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主播-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刻,李行周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众人瞩目的中心。

    甚至就连那些个好容易挤到榜单前的贡生们也抬起头来骇异的看着李行周。

    面对着几千颗仰望着他的头颅。

    李行周深呼吸一口气,用所能发出的最大声音朗声道。

    “在下李行周,清河人。”

    经过前面那两波席卷洛阳的风潮。

    李行周的声名在洛阳士林间可谓是如日中天。

    偏偏他声名鹊起之后便即深隐,实是十足十的神秘人物。

    此刻这么个神秘人物以如此震撼骇异的方式登场。

    他这一自报家门,顿时引来哗然一片。

    这片哗然还不曾消散,就因为李行周的这番话更加的响亮起来。

    下边的士子们一边挤的紧紧的堵住那些正赶过来的贡院吏员。

    一边有人七嘴八舌的发问。

    “李行周,你可中了?”

    李行周看了看脚下人群外正拼命要挤过来的吏员,抬手压了压。

    人群迅速安静下来。

    “多谢众位学兄关心,在下跟大家一样也不曾中。”

    言至此处,李行周顿了顿,再次深呼吸了一口后,沉声怒喝道。

    “天道不公,科场舞弊。孔圣蒙羞,士林荼毒”

    在一片安静中,李行周这声怒吼如九天惊雷般轰然炸响。

    震的那些个士子们心神摇荡。
………………………………

第61章 科场舞弊孔圣蒙羞

    贡院吏员们挤的更快了。

    因是声音太大,李行周的嗓子都沙哑起来。

    但他却不敢休息,仅仅是一顿之后,镇邪神兽上的怒吼复又响起。

    “今科的考官们就在这里,就在这神圣的贡院,就在至圣先师的座前肆无忌惮的戕害了我数千圣人子弟”

    李行周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疾。

    似匕首,似投枪,似那九天霹雳雷鸣而下。

    “他们玷污了诸位学兄十年寒窗的辛劳。”

    “玷污了你们考场上的呕心沥血,玷污了神圣的贡院。”

    “玷污了天后陛下的信任,玷污了天下士林的清白,玷污了至圣先师的荣耀!”

    “苍天呐,我等忝为圣人门徒,难倒就只是眼睁睁看着他们肆意行此禽兽行径,肆意侮辱孔圣荣光?”

    此时的贡院依然安静,但无数人的喘气声却越来越粗。

    便在这时,李行周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人心不正,吾等正之!除邪卫道,舍我其谁!”

    “诸位,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自有科举,历朝历代就从不曾少过科举弊案。

    更不曾少过大闹贡院进而轰传天下的事件,自唐以下无一例外。

    遑论这一科的舞弊实在是太黑暗,太明目张胆。

    没有一个士子在付出十年寒窗的辛劳后还能忍受这样的不公。

    以前他们不敢发泄,并不是不恨,不怒,不怨,只是因为没人领头罢了。

    这情形就如秦末,天下虽苦秦之暴政久矣。

    但只因无人领头就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太平景象。

    一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几乎是瞬时之间,整个大秦便暴民四起,处处烽烟。

    而今有声名如日中天的李行周率先而起。

    有这般杜鹃泣血般的行动动员,除了那些只占极少数的金榜题名者之外。

    众多满心不平之气的乡贡生们在李行周的最后怒吼声中相应如雷:

    除邪卫道,舍我其谁!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气氛已成,李行周转身跳下石狮子。

    只一脚便将面前那副贴着取中名录的告示栏给踢翻在地。

    其它的几块儿尚不等他抬脚。

    便已被骚动起来的贡生们给推翻在地。

    虽然只是几块简单的木制告示栏,但其承载的象征意义却太大。

    木板倒地的声音就像一声惊雷,一个宣言,一把烈火。

    木板倒下,点燃了贡生们更加沸腾的热血和决绝。

    欢呼声就这样陡然而起。

    看到这种情况。

    人群中那些奸猾如油的小吏们再不肯往前一步。

    他们害怕一个不慎。

    下一个倒下的或许就是自己。

    告示栏倒下,前面一片空旷。

    在漫天而起的欢呼声中。

    李行周踩着脚下的新进士名录昂然向供奉着孔子木雕像的正屋走去。

    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他的身后,是一片黑压压高达数千人的乡贡生洪流……

    其实,李行周心里还是有数的。

    从他帮薛怀义写《大云经疏》,他就知道。

    武后在为登基做准备。

    其实,在历史上。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

    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比如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

    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比如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比如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

    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

    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

    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于是乎,李行周决定把自己化为一把刀。

    一把武则天割向旧门阀的刀。

    李行周还知道,武则天为了维护统治,会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

    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

    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所以,这才是李行周最大的底气!

    至此,因今科弊案引发,由李行周引领的贡生暴动已如烈火燎原,势不可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