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煌甑牧甘乘屠矗
第二件是跟人说他手里有权,只要杀敌有功,挡住敌军渡江的,就地升官奖赏,杀一个敌军赏钱十贯,杀三个升队将,赏钱三十贯,杀五个升部将,赏钱五十贯,杀十个升正将,赏钱一百贯,杀敌十人以上的,升统领,赏钱三百贯!
在城内四处宣传的同时,虞允文马上派亲卫赶回建康,向叶义问禀名太平州的实际情况,并让他赶紧调集粮食,迅速送来太平州,江北的敌人蠢蠢欲动,迟则生变!
当天傍晚,城内散乱的敌军,有一千余人在粮食、钱财和升官的诱惑下聚集起来,拿着各自的武器走出城门,来到七八里外的长江边。
按照虞允文的命令,全军分成左、中、右三军,各选一名队将临时提拔为各军指挥,中军五百人,正面布防于太平渡口,左军三百人埋伏在渡口左边,右军三百人埋伏在渡口右边。
根据他的部署,若敌军登岸,中军抵挡不住,可且战且退,而后左军、右军齐出,三面合围!
虞允文的设想很好,但手持武器立在江岸临时聚集起来的士兵们都知道,这样是打不赢对面几十万敌军的,就算敌军挨个过来排队让他们杀,他们就是累死也杀不完,更别说敌人懂得反抗,还比他们强。
但虞允文是皇帝亲自派来慰问三军的人,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能站在江边抵御敌人,他们这帮烂命一条,饭都没得吃的粗人为什么不能?
说白了,留在江岸的这一千多个将士,都是对生命放弃了希望,可又想在临死前做点什么的人。
正巧这时虞允文来了,代表皇帝,为他们指明了一个目标。
所以,他们即使饿着肚子,也心甘情愿的来到江边,实现他们作为士兵的最后价值,死在战场上!
一夜天明,太阳升起。
江边的晨雾刚破,江中还是雾气濛濛,站在岸边,连江中的岛屿都看不清。
第一次在江边过夜,看到这种情形,虞允文心中莫名的一阵紧张。
“传令下去,提高戒备,晨雾浓重,以防敌军趁雾前来偷袭!”
虞允文的命令很快传遍三军,各自提高戒备,他们期待着,但又害怕敌军突然从迷雾中冲上岸来。
随着太阳不断升高,江中迷雾一点点散去,快到巳时,迷雾彻底消失。
江中岛屿很是清晰,一览无余,三四里外的对岸,隐隐约约,也能看清江岸。
“敌军渡江了!”
不知是谁一声大喊,将欣赏江景虞允文打断,抬眼远望,只见对岸江面出现了一片小黑点。
定睛一看,正是几十艘正在渡江的船!
………………………………
第596章 敌军渡江
“敌军渡江了!”
最先发现的士兵,几声喊叫之后,驻守渡口的士兵几乎全都注意到江中的那片黑点,敌船。
几十艘敌船,少说也有数千人,就江边这一千人,能抵挡的住吗?
虞允文心里没底。
但不论能不能挡住敌军渡江,他们必须抵挡,不然太平州必失。太平州丢失,敌人几十万大军定然顺利渡江,而后长驱直入,肆虐江南。
何况敌人这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抢粮草,而是要夺取大宋的土地,说是江北,如果能渡江到江南,他们绝对不会退回去。
大宋丢掉江南富庶之地,那还是大宋吗?
丢掉江南,大宋就亡了!
站在江边,看着长江中越来越大的黑点,虞允文没有选择,这一仗不得不打,也必须要打!
“大宋将士们!敌人就像豺狼,现在豺狼已经来了,让我们拿起刀枪,保卫家园,保卫亲人,把他们赶回去!”虞允文走到中军身前。
将士们饿着肚子,拿着武器,望着江中的黑点。
“你们今天能来到这里抵御敌人,就是大宋的忠臣良将,就是大宋的英雄!我虞某代表皇上来到这儿,就是跟英雄们共进退,共御敌军,共守太平州!虞某昨天说的话,绝对说话算话,只要此战得胜,能挡住敌军,人人论功行赏,金钱官职,样样都有!现在你可能是一个普通士兵,也许等这一仗打完,你就是队将、部将、主将,甚至是统领!将士们,准备战斗!”
