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隘立刻便被封闭,一尺多厚的大门关上了,没有攻门器械,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从外面撞开。
几刻钟后,李越人的粮食运输队出现的关隘外,不论如何敲门呼喊,宣威军不出声,也不理会。
半个时辰之后,一支敌军出现在宣威军视线中,躲在关山的士兵立即下去通报敌情。
“大人,关外发现一支敌军,人数起码在千人以上。”
袁华、柳时得知这一消息,暗呼庆幸。
“柳兄,我们要不要把关外这批运输队先射杀了?”袁华有些兴奋。
柳时摇头:“不杀,杀他们干什么,我们的兵力还没暴露,等敌军主力上来,再突然出手,杀伤敌军主力,才能减轻关隘压力。再说,关外多留几个人,就多消耗一份口粮,我想他们现在应该是最缺粮食的时候。”
“柳兄说的有理。我们上城去看看。”袁华说完,转身上城。
关南的敌军队伍正源源不断的开来,在视线里的,已经不下两千人,这支敌军有多大规模,袁华、柳时猜不出来。
“把敌情报给凉山吧。”柳时眉头紧皱。
“柳兄觉得我们守不住?”袁华神色也不轻松。
“两千三千当然没问题,要是五千八千敌军强攻,我们只有一千人,撑不了几天。”敌军前部已经逼近关下二三十丈,而视野里的敌军还在不断涌现,粗略估计已达四五千人,柳时哪有不忧虑的道理。
“好,那就通报敌情吧。”袁华立即叫来传令兵。
凉山城此刻,气氛紧张,因为不久前大南关方向传来了敌情。
苏仲传来消息,说探子来报,郁林城敌军蠢蠢欲动,预计短期内会有大动作,很可能倾巢出动,南下攻取大南关。
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郁林的敌军敢倾巢出动,那就说明游奕军此时还没有进入敌军哨探探查范围,难道这么多天过去,他们还没到桐棉?或是他们根本就对拿下郁林没有兴趣,故而没有北上?
如果是这样,宣威军将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郁林敌军可以轻松南下,夺回大南关,而从扶绥后撤的敌军可兵分两路,一路驻郁林,一路驻桐棉、峒中,宣威军便会陷入绝境。
就在杨丛义焦虑之时,袁华、柳时的军情又到:李越大军已到关前,数量超过五千人。
听到这个消息,杨丛义一时失神,久久无语。
………………………………
第317章 弃守大南关
宣威军拿下一城两关,还是太贪了!
三千多人处在敌军四面包围之中,能顺利脱身就不错,还想坚守凉山,恐怕不是疯!
杨丛义当然不疯,如果游奕军北上,顺利拿下郁林,一万人据城而守,从扶绥退回的五万敌军短时间应该攻不下来,他们没有立足之地,必定会南下凉山,宣威军取得凉山百姓帮助,城中粮草辎重充足,坚守三五个月,不成问题,五万敌军吃喝困难,短时间内拿不下凉山必定退回升龙。
可现在出现变故,郁林守军要倾巢而出,夺回大南关,显然游奕军被没有给郁林敌军压力,游奕军不出现,没有友军配合,杨丛义的退敌计划便无法实施,如果坚持执行,反而让宣威军陷入绝境。
口干舌燥的杨丛义,喝了几口凉水之后,逐渐冷静下来。
眼下郁林敌军欲拿大南关,城西关隘外敌军又陈兵五千,如果能将大南关守住,城西关隘有一千人,此关便不会丢失,如果大南关守不住,而郁林敌军拿下大南关也不南下,城西关隘也无忧,但如果他们拿下大南关后派兵绕城南下,内外夹击之下,城西关隘必然不保。但以目前宣威军分散的兵力来说,如果郁林敌军倾巢而出,苏仲守住大南关是痴心妄想,因此大南关必失。
大南关必失,城西关隘不能失,否则升龙方向的敌军与郁林敌军汇合,宣威军在凉山便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因此,即使大南关丢失,短期内也不能让郁林敌军南下,必须利用大南关到凉山这三十里空间,将企图南下的敌军消灭,或是赶回去。郁林守军也只有三千余人,分兵驻守郁林和大南关,兵力就已经分散,若是敢再分兵南下,凉山城里二千五百宣威军,完全可以伺机将其消灭。
这么一来,只要守住城西关隘,占据凉山城,即使没有游奕军,宣威军也能跟郁林敌军形成对峙,双方兵力多寡不相上下,各据一城一关,分兵两处,谁也不能轻东,便能相安无事。
如果真的形成这种局面,宣威军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占据凉山,便切断了郁林、扶绥地区敌军后勤补给,拖的越久,敌军的粮草储备便越少,对宣威军便越有利。
大南关完全可以送给他们,减轻他们的焦虑,引诱他们分兵,而宣威军则可以集中兵力,据守凉山城和城西关隘。
考虑清楚之后,杨丛义立即下令弃守大南关:“传令,命苏仲放弃大南关,一天之内,将所有粮草辎重和人马全部带回凉山!”
