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范仲淹、富弼同时上书请求外放,不在京城当官。而也正是很巧,一非常微妙的机遇突然出现。大宋河北路与辽国接壤位置侦察到辽国正大量集结军队,像是要有大规模军事行动。于是范仲淹提出自己重回边疆,去防备契丹和党项。范仲淹提议由他率重兵去河北布防。如实现,那他将恢复到新政刚开始时的身价,那时他刚离开陕西,是大宋边防上的大救星,从心理上,就让所有人重视他,不敢反驳他。也正是这一点,让他有底气敢于在10个多月前推出庆历新政…

    这时他再回边疆,迎战比党项还要凶险的契丹人,相信可把已陷进狂热内讧的大宋官场拍醒,即使他走后,也不会中断他正在推行中的新政。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既能继续发展,又能撇清谣言…

    想得很好,可惜他命太苦。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没等政敌们反对,他的盟友们就都跳了出来。军方代表枢密使杜衍打头,枢密副使富弼迅速跟上:你纯粹是臆想,辽国征兵只是去西夏平叛,跟入侵大宋风马牛不相及。你又是发兵马、又是拨钱粮,根本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富弼还郑重对皇帝保证:辽国绝不会入侵,如我说错了,愿负“罔上欺君之罪”范仲淹大怒,这是他能为新政所做的最后努力了,无论如何都不能退让!于是在金殿上,他就和杜衍、富弼大吵了起来!

    史书记载,他举出6大疑点、3种忧虑,共670字,证明辽国这次很可能是和西夏联合入侵。对面的富弼针锋相对,回敬了347个字,重申自己观点:现在天下太平,无论河东、河北、陕西,哪个地段都不可能爆发战争!范仲淹你胡言乱语,不知所谓!

    他们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却不了了之,只好灰溜溜下殿走人。因皇帝一言没发,就当什么也没看见。

    范仲淹不甘心!要和同志们做最后一次勾通,再上金殿,统一口径…这次他得到了最致命的打击,一直沉默的韩琦说话了“如定要去,我去好了。不须朝廷一人一骑”

    范仲淹彻底崩溃,6月22日,他被任命为陕西、河东宣抚使,被赶出京城的他去陕西方面上任时,却没能带出一兵一卒…(未完待续。。)
………………………………

辽夏交战篇

    范仲淹走后,新政君子们也被一个个踢出了京城:8月5日,富弼为河北宣抚使。9日,知谏院余靖被任命为回谢使,出使大契丹。蔡襄、欧阳修都从知谏院下岗,欧阳修去当河北路都转运按察使,蔡襄去史馆修起居注(10月21日,和知谏院另一同事孙甫一起被罢)9月12日,宰相晏殊被罢。26日,杜衍以枢密使兼任宰相。贾昌朝调任枢密使,再任命陈执中为参知政事。

    说来搞笑,晏殊这位大才子成了宋朝版的李商隐。李夹在唐朝牛、李两党中,身为牛党份子,却娶了李党前辈的女儿,弄得终身潦倒,里外不是人。晏殊也是这样,他是范仲淹、欧阳修的大恩人、富弼的老丈人,却对新政半点都不感兴趣。于是欧阳修被贬,他很高兴。知谏院方面的孙甫、蔡襄联名挽留,也被他拒绝。这下子谏官们火冒三丈,把他老底都揭了出来,当年他给仁宗生母写的墓志铭上没注明母子关系,最近还调禁军修私宅。就这两点,晏殊丢官罢职,去颖州当知州,官还没欧阳修的大。

    7月21日、8月28日,李元昊两次遣使入辽谢罪,耶律宗真不听。9月14日,契丹大军集结于九十九泉,辽圣宗正式发布亲征命令,以皇太弟耶律重元、北院枢密使萧惠为先锋,东京留守萧孝友亦随军出征。

    19日,李元昊再遣杨守素入大宋求和,奉上誓表,以臣自称。并愿将宋夏开战之后所俘汉人兵将百姓送还、将夺得的大宋寨堡归还,请朝廷岁赐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同时为避免刺激辽国,另有以乾元节回赐的名义银1万两、绢1万匹、茶5千斤,新年回赐的名义银5千两、绢5千匹、茶5千斤,中冬回赐的名义引5千两、绢5千匹,李元昊生日礼物的名义银2千两、绢3千匹。总计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恢复互市榷场…10月2日。大宋同意李元昊的求和,但同时也为避免刺激辽国,暂未将议和誓书公开,而是藏之祖庙。