听完虞允文这番话,将士们热血沸腾,寒冷僵硬的身体,似乎瞬间活络起来,全身充满力量!
敌军擅射,他们不能暴露在渡口硬拼,得把渡江敌军放上岸来,短兵相接,力战取胜,不能让敌军发挥他们的射箭的本事,不然几轮箭雨,江边就没人了。
于是在虞允文指挥下,中军五百人分成三队,隐藏在渡口周边的树林和草丛中,刀枪兵在前,弓手在后。
而后虞允文又用红、白、黑三旗,与左、中、右三军约定好攻击顺序,看到红旗,左军出击,看到白旗,中军出击,看到黑旗,右军出击!
约定之后,虞允文登上距离太平渡口五六十丈远的一个小山之上,居高临下,纵观全局。
敌军的船虽然渡江很慢,但距离太平渡口还是越来越近。
站在山顶的虞允文思绪万千,好好的一个大宋江山,如何就这么轻易的断送了,若是平常稍稍备一备边防、江防,也不至于是如今这幅模样。
还有,边防不备,与守臣闻风而逃这种风气不无关系,若太平州知州不跑,留在此地的将士有饭吃,由官府出面,定能组织起一支三四千人的大军,若是敌军分批渡江,他们抵挡十天半个月,应该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想什么都晚了!
大宋啊,今日要亡了吗?
不知有多少人,要给你陪葬!
江风吹过,虞允文感觉到了寒冷,望着滔滔流逝的长江水,内心深处无限伤感。
四川,回不去了,今日就在这太平州安详吧!
小半个时辰之后,第一艘装满敌兵的敌船在渡口靠岸,几十人摇摇晃晃迅速下船,将渡口占据,其他敌船随后,相继靠岸。
渡口聚集了几百敌兵,江中还有几十艘装满敌军的敌船,虞允文拿着旗子,心里发慌。
十几船敌军下船之后,见渡口无人防守,稍整队形,便沿着渡口大路迅速前进,想得到占领城池的首功。
等敌军到达中军埋伏之地,时机已到,虞允文便将白旗一举,大幅摇动,命中军发起进攻!
埋伏在渡口的中军指挥,在敌军登岸之后,一直在盯着山头的旗帜,等待命令,此时见敌军从眼前经过,正在考虑要不要发动攻击,忽见上头白旗晃动,当即大叫一声:“杀!”
命令一下,早已张弓的弓手立即放出一轮利箭,几丈距离,敌兵应声中箭。
弓手在极短的时间内拉弓射出三箭,命中敌兵不在少数。
但第一批渡江的敌兵都是特意挑选的精锐,面对袭击的反应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在第一轮利箭来袭的慌张过后,马上取弓搭箭,与埋伏弓手的第三轮利箭形成了对射的局面。
眼见如此,中军临时指挥当机立断,大喊一声:“冲啊!”
在草丛树林中埋伏多时的士兵,听得命令,当即举刀提枪冲了出去。
由于他们的埋伏之地距离敌军很近,一出树林草丛,瞬间便冲进正在张弓回击的敌军阵营,挥舞刀枪,顷刻间与敌军战成一团。
面对突然的袭击,手持弓箭的敌兵哪里对手,很快倒下一片。
但精锐就是精锐,面对埋伏,虽然有些惊慌,却没有后退半步,很快弃弓抽刀,开始反击。
并且很快他们就发现,对手人数有限,顶多百人而已,根本不足为惧。
真刀真枪的血腥战斗在山下展开,敌我双方的士兵不断倒下,片刻之间就伤亡数几十人。
见中军与敌军混战,尚能抵挡,虞允文将目光投向渡口敌船,发现又有数百人登岸,并迅速向几十丈外发生战斗的阵地冲去,而敌船还在不停的靠岸。
若敌军后续支援不停的加入混战,而中军得不到支援,便会处于劣势,等士气低落,就再也挡不住敌军。
红旗一展,下令左军出击,加入战斗!
等待多时的左军,一见山顶出现红旗,一声令下,全军三百余人瞬间从渡口左侧冲出,迎上前来支援的敌军,混战一团。
两团战阵,相互拉扯,敌我之间谁也没能占据绝对上风,呈现势均力敌之势。
虞允文将目光从战团移开,再次转向渡口,见满载敌军的船只仍在不断的停船靠岸,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