同时又下一令:“传令,命袁华、柳时务必坚守关隘,两天之后,便有援军!”
传令兵兵分两路,一出城西,一出城北,迅速前去传令。
随后杨丛义又找来姚昶,商量征召城中青壮百姓协助守城的问题。并把他坚守凉山退敌的通盘构想,也一并告诉姚昶,共同商讨是否可行,是否还有漏洞。
姚昶此时方知杨丛义对于这场战事的设想,三千人对战五万人,还是在敌人领地内,确实太过大胆。不过城中百姓人心向背已经很明显,贪官污吏被清除,又让他们挣了一批粮食之后,他们对宣威军统治凉山没有多少怨言,只是城门紧闭,多少有些不便,但这也不足以让他们反感。总之,凉山城如今民心可用,征召几千人协助守城完全没有问题。
苏仲退守凉山,郁林方向的敌军就会占据大南关,城西关隘只有一千守军,郁林敌军有限,他们自然不敢再分兵越凉山城而过,南下攻击关隘,但凉山城东南边还有一条小路直通李越腹地,必要之时,敌军很可能从小路增援,若增援敌军与大南关敌军相互策应,宣威军不敢出凉山城,那么城西关隘就挡不住背后来袭的敌军,敌军里应外合,不但关隘要丢失,宣威军也会损失惨重。
杨丛义与姚昶摊开地图,仔细推敲之后认为,必须切断大南关、城西关隘和凉山东南方向援军三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如此一来,宣威军才能有回旋余地,才能控制凉山和城西关隘,彻底截断李越腹地对郁林和扶绥前线敌军的粮草补给。
苏仲弃守大南关后,一营兵力调往城西关隘,一部分兵力部署凉山城东南方向,控制那条直通李越腹地的小路,剩余兵力驻防凉山。这样的话,宣威军弃守大南关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一方面增援了凉山和城西关隘,另一方面又能控制通往李越腹地的小路,还有,凉山增兵,大南关敌军必然不敢南下,内外夹击城西关隘更是妄想。
扶绥大军不退,城西关隘和东南小路便能不失,断绝他们的补给,若扶绥大军撤退至郁林,宣威军便可全线撤退至凉山城,据城坚守,三千人与五万人对峙,消耗他们的粮草,用不了几个月,五万大军必然退后,撤回李越去。
主意已定,姚昶便去招贴告示,招募协助守城的军卒。
协助守城,每月发放十五斤粮。
消息一出,报名的百姓涌涌而至,很快拥堵在军营外。
招募要求不高,身强体壮,搬得动石头,拉的开弓箭。
一百斤的石头,一担两斗的弓,应征的百姓流水而过,通过考核的立即在名册上登记姓名,由宣威军押官一一带走整顿。
宣威军一天时间便招募了两千五百人,几乎将凉山城里的青壮招募一空。
第一批招募完成之后,由姚昶统领,立即开始在军营内进行基本的队形队列和军令口令训练,接下来还会进行射箭训练。
凉山城里,李越人为战争筹备许多年,军械库里的弓箭不计其数,质量虽然及不上大宋军器作坊出来的利箭和一担五斗弓,但数量众多,莫说一万人,就是十万人也足够使用,打一场大仗绰绰有余。由于李越大军攻占郁林、左州等地太过容易,军械消耗很小,如今凉山军械库里的存货非常多。这也是杨丛义能想到借助凉山百姓之力的原因所在,没有军械,赤手空拳,是挡不住几万人围攻的。
招募的青壮开始训练之后不久,苏仲便带着宣威军撤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