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杨丛义走过院中,经过那禁军士兵身前时笑道:“不好意思,忙忘了。”

    那禁军班头神情肃穆,抬手道:“杨大人慢走。”

    到了衙门口,就见四名禁军士兵回到门内,准备随时关门了,杨丛义也不耽搁,快步出去。

    殿前司内机密资料众多,一到申时之后衙门外便无人值守,之前还怀疑,资料直接放在署衙里,既无柜子,也无箱子,可能会不安全,但如今看来是想多了。

    殿前司衙门有多大,其实他也不是很清楚,第一天来报到,也只是随便走了走,有些地方有禁军岗哨 ,不便靠近。

    整个殿前司都在禁军掌控之中,来衙门办公的官员似乎并不是这里的主人。

    殿前司怎么样,官员是不是衙门的主人,其实杨丛义不在乎,出了大门之后,径直离开,一路直接返回客栈。

    方安的效率很高,当杨丛义回到客栈,便听到一个好消息,他在城外找到两个不错的小院子,价钱也还可以。

    这个消息对杨丛义来说很重要,清尘是要接来临安的,不在离开临安前把房子弄好,等带着清尘回来时就很麻烦。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在方安和伙计亲自带领下直出钱塘门,向西北走了小半个时辰,便进了一个不大的院子。

    这个院子有房间六七间房屋,看着比较老旧,木质门窗有些发黑,屋顶瓦上青苔密布,房中家具陈旧,但比较齐全,院中还有一个鸡舍,一口水井,整个院子生活气息很浓。

    户主家里最近出了变故,要急着搬去外地,所以这院子只卖不租,院子加两亩良田只需要铜钱四百贯或是纹银二百两,这还是方安与户主已经谈好的价钱。

    说实话,杨丛义对这个院子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有些陈旧,但并不影响居住,他和清尘都是受过苦的人,对房子不会太挑剔,可购买院子的价钱远远超过预期,现在他身上没几个钱,根本付不起,就算把七八个月的俸禄一起领了,也还不够,是以他有些犹豫。

    方安在一旁看出了些端倪,杨丛义也没什么好隐瞒,在临安买不起房子,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于是直言相告,这院子不错,可现在手头上有些拮据,只能租住,还买不起,并且俸禄也要过几天才能去领。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户主催的比较紧急,院子的价钱也很便宜,方安从杨丛义的神情和态度也能看出来他对这个院子比较满意,如果能拿下来,当然是最好的,可惜钱不够。

    在杨丛义问过另外一个院子的情况之后,方安更能确定杨大人中意的就是这个院子。

    于是试探着向杨丛义提议,这个院子他可以先帮忙买下来,等手头宽裕了,再慢慢还钱给他也行。

    杨丛义对于这个提议没有立即回绝,考虑了一会儿,说还是直接借钱他自己买房比较好,随后便向方安借钱。

    方安早有准备,当即拿出二百两银钞。

    杨丛义向户主借了笔墨,当场写好借据交给方安。

    不多一会儿,购房手续交割完毕,杨丛义顺利拿到地契和房契,并与户主约定三天之后前来收房。

    处理妥当,便没有再去看另外一处院子,至于地契上的两亩良田,杨丛义并不是很在意,他不会种田,也没那个心思,有没有良田他是无所谓的,所以也就不想去实地验看。

    在回城的路上,方安主动提议,如果杨丛义没时间的话,他可以找人先帮忙整理一下房子,重新休整一番。

    杨丛义的确是没有时间,即使买了房子,在清尘来临安之前,他也不会住进去,因为从那儿到殿前司衙门的路程实在太远,若没有代步工具,每天到殿前司很不方便,但以他目前的财力,买匹劣马都难,况且不久之后就要离京,眼下也没有必要买马买车,因此,在离京之前倒不如还继续住客栈。

    但现在既然已经买了院子,没人照料肯定不行,方掌柜主动提出帮忙,房子暂且交给他看管也好,反正房契在自己手里,他一个生意人也不大可能打朝廷命官的主意。于是假意推辞一番之后,院子休整看管之事就全部交给他处理。