    10月2日,辽军祭天地。8日,擒获党项间谍,射鬼箭。耶律宗真正式第一次亲征西夏之旅。9日,李元昊上表谢罪。11日,李元昊表示愿意将叛入西夏的党项熟户归还大契丹。23日,李元昊遣使入贡。北院枢密副使萧革负责接待。24日,耶律宗真的亲征大军来到宋辽夏三国边境的河曲(还在辽国境内)李元昊已迫不及待的亲率党项三部来到谢罪。因辽国此时的先锋部队已和李元昊的倾国之兵大战过一场。结果是李元昊落荒而逃。

    所以这一天,英明神武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只能免去皇冠,身穿便服,低着头,要多乖有多乖地走过辽人千军万马,忍受着无数鄙夷嘲弄目光,来到辽国皇帝面前。接下来卑躬屈膝,就差五体投地。来个君臣大礼…史书记载,当天李元昊在鼓乐声中亲自捧杯,向辽国皇帝祝酒。折箭为誓,永为臣属。决不敢再有二心。

    这一刻在天空中,契丹人的列祖列宗估计都会出现,注视着这一场面:耶律宗真,你到底该怎么办:杀了他。还是不杀?

    小舅子那天神经错乱,居然接受了道歉,还回敬了姐夫一杯酒。就把人放了。半点都没夸张,他真是昏了头,因只在半天过后,就180度改变了主意:杀了李元昊,发兵打过去!

    之所以有这变化,辽史给出的答案是北院枢密使、韩国王萧惠最先醒了过来,他提醒耶律宗真,咬过人的狗就再养不熟了,迟早还得咬,必须得勒死!耶律宗真第一反应是犹豫,正在犹豫中,突然间得知了萧惠己领军出战,直接砍过去了!

    这时怎么办?局势瞬间紧张,一国之主、全军统帅,您总得有些反应吧?不!耶律宗真反应真是奇妙,他居然按兵不动,留住了他的中军大营,让战场完全恢复了上次战斗的形势:还是萧惠的辽军前锋部队和李元昊的倾国之兵较量!

    按说这也没什么不对,第一次赢了,第二次照旧就是了,就算按惯性思维,也很妥当。不过25日这一天,先下手的却是西夏人。李元昊突然间发起攻击,冲向萧惠的大营。瞬间变脸,再加上之前的诈降,怎么看辽国人都死定了。不过西夏军队就是不争气,在这种情况下都被辽军胖揍了一顿,赶了回来。

    其中就有顶天立地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本人。在他后面,萧惠被气疯了。实话实说,契丹人跟党项人是不一样的。同样是草原民族,辽国很大气,不仅能打,还非常守信用。某些程度上比宋朝人都诚信。这时他们面对西夏这举国皆小人、骗子的劣等民族的偷袭时,实在是鄙视加恶心,忍无可忍了!萧惠下令,一直追下去,就算累死都得宰光这些草原土拨鼠,这帮连打仗都打得一点都不男人的懦夫!

    这是李元昊的生命和他的西夏国第一次离死亡如此之近!但历史就在这时转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刮了起来,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按当时话说,是李元昊和他的西夏国命不该绝!

    于是萧孝友一军先败,之后萧惠的辽军前锋彻底溃败!是不是有点无厘头,太儿戏了吧?一场大风就改变了10多万以上兵力的对决结果?那都是游牧民族的百战精兵!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大风?您倒是挺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哪?可就是怕大风!其实将心比心些就会懂了。我们现代人在城市里感受沙尘暴时是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吧。那可离着大西北千万里远呢。再想想当年辽国人就在原产地里品尝最新鲜、最生猛的沙尘暴,那是什么滋味呢?人种的不同,是最没法改变的事实:辽国人来自水星(绿色草原),党项人来自火星(沙土荒原),就这么简单!

    萧惠大败,李元昊随即冲向耶律宗真的御营,御营里也是契丹人,大风面前人人平等。于是继续大败。辽圣宗耶律宗真慌不择路,骑马一路狂奔,才没当成他姐夫的阶下囚。

    这一战,辽国10万精兵全军覆没,驸马萧胡覩被俘虏,是大辽开国137年最惨痛的一次失败!败后最直接的恶果,是无条件承认了西夏**的事实,李元昊从此和耶律宗真平起平坐!

    但这只是表面,更沉痛的代价在后头:辽国的灭亡就始于这时,百战军威出现了裂缝。不仅西夏方面找到了自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