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7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十年不见的杨四娘,也就是之前同窗同僚的汤鷽。

    看着杨四娘收敛起了笑容,苦的像个泪人,杨丛义本能的抓住了她的手,将她拉近。

    杨四娘委屈的流着泪,顺势伏在了杨丛义的肩头。

    无言,任由积攒十年的委屈化作泪水,洒落对方肩头,淌进对方心间。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等所有委屈倾泻一空,泪水流完,才重新开始用语言交谈。

    “这些年很少给你写信,也没去看你,让你受委屈了。”

    “我知道你要做大事,一直都知道。北方有多乱有多忙,虽在流求,我还是能打探到一些北方的消息,这也怪不得你。”

    “也就前几年比较乱比较忙,其实近两年没什么大事,我该早些派人接你来北方的。”

    “接我来,你汴京的两个夫人怎么办?”

    “这么多年了,早就看开了,多一个人一起生活,其实也挺好。”

    “你说的轻巧,你敢把我带回汴京吗?”

    “我有什么不敢的!”

    “你敢我也不会跟你回汴京,我还怕在那儿遇到熟人呢!”

    “。。。。。。。。”

    “听说你们在汴京穷的连鸡鸭鱼肉都吃不起,是真的吗?”

    “不至于,我这么大个官,想什么山珍海味,还不是马上就有人送,不过是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不想欠下人情罢了。”

    “那我这份人情你要不要欠?”

    “这是多少钱?”

    “三千万两,经营流求、南洋这么多年,就剩这些钱了,这次北上全带来了。”

    “这么大一笔财富,这份人情该欠!”

    “我就知道你在北方要用钱,那这钱就交你手里了,以后我就不操心了。”

    “这钱还是你拿着,我是需要钱,朝廷也需要钱,但这笔钱太多了,拿在我手里朝廷不放心,可能还会招惹麻烦。”

    “钱都拿来了,那你说怎么办,丢了?”

    “你先拿着,待我想想,反正这钱不能我来花。”

    “这是我们的钱,你不花,难道要让我花?”

    “你还别说,这确实是一个办法。”

    “别给我找事,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你又想把我支开是不是?”

    “怎么会,你这次来了,我就不会再让你走了。”

    当天,二人在屋内细聊很久,没有近卫靠近那间屋子。

    自那天后,杨丛义身边便多了一名女子,府中后院一般人再不允许进去。

    北伐需要很多钱,朝廷要建太学、武学,也需要很多钱,但朝廷没有多少钱,户部的钱杨丛义拿不到,北伐所需只能依靠赵昚的内库,但内库的钱有很用处,朝廷各部各司都在盯着,都想伸手从内库要一笔,所以能给杨丛义用的钱也不多,远远不及北伐所需。

    汴京朝廷没有钱,但民间有钱,官吏乡绅家里也有钱,可朝廷拿不到他们手里的钱,纵使官吏被罢官,查无实据,朝廷也不能没收他们的财产。

    朝廷为钱发愁,杨丛义此时也为钱发愁,朝廷愁没钱,而他手里的钱太多了。

    三千万两,超过汴京国库去年一整年的财赋收入,数额实在过于巨大了,即使跟皇帝的关系再好,把这么多钱拿在手里,他也觉得不踏实。

    该怎么合情合理的花出去,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潞州、辽州备战,制造兵器铠甲,筹集粮草,要花不少钱,可以给辛弃疾三百万两。

    大名府西临河东,北接真定府,属于边境地区,时时刻刻都要备战,汴京提供不了多少军需物资,全靠大名府自筹,即使张孝祥过去,也筹不到多少钱,可以给他五百万两,扩建作坊,购买粮草。

    山东益都府,北伐前沿,不管是大名府还是潞州、河间府,宋军所需的物资大部分要从益都府走,这里也是整个北方地区经营最久的,如今这里有丰富的劳力,唯独缺钱,可以给沈缙五百万两。

    宋教头经营的谍报系统遍及西金、东金,线上人员多达数千,也要需要很大一笔钱,如今又在筹划北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花大钱,给他五百万两也不算多。

    真把这一千八百万两送出去,还剩一千二百万两,就算他留下二百万两私用,还有一千万两,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他并不是一个富豪,也无意给子女留下太多资产。