    回到临安城后,杨丛义没有与方安一道返回客栈,而是去了马市。

    泉州与临安不同,在泉州城步行小半个时辰就能把全城稍微繁华的地段转完,而在临安转一天,也转不了几街几坊。清尘是女眷,来到临安以后,没个出行工具不合适,马车是必备工具。

    城里的马车不需要快,够稳就行,所以拉车的马也就不需要多好,实用第一,就这个来说,大宋本地养的马刚好合适,杨丛义没钱,官职也不高,北方草原马买不起,也用不起。

    来到马市,他也只是先看看物价,好心里有个准备。

    城里的马市很小,各种价位的马匹都有,但也只看不卖,要想买马得到城北郊外的马场去。据伙计介绍,郊外马场很大,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各种名马,高丽马、青海马、草原马、还有西域汗血宝马,当然也有各种价位较低的马,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北郊马场,杨丛义早有耳闻,一直没去看过,听说那个马场实际掌控人背景深厚,即使实在宋金激烈交战之际,也能一次就从北方弄来上百匹优质战马,不过弄来临安的战马并不会供给军队,而是待价而沽,最后都会被豪门大户高价买去。

    在宋金两国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一匹北方草原优质战马能卖钱三十万贯,如今宋金和议,两国无战事,北方边境又有榷场,良马南下不算太难,价位有所下降,之前能卖三十万贯的,现在只能买二十万贯左右,但北方最顶级的战马一旦来到临安,则根本不会出售,只会借给高官权贵把玩,因为这种马十分稀少,卖给谁都会得罪人。

    杨丛义在马市转了几圈,看中一种大宋本地马,此马个头不大,十分温顺,很适合用来拉车,而售价只需五十贯钱。

    看好之后,再无他事,便想去西湖走走。
………………………………

第347章  香炉峰故人

    江南四月下旬的晴天已经很热,但在西湖岸,柳堤旁,树荫遮挡,一把折扇,便能送来阵阵清凉。

    杨丛义不算读书人,杨柳岸摇纸扇,湖中听曲泛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他做不出来,孤身一人就该登山慢走,闻一闻松柏清香,听一听鸟叫蝉鸣,感受自然之美,方能心神宁静。

    临安附近没有高山,但有两片矮山,一片在皇城南边,是皇家园林,对普通百姓来说是禁地,不能游览,不能靠近,另一片在西湖北岸,林木葱郁,有小道贯通东西,山间有道观、寺庙数坐,香火旺盛,是香客和临安人闲暇之时一个不错的去处。

    从凉山回到钦州之后,杨丛义已经许久没再爬过山了,穿过湖边阔道,一上林间小道,登上几步台阶,山间清香之气扑面而来,驻足深呼几口清凉的空气,顿时觉得浑身上下由内而外舒畅无比。

    跟在香客身后慢步上山,四处停停看看,蝉鸣声一路不绝,香客无言,林中愈加安静。

    不久,几名香客走上一个岔道,顺着那岔道向山上望去,飞檐阁楼耸立的高处,异常显眼,期间冒出袅袅青烟,看来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寺庙。

    杨丛义没打算进寺庙,便转身走上一条偏僻无人的岔道,前后无人,听着蝉鸣,心也更加宁静。

    越往山上走,越清凉清幽。

    小草在台阶两旁长出半尺高,中间两尺宽的地方时常有人行走,杂草难生,于是两尺宽的山道蜿蜒盘旋,一路延伸到山林深处。

    临安城外这唯一一处可供人放松游览的去处,自然不会缺少供人歇息的亭台,沿着台阶山道,三五十丈远便有一个,一路上已经见过许多。

    杨丛义体质很好,在台阶上行走只觉得身心舒畅,并不需要休息,上山之后几乎没有停歇,顺着脚下的路一直慢慢悠悠往上走,至于何处是尽头,他才不担心,是路终归有尽头,况且有上山路,自然就有下山路。

    走了许久,也许是小半个时辰,也许是大半个时辰,上山下下经过几个岔路口之后,山路似乎还没到尽头,而路上也没遇到其他游人。

    再绕过几个弯,一个凉亭探出树木遮蔽的树荫,琉璃亭顶浮在枝叶上空,寂静无人的山林也隐隐传来说话声。

    杨丛义信步走着,十多丈外有人的凉亭,给这片山林增添了不少人气,不然他还以为偌大的临安城今天就他一人上山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