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7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着,议出结果再报吧。”

    赵构说完,不等臣下多言,便在一名内侍陪同下离座而去。

    待赵构走后,陈康伯道:“议吧,今日不议出结果来,谁也别想离宫。”

    “咳,汤相,皇上的意思很明白了,川蜀之地,山高水远,临安还是不要继续统辖为好,划给汴京才是上上之策,到时候北廷面对金国、西夏,对敌战事他们承担,而临安只需平定一些暴民叛乱,便可安枕无忧,何乐而不为?”

    “是啊,我们从北方颠沛流离来到江南,不就是因为不想打仗,也不愿打仗,既然已经决定要分家了,留着川蜀做什么,那边又是西夏,又是金国,战乱不休,就是个**烦。如今好战的都在北方,川蜀就交给他们,让他们跟金国、西夏继续打好了,我们就在江南过我们的安稳日子,好好养老,安享晚年。”

    “诸位所言有理,我们奔忙了一辈子,不就是求个荣华富贵,儿女满堂,子孙环绕,安享晚年嘛,如今老都老了,还争什么?好好维护好我们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外面的事让年轻人去办吧。”

    “只要有皇上在,江南就还是安稳的,临安也是安稳的,要不要川蜀,要不要军队,其实都不重要,诸位大人觉得呢?”

    “话是这么说,要是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能有什么事?大宋的天下两百年了,靖康之乱都挺过来了,还能有什么事?”

    “那我就实话说了,要是汴京恢复元气之后要吞并临安,我们该何以自处?”

    “想远了,汴京要恢复元气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有十年时间北方的金国也恢复元气了,汴京想南下,不考虑背后虎视眈眈的金国吗?若汴京真的动了吞并临安的想法,那大宋的江山也就到头了,这个骂名和罪责没人敢承担。我想两廷分立之后,江北江南还是能和平共处的,可能会有勾心斗角之举,但两廷直接发生战争的可能不存在。你们要想想,北廷的门生故旧有多少在江南,临安又有多少亲属子弟在北边,江南江北纠缠不清,盘根错节,谁想发动战争,谁就得被生吞活剥!”

    “也是,再怎么样有矛盾,南北双方也不至于发生战争。两廷能存在多少年,还不是要看我们?若是将来撤销临安朝廷对大宋无益,何必要撤销?我们还是议定两帝共存、两廷分治的具体方略吧,皇上在等消息,兴仁府也在等消息,都在看着我们呢!”

    众大臣在赵构离开后,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但对于制造这个困局的始作俑者赵构,没人敢多说一句他的不是。

    “陈相,你代表的是兴仁府,你先说说兴仁府的具体想法吧,我们大家一起听听,如何?”众人停止议论后,汤思退说道。

    “我不是代表哪一个人,哪一方,我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整个大宋!”陈康伯语气不善,他很不喜欢汤思退的论调。

    “好,我也不说陈相你代表谁,就说说你的要求,我们大家议一议。”赵构明确了态度,汤思退也不便再纠缠,只要他的利益不受损,什么条件他都能接受。

    陈康伯转头,目光从在场的所有大臣脸上扫过,而后说道:“方才皇上在时我已经说的清楚,南廷北廷可以共存,江南江北可以分治,但临安不得另立储君,也就是说以后临安可以继续设立朝廷,作为江南的留守朝廷,三省六部二十四司都可以存在,负责治理江南八路数百军、州,但临安不能再有皇帝,皇上驾崩之后,南廷必须效忠北廷的皇帝,大宋最终只能有一个皇帝,此事皇上方才已经当众应下。除此之外,我没有其他要求,剩下该怎么议大家就怎么议。”

    “就算储君之事不提了,陈相就没有其他要求了?两廷统治辖区、军队、财赋、官吏调配、百姓迁徙等等,问题很多,陈相不提要求,我们大家怎么议?”

