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干,趁着年轻就该好好拼一拼!”
休息片刻,调转马头,二人一前一后,再直奔回营。
见到张暮林是意外之喜,当年的小孩子如今已经是一身武艺、杀敌立功的战士,从此以后,在精武军里也能找到能好好聊天说话的人了。
这些天,杨丛义以宿州都统制之身统领精武军,整个精武军里的普通战士倒是个个都不错,只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军官奇缺,别说正将了,就连副将都没有一个,能找出来的职位最高的居然只是部将,而数量稀少到个位数,由于职位相差很大,地位悬殊,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只能听他的命令,一到议事之时,谁都不说话,他就跟孤家寡人一样,别提有多别扭!
平常在营里行走,不管是军官还是普通士兵,个个都对他恭恭敬敬,休息之时见将士们聊的正欢,只要他一靠近,马上他们就没了声音,搞得杨丛义很难受,好像被孤立了一般。
从前他领军可不是这样,将士们也不会故意回避,闲暇之时,还能时常跟普通士兵聊上几句。
可能是官职忽然高了起来,而他熟悉的精武军将士又都分散于六万大军之中,眼里能见到的全是陌生人,而他对于这些士兵来说又是高高在上的大人,根本不敢轻易靠近。
如今遇到张暮林,杨丛义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每天训练完,还能在校场上跟他较量一番。
第一次在校场上比试武艺,就吸引了不少将士的目光。
一场枪法较量下来,不管二人谁留了手,在围观的将士看来,二人就是不分胜负,当然不排除有武艺更高的人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普通将士跟都统制大人的较量,在一夜之间,传遍精武军营,一时之间,杨丛义、张暮林成了众人闲暇时谈论的话题。
众人的话题不离张暮林与都统制大人的关系、二人谁的武艺更胜一筹,以及还有谁能打得他们。
第二天日落之后,二人又在校场比试较量,吸引来的将士将校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二人你来我往,较量数百招,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这一场过后,杨丛义当场宣布:如果谁能击败张暮林,或是跟他打成平手,普通士兵授队将之职,队将授准备将,准备将授部将,部将授副将!
此令一出,报名者达百人之数。
此后半个月,每天一到傍晚日落,校场四周便被训练了一天,似乎仍然不知疲倦的将士们团团围住,因为他们都想知道,今天又有谁能升官授职。
每天傍晚战五场,杨丛义亲任评判,所有较量都点到为止,不得伤人。
半个月下来,杨丛义方知军中真是卧虎藏龙,其中有三人武艺明显高于张暮林,只是好像顾忌对方的面子,或是他的身份,有所保留,未尽全力,还有十六人的武艺跟张暮林不相上下,三十招内不分伯仲,依照承诺,这些人统统就地封官授职。
随后,杨丛义又向全军宣布一个消息:今后精武军将不定时举行各类比试较技,表现突出者,都有机会升官授职!
此消息一出,一时之间,全军将士士气大增,个个都想得到这来之不易的升职机会。
重组的精武军原本缺少军官将校,杨丛义也不知道谁有才能,谁能胜任,经过半个月比试选将之后,很快就将军中将士武力摸清,让他们露了脸,增加了他们的名气,也拉近了他们跟他之间的距离,最重要的是储备了近二十名军官,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会成为军中骨干。
在全军大力训练骑战期间,杨丛义利用傍晚休息时间,又接连举办了几场比试挑选,内容涵盖兵法、谋略、潜伏刺探、文化水平、识马驯养等方面,又选出十几人来。
而后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分别授予官职。
如此,新组建的精武军才堪堪建成。
………………………………
第645章 时机
