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帐篷、药材等物资要是能赊借当然最好,但物资采购等事情,杨丛义并不上擅长,在太湖县能用的上的也只有郭青。也许能把物资采购问题全部外包给他来做,毕竟知根知底,也能省去他不少事情。
杨丛义想到这里立即行动起来,当天就去找郭青把他的想法告诉他。
给军队采购,虽然没有他自己经商赚钱,但好在稳赚不赔,一成的利润还是能赚到。
杨丛义又告诉他,如果能保证他们一千二百人从安庆到明州驻地一路上的后勤补给,到了明州后,全军五千人的后勤补给也交给他做,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把整个船队的生活物资采购都交给他,七八千人大半年的补给,那可是一笔巨款。
郭青听到杨丛义后边这话,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因为杨丛义给他画的这个饼,对他的诱惑力实在太大,根本就无法拒绝。要是能做整个回易船队的生活物资采购,一次赚一两万贯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好事,既然有机会,当然得抓住。
郭青当即承诺,全军从安庆到明州一路上的后勤补给他全部承担,所有费用可以到明州之后再一次性结算。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这本就是杨丛义应该做的事情。
新军物资补给问题解决,杨丛义当即就要离开,郭青一再挽留,说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一一商量清楚,他也只得留下,继续商量一些补给的细节问题。
“哥,你躲在屋里做什么。”房门忽然被推开,郭青的妹妹出现在门口。
一看到杨丛义、郭青二人在房里,顿时脸色一遍,冷声道:“又是你,又来骗我哥的吧。”
“不得无礼!我们还有事儿,你先出去。”郭青脸色一寒。
“我偏不出去。”小女孩找了个椅子径直坐下。
杨丛义笑道:“事儿也说的差不多了,今天就到这儿吧,我还有其他事儿,有问题改天再聊。”说着起身就要离开。
“杨大哥留步,时辰不早了,吃个便饭再走吧。”郭青起身挽留。
“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把我家当你家了。”小女孩翻着白眼看了杨丛义一眼。
杨丛义笑道:“改天闲下来,我们再好好吃个饭吧。走了。”说完大步出门离开。
“芸娘,不是让你陪你嫂子吗,你来这儿做什么?正事都被你搅了。”郭青很不高兴,看着这个妹妹,也无可奈何。
小女孩冷声回道:“屋里闷,我出来走走还不行了。”
“行,随你喜欢。”郭青起身,径直出去,他的心情有点槽糕。
两人先后离开,房间里顿时空空荡荡,冷清起来。
小女孩坐在那里,望着门口,独自发呆。
郭青有许多事情要做,一千多人的后勤物资供应和补给,他需要找人来做。
他是本地人,家里多少还有些人脉,这几年经商也认识不少同行,在太湖县的地头上找人做事没那么难,出去跑几趟,事情也就定下里了。
“我要离开一段时间,我不在的时候,你多注意安全,闷了就让芸娘陪着在院子里走走,别胡思乱想。”郭青拉着女子的手,话语尽量温柔。
女子笑道:“你尽管去吧,在家里我能有什么事。只是,你这次出去,什么时候回来?”
