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燕王-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丛义笑道:“暂且不用,刚到临安,先住下再说。只住宿就行了。”说着摸出一串铜钱。

    老板道声好,便开始登记:“先住十天,住宿减半,一天三十文,需要住宿费用共三百文。”写完,老板收了三百文钱,这才让伙计带杨丛义去房间。

    伙计帮忙搬着箱子去楼上,杨丛义随后跟上。

    “杨郎君,有需要只管吩咐,包你满意。”老板在柜台后高声喊着。

    “好,多谢老板。”杨丛义随意应付一声。

    上了二楼,伙计把杨丛义带到最里边一个房间,推门进去,把箱子放下,然后笑道:“郎君,你先歇着,有事儿只管叫我。”

    “正好有事儿问你,你知不知道兵部怎么走?”他是要去兵部报到的,可不敢误了日期。

    伙计想了想回道:“小的还真不知道兵部在哪儿,要不我给你问问?”

    “谢了啊,我明天自己去。哪里有水,能不能帮我打盆水来。”这几天也够累的,洗洗先睡一觉再说。

    伙计应了一声便出去,不多时就端来一盆清水和毛巾。

    放下木盆,此间已无他事,伙计便知趣的退出去关上房门。

    杨丛义好好清洗了一下,便觉浑身舒爽,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是到了临安,一直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放下。

    他躺在床上想着,今天是九月初十,距离陈大人所说的九月十五尚有五天,时间还算宽裕,要不要先在临安城转转再说,西湖就在临安城外,想来应该也不远,该去看看名满天下几千年的西湖,在宋朝时到底是什么模样。还有钱塘江,苏轼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先”,虽然现在是九月,钱塘潮想来也不小,当是极为壮观的。

    在后世时,一有时间就只顾着去山里游览红色革命圣地了,在城里的美景倒是没来得急去,杭州的西湖和钱塘潮,其实早就已经心向往之,而今来了,正好可以去看看。

    就在杨丛义盘算着怎么去游览美景的时候,忽然警醒,自己这是做什么来了?游山玩水吗?

    当即翻身而起,翻出笔墨纸砚,研磨展纸,提笔蘸墨,笔走龙蛇,写下八个大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等墨汁风干,杨丛义便将这幅字挂于床对面的墙上,一抬头就能看见,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走下天柱山的初衷,不要忘了来临安的目的。
………………………………

第二卷   初入武学


………………………………

第104章  考试结束

    休息一晚,一路旅途疲惫尽去。

    杨丛义一早起来换了衣裳,收拾好东西,把重要物品带在身上,便出了四海客栈,七拐八绕才来到大街上。

    今天要去兵部报名报到,临安城大,人生地不熟,他起的很早。看到大街两旁的早市早已经开了,才知道自己起来的并不早,此时方知不管是前世还是后世,越是繁华的地方,人们睡的越晚,起的越早。

    他在街旁的一早餐摊点要了四个菜包子,一碗豆腐脑,边吃边向店家问道:“店家,请问去兵部怎么走?”

    店家忙碌中看了杨丛义一眼,见这年轻人挺精神,便回道:“沿大街一直往南走,走到头差不多就到了。”

    杨丛义道了一声谢,吃完付了二十文饭钱,物价真不便宜,在怀宁,这一顿不过五文钱。

    暗暗叹息一声,便沿着大街一路南下。

    看天色还早,就慢慢走着,一路走一路问,花了半个时辰,这才来到和宁门外,凤凰山下,三省六部办公的所在。

    公署门前自然有军士值守,杨丛义上前说明来意,对方回他时辰未到,先在公署三丈之外等候。

    直到太阳将出,见穿着不同颜色官服的官员陆续步行进入公署,再不见有人进出时,杨丛义再次靠近,,说明来意,请求进入兵部。

    职守军士让他等候,随后就有军士进公署通报,不久之后,军士出来对杨丛义说道:“报名应试武学生员要去国子监,兵部不管这事。”

    杨丛义等了许久,大失所望,只得问道:“国子监怎么走?”

