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ㄒ恢绷鞔浇裉欤纬呕崾亲钔昝赖纳缁帷U庋佑氚车泵娉蕴ㄏ罚闶歉雠淹桨桑
可惜的是苏轼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直讲了下去,这中间司马光的心理动态被他统统忽略。见到党魁大人脸色不悦,他反而怒了,觉得应给对方上上官方礼仪课!苏轼说:当年你和韩琦老相公争论陕西刺勇事件时态度很恶劣。说得很尖锐。韩琦很不高兴,而你坚持到底。现在你当了宰执。难道不容许下属说话了吗?
众目睽睽,司马光老脸上艰难地挤出了丝笑容,貌似他认可了苏轼的指责,心里郁闷却成几何级数的暴增!在当时,只要稍微有心的人。都能察觉到司马光几十年间口不对心、言行不一的众多证据,可敢当面指出的,就只有苏东坡!
一时口快,把话明说,苏轼爽了一小会。至少司马光承认了自己气量不足、狭隘跋扈。可司马光尴尬归尴尬、难堪就难堪,目标达到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承认了丢脸又如何,苏轼的话照样不批准!当天苏轼顶着一脑门子乌云回到家,边脱衣服边摇头叹气“司马牛!司马牛”除此之外。他再也想不出别的什么话了…
这时,监察御史王岩叟,他主张实施“诸役相助法”顾名思义,既免役、募役都有缺陷,为何不把它们中和一下,取长补短呢?
司马光大发雷霆,言官管的是纪律,谁允许你乱议国策的?闭嘴!王岩叟就闭嘴了。这记雷霆挨得一点都不冤。他根本就不懂为什么司马光定要用募役法来取代免役法?试问司马光既推崇古法,三代以降中国历代役法太多了,为什么他定要选择这争议巨大的募役法呢?答案在千里之外的江南…
在金陵。司马光当政消息传遍天下,却被人刻意屏蔽在一座小院落外。这是王安石的家,他家人不忍心让他知道当年他呕心沥血创制的新法在被人一一破坏。可免役法之争太大了,还是传进了王安石耳朵里。
王安石愕然。他说“连这个都要废除吗?免役法是我与先帝共同创立,反复思索两年多才颁布,内容面面俱到。成熟完备,不能这样轻易废除啊”从这时起,王安石衰老伤病的身体更差了,他几乎不思饮食,一天天沉默寡言…
闰2月2日,大宋首相、尚书左仆射蔡确被罢。门下侍郎司马光升为尚书左仆射。4日,尚书左丞吕公著改任门下侍郎。
说蔡确,这位一直走位飘忽、新旧两党间左右逢源的顶级大佬,突然间焦头烂额,毫无征兆的,他居然大祸临头了…其实他还是有些预感的,也做了些努力来挽回。他很清楚,在之前哲宗即位问题上,在邢恕鼓动下,他别了高太皇太后的苗头。这实在很不妙,可谁也没把这事看的太重。因宋朝太宽松了,别说稍微抢抢风头,就是当面让皇帝难堪,也没见有啥后果。只是例外总会出现的,什么样的奇迹都有第一次。很不幸,蔡首相拿到了这个历史性大奖…而他的遭遇就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他人生落幕的过程是之后新旧两党反反复复死掐、不死不休的开端…
一要命的借口从宋神宗的丧事开始。其实山陵使这职务是不难当的,首先它是个暂时性工作,从出殡到入墓,这过程只要顺利走完,就大功告成。另外依惯例,山陵使以当朝首相兼职。丧事结束,该首相按例就要辞职。那么谁会去在乎、为难一快要辞职了的人?就算是他敌人,也会轻轻放他过去。毕竟官场有它的游戏规则。山陵使、马上退休的首相,这种双重保险下,蔡确还是出了事。旧党里新上任的台谏官们抓住了他三大错处:
1身为山陵使,应率群臣为神宗守夜。可除他之外,大臣们全在,唯独这位主角整夜不知去向…
2出殡当天,他应与先帝灵柩寸步不离。可他一会向前狂奔数十里,一会再向后狂跑数十里,中间还消失过一段时间,不知去了哪?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穿越了…
3神宗安葬后1个多月了,他还是不辞职。不说首相之职不辞,就连山陵使职务都一直挂着。不知他要干什么?