新组建的精武军建成之后,每天傍晚结束军事训练,杨丛义便召集准备将及以上的将官,将他们集中起来,亲自教授兵法、剖析经典战例、进行战略战争推演,在他们的思维中注入兵法意识。
在新军训练的同时,派往北方的探子,接连送回了金军的消息,据从不同地区、渠道探知,以及探子亲眼所见的敌情来看,完颜亮已经把防御重心北迁至汴京、兴仁府、济州、临沂一线,部署有将近二十万大军,整个南部区域,除归德府驻有五万大军,像许州、汝州、徐州附近,分别都只有数万兵力驻守,金军整个兵力部署重心重新北移至黄河附近,不但如此,还有大批金军继续向北推进。
虽然没有完颜亮与完颜雍在北方交战的消息传来,但杨丛义知道,双方绝对不会和平相处,金国也不会一分为二,一旦完颜亮与大宋达成和解,重签和议,那么他很可能将大军全部调回北方,一举灭掉完颜雍。
不过从现有信息来看,完颜亮还算沉得住气,从长江北撤之后没有立即率大军返回燕京,而是在汝州、陈州、亳州、徐州一带连番派兵攻击,兵力不多,不求战果,只是要给宋军压力,以为他在准备全力反击,让大宋朝廷误判,从结果来看,完颜亮得逞了,朝廷果然下令固守,不得轻易出击。
杨丛义虽然看穿了完颜亮的把戏,但他并没有揭穿,因为他也需要准备时间,冒进不是他的本意。
朝廷承受不起任何进攻失利,一旦进攻失败,主和派马上就会跳出来夺取朝堂上的权力,那么宋军将不可能再组织起任何进攻。
朝廷派遣北上的议和使者已经过杨丛义的防区,一旦双方达成和解,完颜亮将会调集大军北上,先灭完颜雍,而后再图南下之事。
从探知的消息来看,在辽阳登基称帝的完颜雍并没有将国都迁往燕京,那里还是完颜亮控制的地盘,从两人控制区域来看,不管是人口还是资源,完颜雍都要比完颜亮差一大截,若双方开战,完颜雍必定不是对手,除非他能拿下燕京。
这也是杨丛义忧虑所在,一旦完颜雍撑不住,被完颜亮一举拿下,即使他在宿州一带做好准备,只凭他的六万多兵力根本不可能拿下汴京,甚至可能会被完颜亮用几十万大军重新逼回长江一线,收复燕京将遥遥无期。
能北复中原,夺回燕京的唯一机会,便是完颜亮与完颜雍势均力敌,在北方争斗不止,无暇南顾,如此宋军才能很快收复汴京,再汴京为根基,招兵买马,屯粮练兵,在完颜亮、完颜雍兵力折损严重之时,伺机北上,一举攻取燕京。
而要完颜雍的势力与完颜亮相当,完颜雍必须占据燕京,如此他才有一战之力。
可完颜雍会怎么做,身在亳州的杨丛义无法干预,只能期待从扬州逃离北上的完颜元宜能带一支强大的兵力投靠完颜雍,让他有势力有野心染指燕京。
沈缙一直在北方,原本他应该最了解北方形势,无奈路途遥远,陆上又通行不便,根本不能取得联系,也不能及时传递消息,如此就会贻误很多战机。
朝廷与完颜亮的议和十有八九能成,宋金之间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若准备妥当,却不利用完颜亮与完颜雍决战之时主动出击,夺取汴京,那绝对是不可挽回的错误。
杨丛义推演过多遍,即使完颜雍的实力不足与完颜亮抗衡,可他们最终是要寻找一个机会进行决战,完颜亮知道宋军会给他威胁,必会全力一击,以图速战速决,若宋军合理利用他们决战的时间点,看准完颜亮不能回军救援汴京,几路大军同时北上,便有机会夺取汴京。
可他们决战的地点必定是在燕京附近,甚至是辽阳,而决战时间却无从知晓,要是探子悄悄送信,一来一回怕是就要一两个月时间,有这个时间完颜亮的大军早就南归汴京附近了,所以打通一条通信渠道尤为重要,只要各种战报十日之内能送回亳州、宿州、徐州,宋军就有机会把握住战机,夺取汴京。
多次推演之后,杨丛义头脑中出现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拿下济州、临沂、泰安、济南和益都府,夺取整个山东半岛,若在夺取归德府,便能使之与徐州、宿州、亳州、陈州连成一片,极大压缩完颜亮的空间,还能使南方与北方的通信变得通畅,及时掌握辽阳和燕京动向,进攻或是防御,都能及时做出调整部署。
可要实现这个想法,靠海州、徐州、宿州宋军根本不可能,这些地方的军队没有朝廷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