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宰执大臣!

    世界终于恢复秩序,宋朝官场变得安宁和谐。狄青的罢、狄青的死,不管冤不冤枉,都非常符合宋朝立国精神。守内而虚外,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不管怎样,我们不会被自己人欺负!杀死狄青的不是文彦博,不是哪个具体的宋朝大臣,而是宋朝大气候,狄青是被那个时代压死的!就算没文彦博,也会有武彦博;没欧阳修,也有欧阳理。总会有文人跳出来找他麻烦。狄青,就是风暴中辗转飘浮的一片落叶,被风吹上了云端,又被风刮落到尘埃,一切身不由主,且很快就会淡忘了…

    直到神宗年间,那时帝国熙河开边,苦无良将,才想起了这位英年早逝的常胜将军。而在他刚刚被罢免、或刚刚死去时,举国无人思念他,只有一行干巴巴的官方记录――赠中书令,谥武襄…

    与狄青被罢枢密使同时,请仁宗早立皇太子的奏章也一直未停过。8月5日,范镇已是第6次上疏建储了,折腾得没完没了,最后皇帝和宰相们达成了一默契,给范镇调个工作吧。11日,他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兼杂御史。不过这也没用,范镇铁了心了!他拒不上岗,回家躺着较劲,一挺就是3个月。当人们再看到他时,都认不出来了。范镇须发皆白,就像过昭关时的伍子胥…嘉佑元年(1056)11月11日,范镇被重新任命为起居舍人、集贤殿修撰。

    26日,大契丹群臣给辽道宗帝后上尊号。投桃报李,27日,辽道宗封皇太叔耶律重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其子涅鲁古进封楚国王,百官皆有升迁。

    12月上旬,开封府尹曾公亮升参知政事。包拯权知开封府,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这一年半里并没发生什么特别大的案件,一件也没!有的只是包大人的工作作风。他让百姓们能随时见到帝国首都长官及开封市最高检查院院长。

    包拯下令把衙门口打开!无论谁有什么冤屈,都可进来告状!绝不会再有层层关卡,让不识字、不知法、不懂门路的良民有冤无处诉…

    凭良心讲,只此一点,就足以让平民百姓们记他到永远!至于那些挑战贵族强权的故事嘛?在这期间也有过一次。就是发大水时,开封惠民河河水大涨,民房淹了一大片。查原因,是有些达官显贵们在河上修了些水榭花园。其中最大一个,就是位太监的产业。

    包拯一点没含糊,找来地契,查看原图,只要有违建,立即拆除!严格说,这远远不足以让他成为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可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所要求的实在不多!只要是有心为民做事的,不管做到了哪一步,人民都会歌颂他、纪念他、神话他,把他当作黑暗里的明灯,来安慰在现实社会里被打击到体无完肤的心灵!

    17日,西夏太后没藏氏被杀。事情起因于没藏太后那无法抑制的淫欲。野利遇乞、李元昊都死了之后,没藏氏看上了第3个男人:李守贵、第4个男人:吃多已。于是两个男人为她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先是李守贵杀死吃多已、没藏太后,随即李守贵又被没藏讹庞所杀。之后,讹庞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9岁的皇帝李谅祚。身兼国舅、国丈、国相的没藏讹庞是西夏国内说一不二的顶级权臣!(未完待续。。)
………………………………

苏洵成长篇

    嘉佑2年(1057)1月,大宋文人们的旷世盛典――又一届科举考试开始!中国历史上科举无数,但这一届无与伦比!中国文学史上盛称“唐宋八大家”唐二宋六,而宋朝的这6人中,有5人在这一届科举中汇聚,数遍中华历史,只此一份,空前绝后!还剩下的那一位,其实当时也在京城中。只是他为人太特立独行了,不跟这些凡夫俗子们一起玩…

    抛开他,另5个人以主考官欧阳修为首,历史选择了他来继唐朝的韩愈之后,进行大宋文坛的古文运动!

    在这次科举前,全天下的文人墨客都以讲究词藻为能事,谁会修饰,谁就是大家!这样的文章中全都是些讲究到了极点的险韵、怪字,大家争奇斗艳,看谁能玩出从所未见的花活儿…至于文章宗旨,这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文章这种终极问题,就没人在乎了。欧阳修身为当时的文章大家,他非常愤怒!他一直在倡导要恢复古文!像古人那样,文章的第一要务是要把事说清楚!得与国家有利、与民风有益。文章绝不是时装秀、科举考试也不是t型台,这是要传颂万代的,不是仅仅一时的敲门砖!