    花了吧,全部花出去好了。

    修路、开矿、开书院,总能把一千万两败完。

    从九月开始,杨四娘在杨丛义授意下扮做江南商贾,要投资修建两条硬化官道,一条从河间府直通济南府,一条从济南府直通大名府,当然这两条路除了她投资,三地商贾乡绅也有投入。

    与此同时,她在河间府、大名府同时投资开矿,采挖石炭,当然开矿具体事务她并不参与,只是出钱就行。

    最后,她又去益都府,在益都城外,以之前的造院为班底,投资兴办了一家占地数千亩的书院,她也只需要出钱,剩下的自有沈缙帮她去办。

    一番折腾下来,杨四娘从流求带来的三千万两银子只剩下三百万两,就这杨丛义还嫌钱多,觉得拿在手里烫手,让她匿名向朝廷捐献了两百万两。

    钱花完了,杨丛义还不放心,又给皇帝写了一封密信,将这笔钱的来龙去脉跟赵昚说了个清楚,因为他知道,不管说不说赵昚最终都会察觉,与其到时候难堪,影响君臣关系,最终影响了北伐大事,不如主动说个清楚。

    三千万两没有乱花,没有用来享受,全部用在筹备北伐和修路造福、改善民生上,杨丛义问心无愧,赵昚应当也不会计较。

    汴京城,皇宫内。

    赵昚一遍又一遍看着杨丛义派人送来的密信,他怎么也想不通,有三千万两白银,为什么要急不可耐的花出去,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将聚敛的财富留给子孙后代,保子孙富贵?

    难道杨丛义真的不贪念权势,也不贪念富贵?

    那他这一生奔波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了声望、名望?还是有更大的图谋?

    赵昚想不通,这让他心底生出丝丝不安。

    随之而来的疑问就是,杨丛义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财富?

    “把刘溪叫来。”

    赵昚一声吩咐,殿内服侍的内侍赶紧出去传令。

    不多久,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刘溪入殿侍奉,其余内侍离殿回避。

    “你实话告诉我,回易船队百艘大船去一趟南洋、西洋,能获利多少?”赵昚紧紧的盯着站在眼前的刘溪。

    刘溪顿时一阵紧张,但见皇上颜色并无不对,不是生气而是忧虑,于是很快镇定下来,赶紧回道:“据臣所知,百艘大船满载货物出海一趟,在江南可获利不低于五千万贯,而在江北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三千万贯,江南比江北富有,西洋异域货物在江南更好出售,价钱也更高。”
………………………………

第726章 赵昚疑虑

    “三千万,这是回易处上下官员拿了以后剩下的钱吧,算上他们分的,出海一次能赚多少?”

    赵昚对官员贪墨的手段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御史台言官们天天说的不就是这些吗?

    “皇上,这个臣就不太清楚了。不过臣估计他们拿的钱应该有四五百万,都是有账目的,拿不了太多。”

    “我看不止吧,没有一千万也有八百万!明知道朝廷到处需要钱,还在上下齐手,能捞一点就捞一点,他们多捞一点,国库里的钱就少一点,完全不体量朝廷的难处!对他们还是太放纵了。”

    刘溪心里暗惊,难道皇上要对回易处下手了?

    “皇上,其实他们也不容易,出海一趟就是两年,远渡重洋,有时候一连几个月都要生活在船上,在海上吃不好睡不好,还经常遭遇大风大浪,运气不好,命就没了。还有,在海上闷热湿气重,容易生病,一旦得病就很难好,病个十天半个月就死了,人一死,船上放不住,也不敢放在船上,怕生瘟疫,直接就丢进海里,最终落个尸骨无存。出海的人都不容易,个个都是九死一生,但为了给朝廷赚钱,他们不可能只去一次,回易处的官员要安抚出海归来的人,并希望他们下次还能出去,最好的安抚就是给钱。百艘大船,随行人员一般不会少于五六千人,这么多人要发响钱,要给奖赏,死在海上的还要抚恤,得花一大笔钱。如果回易处把出售异域货物换来的钱一分不少的交到内库,回易处马上就会解散,跑的一个人都不剩,下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