌姬买过去,也不过是一个小妾,但有人能出四百万买一个小妾,就说明他的家产可能有十倍、几十倍。”

    “汴京真有这么富有的人?”赵昚瞳孔一缩,表示怀疑。

    “天下默默无闻的富人很多,有些人看似拿不出多少钱来,但其实他们的田产多的数都数不清,有的甚至能占据大半个县。钱花了就没了,但他们拥有的田产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即使千百年后改朝换代,该是他们的田,还是他们的田。在黄河两岸,这样的拥有千顷良田的大户数都数不清,有的是官宦之家,有的是乡绅巨富,他们的财富连户部都统计不清楚。真正的有钱人,不在汴京城里,都在地方藏着,他们手里的田产地契,才是真正的财富。”

    听了刘溪的这番话,赵昚沉默了。

    是啊,手里有钱又算得了什么,内库每年收那么多钱,还不是很快就花完了,只有每年春天都能从地下长出庄稼的土地才是真正的财富,拥有千顷良田的人才是真正的巨富。

    天下的土地有多少是掌握在那些人手中,他们手中的土地又有多少是交田税的?

    皇帝虽说是拥有天下,但真正拥有的属于自己的土地,又有几亩呢?

    赵昚没有土地,杨丛义应该也没有吧。

    杨丛义早年主掌回易处,基本都在海上,纵使手里有钱,也没时间没机会购置大片土地,更何况他的家眷以前在泉州,那边全是山,根本就没有多少良田,想买也不可能买不到几亩地。

    率军北上长江、淮河、黄河以后,忙于战事,也不可能有没闲心置办田产,到了汴京,有那么多人盯着他,就更没机会了。

    赵昚仔细想了想,认为杨丛义除了夹带私船,借助回易船队赚了些钱,并无可能置办田产。

    没有田产就是无源之水,手里再多钱,花出去了也就没了,杨丛义虽然曾经拥有钱财三千万,但他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富有,因为那些钱几乎都花出去了。

    虽然是这么想,但赵昚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杨丛义手中的权势太重了,能调动的兵马也太多,要是他再有数不清的田产,不管他愿不愿意,日后都有可能被裹挟着,变成大宋之患。

    “刘溪,你知道这天下哪里的稻米和面粉最好吗?”

    赵昚忽然冒出这个问题,听的刘溪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只能如实回道:“臣没有听说过。”

    “其实我也不知道,大宋天下这么大,南方北方气候大不相同,种出来的粮食自然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土地种出来的庄稼,肯定也不相同。”赵昚自语道。

    “是,皇上说的对,不是有句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刘溪马上附和。

    “我想知道这天下哪里的粮食比较好吃,给你半个月时间,你去好好查查。”

    “皇上,天下这么大,让臣上哪儿去查啊?”刘溪顿时一惊,难道皇上不待见他了?想让他离开汴京?

    “汴京是大宋国都,这天下所有的好东西,最终都要汇集到汴京来。而在汴京能有资格享用天下好东西的人,除了朝中的高官大员,便是豪门巨富。弄清楚他们每日吃的粮食来自哪里,不就什么都明白了。”

    “是,臣愚笨,臣明白了,臣马上去办。”

    “去吧,探清楚了速速来报。”
………………………………

第727章 训将练兵

    半个月后,赵昚看着入内内侍省刘溪送来的各部各司高官家中所用粮食产地资料,心情有些复杂。

    有些高官府上永远只吃同一个地方种出来的粮食,有些官员所吃粮食遍及各地,还有些高官竟然要吃南洋买来的粮食,当然也有官员府上的粮食说不清产地。

    “江陵府玉沙县,这个地方的米很好吗?为何只吃这个县产的米?”赵昚随口问道。

    刘溪答道:“玉沙县的米确实很好,又香又软,宫里的贡米就有产自玉沙县的。”

    “汉中的呢?”

    “汉中也算贡米产地,前几年也送过一批,那里产的米味道也很好。”刘溪再次回道。

    “李尚书府上吃的米来自广南、福建、江西、荆湖、两浙、淮西、京南京北几十个州县,难道这些地方都有贡米?”赵昚语气稍稍有些不善。

    刘溪忙道:“回皇上,这倒不是。据说李尚书有个习惯,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