以上3条,足以定出个大不敬罪名。我们也要承认,这三条罪行真是不怎么光彩,太失职、太轻率、太不着调了!只是历史上还有些别的说法。守夜当晚,蔡确的确失踪了,可小哲宗却有和他谈话的记录。出殡当天他没和棺材走在一起,甚至骑马回城了,去干了什么呢?某些资料显示,他和高太皇太后有过交流。至于说啥都不辞职,看着是恋权不放,可当时是过年期间,放大假好吧?
总而言之,各说各的理。不过得承认:蔡确本人是被突然打击、没心理准备的。为此,他要补救!他提出一非常和谐的建议,给高遵裕复职。高遵裕是高太皇太后的娘家人,在5路伐夏之战中,他像一西夏人的卧底一样玩死了帝国梦想,当然也相应得到了一点点处罚。他被降职了。此时,蔡确以首相身份向太皇太后求情:新皇登基这样美好的日子里,连大牢罪犯都能特赦,何况本朝第一外戚高大将军呢?让他官复原职吧?
多好的同志,想领导之所想,做领导心里的事。通常这样做了,哪怕先招来的是领导的呵斥,事后也会得到领导欢心…所以最开始时高太皇太后冲着他怒吼时,他仍不怎么害怕,尽管高太皇太后吼得非常有水平,揭开了宋史里一些没人知道的细节内幕。如当年高遵裕搞垮了西征,神宗皇帝当晚绕床叹息,整夜不眠,加重了病情。这条史料就是在这时公之于众的。
可之后蔡确的心就沉了下去,因高太皇太后骂完了人,做足了高姿态之后,并没有复高遵裕的官。这才是关键!说明她一来不原谅高遵裕,二来绝不领蔡确的情!更说明她记仇了!直到这时,谁也不知这女人记仇能记到什么程度。蔡确得用一生的代价去做照明灯,照出‘女中尧舜’的真面目,好给别人提个醒…
闰2月8日,青苗法被罢,恢复之前的常平仓法。
………………………………
还地西夏篇
眼看着国家元首、辅国重臣联手发癫痫,绝大多数大臣都选择了沉默。事情明摆着的,连首相大人都被整垮,剩下的人去趟这混水还有意义吗?政治是种理智的游戏,身家性命更是现实的东西,大家都是聪明到能当大官的人,自然明白怎样做。只是还有一人例外:章惇!
他是这时新法集团仅存的宰执人员了,可说是最后一面旗帜,他必须出面!章惇在一次朝会上当堂和司马光辩论,两人你来我往吵了起来。其结果就是章惇捅了一超大马蜂窝。从开始章惇就很尴尬,一年青力壮的壮年人和一随时都可能倒毙的糟老头叫唤,那样子简直逊毙了。同时还被不停打扰,提醒他吵架时要注意风度,以免吓着了垂帘背后的太皇太后…
这次国策大辩论的胜负标准就是帘子背后的那个女人有没有被吓着。章惇就此输在了态度上。只看旧党另一位领袖吕公著的原话,就会知道章惇受到了怎样刁难——“惇所论固有可取,然专意求胜,不顾朝廷大礼”既说得有道理,可见对国家有利。在这样大原则面前,居然怪罪章惇有求胜心理…吓着高太皇太后了…
不管怎么说,这就是罪名了,可群起而攻之!由司马光推荐上来的各言官老大纷纷跳了出来,又有用武之地了,打倒了蔡首相,再撂倒章枢密,想想都让人兴奋!
顺便说一句,宋朝在言官管理制度上是非常健全的,如言官与宰执恰好是亲戚的话。就必须得有一方辞职。而这时言官里的范纯仁、范祖禹都是司马光的亲戚,章惇之前也点出来了。可高太皇太后、司马光就是不理会。注意:不是拒绝,而是装糊涂!
23日,知枢密院事章惇被罢。27日,同知枢密院事安焘转正。范纯仁升为同知枢密院事。新法集团一败涂地,其他中高层办事人员如吕嘉问、邓绾、李定、蒲宗孟、范子渊等人也先后一古脑都被贬到外地…
3月5日。新皇登基的恩科考试开始了,又一个消息传到了金陵。当年王安石修改课本、改革科举、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课本中有他亲自批注的《诗》《书》《周礼》,即三经新义。这是15年间宋朝全国举子们一直研究的学科,司马光临近考试时才突然宣布:废除王安石批注的所有新义,一切恢复熙宁以前!
不为王安石考虑,也要为天下无数考生着想吧?临近考期了突然来这么一手,抛开朝廷重臣、知识前辈的身份,司马光仅仅以一位长者。都不应这样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