    6日,他抱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了贡院,寻找着符合自己要求的举子,他找到了。这真是个异数,茫茫神州幅员万里,宋朝开国己百年,文教之盛,是自有文字以来从所未有的,可能和欧阳修心灵相通的人,居然在辟远边陲的西鄙之地――四川境内。四川在当时是地道的老少边穷地区。数遍整个四川,在这次科举前,只出过2个进士。

    一个在宋真宗天禧年间,是位姓孙的中举。另一位出在宋仁宗1024年,他姓苏,叫苏焕。眉山人氏。就在这一年,眉山当地欢庆新举人产生时,有一个17岁少年变得沉默。他就是苏焕的三弟:苏洵。

    此前岁月里,玩就是苏洵生活的全部。这时他被震撼了!二哥的荣耀、父亲的笑脸,让他心中的一些东西觉醒,功名,原来是这样的东西吗?他开始重新读书了。注意是重新!这人的聪明才智不容置疑,但就是玩心大,只此一点,就铸就了他一生的郁闷。

    17岁时发奋读书。苏洵是真的努力了。3年后,下一届科举开始,他一次性通过了乡试,沿哥哥走过的道路,向传说中的繁华帝都前进。这时他深信:世界是他的,功名是他的,一切都是他的。但结果:他落榜了…

    当时他只是觉得有点沮丧,或有点惊讶,为什么没考上呢?可没有半点悲哀。他知自己还很年轻。不过才20岁,再考就是了。我这么聪明,肯定会成功的。于是他轻装返回家乡,回程路上。他顺便饱览了大地山川、湖海汪洋。他眼界开阔了,胸襟变得宽广…悲哀也在这时悄悄降临…

    他读书本意是为了功名,这点从始至终都贯穿了他一生。可他的性格却在另一条轨道上。他精力充沛、性格倔强,且胆子超大。这几样素质凝结在一个人身上。就注定了他不会乖乖听话。尤其不会听那些他认为不如自己的那些人的话。

    这时苏洵20岁了,此前只是个朦胧中的少年,他深信书本。死记硬背,为功名不顾一切。如能在这一届考中,他就会沿富贵之路顺利往下走。可他没考中,重新回到了天地自然之间,这就不好说了,他心灵在成长,学识在按着他天性,在选择性的积累。再不是别人教他怎样,他就怎样的局面了!

    这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学史的幸运。历史可证明:每一个非凡人物的成长,都有他自我觉醒、自我完善的过程!

    苏洵一路漫步回川,他看到了剑门以外的世界,也有了人生的首次挫折,这些都让他心灵起了变化。他厌烦了书本,那些用来考功名的声律、默义等等“学问”再也引不起他兴趣。他成了当地一个怪人,年轻轻轻,不务农、不经商,也不读书,大部分时间他游山玩水,登临湖海,若有所思。如不是他在这段时间里结婚了的话,就真像一世外散仙了。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好日子终于到头了。他妈妈突发急病,医治无效去世。苏洵痛苦悲哀,他决定要给母亲以荣耀,于是迫不及待抓起当年扔下的书本。功名!无论如何要快速得到功名!

    从这时起,他27岁,到39岁,共12年,他夜以继日,发奋苦读。《三字经》里说他“苏老洵,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12年间他两次进京赶考,都踌躇满志而去,失魂落魄而归。他搞不懂为什么?他看不上的那些人都能高榜得中,自己却一再蹉跎?39岁那年,再次科举不中,他抑郁满胸,无可排解,再次走向了山水之间…

    祸不单行,就在他走向江西庐山,寻求心灵安慰时,他的老父亲去世。苏洵千里奔丧,细思量12年间双亲故去,自己将近不惑,还是一事无成!某一天,他万念俱灰,在父亲灵前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写的文章全扔进了火盆…历史契机就在这时出现!只有扔掉以往所有,才有新天地的豁然开朗!

    苏洵在守孝期间百无聊赖,把家中所藏的几千卷古书都博览一遍。那些书是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一脉相承,从无间断的文明之光。而自唐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