    军士回道:“沿御道向北,到钱塘门大街附近就是了。”

    无奈,杨丛义只得赶紧转身向北去,到了中部大瓦子一问,还要向北。大街小巷,实在太多,绕来绕去,边找边问。

    找了一个多时辰,方见一栋古楼,门前立八根漆红大柱,横木勾连出飞檐,顶上青瓦辅琉璃,朱红大门两边开,红砖漆墙围起来,门头顶上有牌匾,抬头一看,正是国子监所在。

    杨丛义随即上前跟守卫说明来意,要求进去。

    国子监是太学所在,不是学子教授等人,一般人根本不让进去,杨丛义只是来报名的,身份不明,自然不能进。

    好不容找来,却进不得门,杨丛义心里焦急,看看那几个守卫,只能动点歪心思,摸出一些铜钱悄悄塞给说话那人,笑道:“天热,兄弟们辛苦,喝两碗茶。还请通报一声。”

    那守卫悄悄收下,这才说道:“你先在这儿等着,我进去看看。”说着就跟其他人交代一声,自己进了大门。

    杨丛义只能心里暗叹,国子监也是铜臭弥漫,不知道教授如何,教出来的太学生又如何,若都是这样,那大宋的天下怕是没救了。当然也不能就凭几个守卫,就说国子监教授、太学生都是满身铜臭。但守卫如此,就是玷污国子监和太学的名声,不知道揭发出来,会不会有人管呢?

    这个念头一出来就把杨丛义吓一跳,这是临安,不是太湖县,以前随遇而安,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可是要进武学,考科举当官,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怕是连这个门都进不去。随即也就驱散了这些奇怪的念头,不就是几十文钱吗,一千多里路都走了,到了最后一步,这几十文钱舍不得?

    念头一转也就淡然了,忍不得,看不得,动不动就动气,这在临安显然呆不下去。就跟在小地方呆久了,突然去了大地方,一开始当然会无所适从,处处都觉得不顺心,可只要熬过去,一切不就会越来越好?

    没用多少时候,那守卫出来了,随之一起的还有一人。

    只见那人年纪四十上下,一袭青色长衫,头戴儒冠,面容清瘦,蓄有短须,出得门来,见门外就杨丛义一人,便问道:“是你要来应试武学生员?籍贯何处?何方子弟?”

    杨丛义躬身行礼道:“学生杨丛义,家住淮西蕲州,得安庆军陈知军推荐前来应试武学生员。”

    那人又问:“你是何出身?”

    杨丛义如实答道:“猎户出声,在安庆军做过一年临时公门捕快。”

    “公门捕快?”那人似乎不太满意,反问一声。

    杨丛义答道:“是,学生路过安庆军时,协助府衙办过案子,抓过逃犯,历时一年有余,算是公门捕快。”

    那人听完解释才稍稍宽心,又问道:“既是来报名应试生员,为何今日才到?”

    “陈知军让我在九月十五日之前赶来报到,八月初从怀宁出发,一路步行,未敢有一日耽搁,昨天傍晚才赶到临安,今日一早就来报到。”杨丛义赶紧答道,听这人的语气好像嫌他来晚了。

    那人却责问道:“文书下发各州各府已四月有余,应试选拔早在九月初一结束,难道你不知道吗?”

    “结束了?”杨丛义听的大惊,忍不住惊问出声,这可如何是好?岂不是白来一趟!但他不想就此回去,便道:“先生,不知何时再有应试?我从千里之外赶来,如此回去实在不甘心。”

    那人沉默一会儿,又问道:“即是得人推荐,可有推荐文书?”

    杨丛义顾不得说什么,赶紧翻出包裹,将推荐书信双手送上。

    那人当即拆开,几眼看过之后,高声问道:“你如今在何处落脚?”

    杨丛义急忙答话:“四海客栈。”

    那人收了书信,又道:“回去等着,暂时不要离开,若有消息,自会派人去找你。”说完就转身进去。

    杨丛义一听,似乎还有戏,赶紧高声谢道:“谢先生。”

    看着国子监的大门,杨丛义怔怔无语,紧赶慢赶还是来晚了,早知道破费就破费,花个三四十贯钱买匹马早点来就好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等等看有没有奇迹发生。

    杨丛义什么心情大都没了,无奈之下,只能回到四海客栈。

    此后几天,除了吃饭时间,杨丛义闭门不出,呆在房间看书写字,焦躁的心绪渐渐平复下来。

    后来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