    汤思退一副准备好了讨价还价的神情,让陈康伯很是不爽。

    “那是你们的事了,我今天来就是确定两帝共存、南北分治的构想,既然诸位对这个构想没有异议,已经同意在汴京另立北廷,我此行的目的便已达成,剩下事是大家的事,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你们其他人也说说吧,达成一致,才能形成最终方略,都不要藏着掖着,有什么说什么。”陈康伯将问题抛了出去,他不想跟众人对立,也没必要跟他们对立,解决困局才是当务之急。

    一言之后,众人不言,勤政殿内一时安静下来。

    片刻之后,杨存中道:“好,那我再说说我的想法。北廷面对金国威胁,北边的军队必须归北廷统辖,吴拱部、杨丛义部留在北边,川蜀吴璘部要同时面临金国和西夏威胁,北廷迟早是要攻入函谷关,收复京兆府、平凉府,重新打通川陕与中原的联系,所以吴璘部最好也归属北廷,北廷只有统一指挥调配所有军队,才能彻底收复失地。至于北伐中军李显忠部,江南如今兵力空虚,还需要他回来震慑宵小,平定乱匪暴民。诸位以为如何?”
………………………………

第703章 颁行天下

    “国公久掌军事,所言在理,也是从大局考虑,思虑深远,我没有异议。”

    “我也没异议。”

    “同意国公所言。”

    “好,既然诸位都无异议,南北两廷关于军事之事,就按国公所言,江北兵力除李显忠部,其余军队仍驻原地。军资军械补给,还有粮饷问题,南北两廷自己解决,如何?”

    “两廷分立,这些以后自然是各自解决,没有异议。”

    “财赋如何划分?”

    “江北多年战乱,田地荒芜,这几年是收不上来多少财赋的。就按陈相之前所言,五年之内,江南每年财赋的五成给北廷,五成临安留用,五年之后再五年,江南财赋三成给北廷,临安留用七成,十年之后如何,到时候再议。”

    “若临安不用供养那么多军队,五成财赋倒是够用。”

    “谁说不是,江南少战事,田地肥美,民间富足,人口也远超江北,不养太多军队,确实花不了多少钱。这么分配财赋我觉得没问题,要是不给北廷财赋,逼得他们连军队都养不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故,可就难说,江南想安稳怕是做梦了。”

    “要是没有异议,十年之内江南财赋的分配问题就这么定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江南财赋是分配了,临安府库和内库呢,是分还是不分,分的话怎么分?”

    “不分是不可能的,北廷如今一无所有,要在汴京建都,设立朝廷,所需财力物力都是极大的数字,临安不可能不出钱。皇上历来节俭,分的太多肯定不行,我提议四六分,汴京四,临安六,毕竟这些钱都是皇上积攒下来的,北伐几年已经花了不少,府库快空了,内库估计也不富裕。”

    “汴京百废待兴,还有几十万军队要养,数百万遭受战乱的百姓要安抚,需要很多钱,分四成怎么够,我以为临安四成,汴京六成,如此才较为合适。”

    “我奉劝大家别在钱上跟皇上揪扯,既然临安、汴京地位平等,临安府库、内库的钱财就五五分吧,陈相以为如何?”

    “北边虽然一无所有,但只要安定下来,开荒种地,吃饭应该不是太大问题,但短期内没有临安给的一笔钱财,北边撑不下去。五成财赋,省吃俭用,当能渡过难关。”

    “行,临安府库和内库积蓄便跟汴京五五分,作建立朝廷之用。”

    “辖区划分之前已经有过讨论,论过川蜀归属,陈相也提过江南八路百州归临安统辖的问题,要不就这样,长江以南的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福建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归临安统辖,长江以北的土地,包括成都府路、利州路、潼川府路、夔州路,都归汴京统辖。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成都府路、利州路、潼川府路、夔州路,临安鞭长莫及,划给汴京统辖,也并无不可。”

    “汤相以为是否可行?”

    “治国理政、财赋多寡,不在辖区大小,临安领江南八路之地也够了,我没有异议。陈相怎么看?”

    “汴京朝廷尚未建立,诸事繁杂,连北伐收复的失地都尚未安抚,此时根本无心治理多余的土地,汴京距离成都府、利州、潼川府、夔州等地也是远隔千山万水,汴京没有那么多精力,我看这几个地方还是暂归临安统辖为好。”

    “不可。吴璘部已经确定归汴京统辖,他在这些地方都有驻军,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