郭青道:“要去一趟明州,两三个月以后。我尽量赶在儿子出生前回来。”
女子笑道:“那就好。”
郭青摸着女子肚子里的孩子,两人又是一番甜言蜜语。
行军帐篷一送到营地,便全部发放下去,一队五火,一火十人,一火一个帐篷,他们要马上学会搭建牢固的宿营帐篷,这是必学技能,必须保证人人都会。
行军吃饭问题,这些天也细化到火,每火一口锅,烧水煮饭,轮流来做,已经基本解决。
新军的军事技能训练问题,要等到了明州新军驻地以后才能进行,在这之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新军安全带去明州,其他的暂时都可以不管。
经过几天出发前的训练准备,这天营地里迎来了一批贵客,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杨丛义请来的高人。
杨丛义一直没问过,这时才知道大叔的姓名,吴谦。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六个人,早年都从过军,跟金人打过仗,他专门拉来,帮杨丛义训练新军。
对于这样一个团队的到来,杨丛义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
他当即宣布成立教导团,这七人都是教导团成员,负责新军军事训练,大叔吴谦任教导团团长,并将这个消息在全体新军面前公布,给与教导团成员足够的尊重,毕竟他们是上过战场的老兵。
万事具备,第二天天不亮,新军拔营出发,全军七百多人浩浩荡荡从太湖县穿城而过。
………………………………
第158章 新军远行
早起的百姓看到整齐的新军,里面有他们的认识的人,忍不住喊叫、挥手告别。
他们从此离开,不知道何时才会回来,回来时肯定不是现在的模样,要么是一身伤病,要么是一纸丧书,要么是衣锦还乡,从军之人逃不出这三种结局。
看着离去的新军,挥手的百姓只能在心里祈祷,祈祷他们可以完完整整的回来。
太阳升起,两个小娘子再次来到城西营地外。
营地里空无一人,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和吼叫。
两人看着营地久久无语。
“芸娘,回去吧,他们都走了。”
小娘子望着空空的营地,眼眶忽然盈满泪水,滚滚而下。
另一小娘子见此,直接就慌了,连忙过去扶住她,掏出纱巾,帮她擦去泪水。
“别哭了,他们以后肯定还会回来的。”
听到这话,小娘子泪水流的更厉害,蹲在地上,埋下头来。
过了许久,她才擦干眼泪,站起身来,不顾遮挡红彤彤的眼眶,转身离开:“回去吧。”
迎着晨光,小小的身影,越发倔强。
从太湖县到怀宁的路上,七百多新军,上到军官,下到士卒,每人都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的是十斤口粮。每人一个盛水竹筒,挂在腰间。行军队伍沿着官道向东,一天只休整两次,中午和宿营。路上不耽搁,七百多人到怀宁只用了四天。
怀宁招募的新军早就做好出发准备,该配备的物资,也先一步分发到位。
两军汇合一处,当即召开大会,监军、参军、教导团成员先后在全军面前亮相,这些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跟他们同吃同住,行军时也会随时下达命令,全军必须要认识。
当晚陈大人本要设宴为杨丛义等人饯行,但新军刚刚汇合,人数众多,纪律性较差,他们这些人一个都离开不得,陈大人也略知军中之事,当即作罢。
第二日一早全军出城,陈大人亲携怀宁一众官员,为新军送行。
敬一杯酒,捧一把土,此去千万里,遥遥无归期,军旗猎猎,长枪在手,家国在脚下,故乡在心头,滚滚热血,铮铮铁骨,生为男儿,当作英雄,骨埋他乡,魂归故里,名传天下,气贯万世!
一人一杯淡酒,一人一把乡土!
隆重的送行仪式,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新军感动的稀里哗啦,心情沉重。
“诸位,千山万水,一路珍重!精忠报国,勿忘初心!”陈大人高声向新军道别。
“出发!”杨丛义一声大喊,翻身上马,催马而行。
一千两百新军回望一眼怀宁,毅然转身,向东而行。
故乡已在身后,从军之路艰难,衣锦还乡的是极少数,最终全手全脚回来的也少有,这一千两百人,能有几人回来,没人知道。
春夏之交,这些年轻的生命离开了故土。
看着新军大步离开,渐行渐远的背影,陈大人将最后一杯酒洒在地上,敬这养育无数人的土地。
离开怀宁城后,队伍东行至池州,征调过江船只五十艘,半天时间渡过长江,继续往东向宣州。
一路上的物资补给,全部由郭青先行一步采购准备,在沿途经过县城休整时进行补充,一路不为物资耽搁行程。
行军期间,教导团随时调整行军先后顺序,两天或三天调整一次,有时也会一天一调,前军、中军、后军变换频繁,掉队或找不到队伍的兵卒,一次罚俸十钱。
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各种行军打仗的基础口令和军规条例。这次招募的都不是笨人,基本的东西都听得懂,学得会,时不时的还能操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