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直至他死,柴荣依旧对刘仁瞻和寿州城无计可施。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遍观五代十国所有臣子之后,仅仅给了后梁王彦章、后唐裴约、南唐刘仁瞻3人以最高荣誉,称他们为忠臣第一等——死节之士。
刘仁瞻据守寿州城,李璟也马上做出了反应。刘彦贞率兵2万火速增援寿州。皇甫晖、姚凤率兵3万进屯定远。李谷久攻寿州不下,又遇南唐水陆援兵并发。刘彦贞的救兵赶到来远,没有去救援寿州城,而是顺流而下,要烧毁李谷建在正阳的浮桥。李谷只能一面退兵正阳,并且上书请求支援。
周显德3年(956)正月,柴荣正在忙另一件大事:扩建京城汴梁。正月4日,柴荣征发十万丁夫在汴梁城外又筑了一道外城墙。同时将城内建筑重新拆迁。事毕,汴梁城高池深,城内道宽路平。做完这一切的柴荣在正月6日下诏亲征淮南。留向训为留守,王朴为副留守,韩通维持京城治安。命李重进为先锋!并派使者告诉李谷:朕亲征来了!围城打援的事由朕来做。你继续给朕围住寿州城!然而李谷一书生,难免有些胆小怕事。还没等皇上的使者到,李谷已烧掉军粮,退保正阳了。不但如此,李谷还上书说此仗难打,恳请皇上退兵。待春去冬来,取之未晚。
正月8日,柴荣已出大梁城。18日来到永宁镇。你现在让皇上回去,就当出来下淮南旅游一次?柴荣会肯吗?20日,柴荣到了正阳,马上削去李谷的统兵之职,命李重进火速赶到正阳,接替李谷消灭南唐援军。刘彦贞此时已到了寿州城下,听说周朝大军焚粮而遁,不禁大骄,要去棒打落水狗。刘仁瞻劝道“现在敌军一听到将军的名号就自动遁走。将军已立大功。还是不要追了。万一中埋伏,会毁掉将军一世英名”刘彦贞不听,定要去追。刘仁瞻叹道“此去必败”刘彦贞赶到正阳,正遇见李重进。一场激战,唐兵死伤万余,刘彦贞被阵斩,还有降兵三千。李谷道“不如解送京师”李重进“好啊。不过你有军粮给军押送吗”李谷黯然“已烧干净了”李重进使个眼色,部将赵晁出去了。三千降兵行至浮桥,赵晁退,周兵出。三千兵死,血染淮河。南唐的另一路援军皇甫晖、姚凤退保滁州的清流关(滁州刺史王绍颜早已逃的不知去向)。
………………………………
滁州大捷篇
正月22日,柴荣亲自到寿州城下。23日,柴荣征发淮河北岸丁夫数十万日夜攻城。然而面对刘仁瞻守御的寿州城,攻城兵马纵使百万又有何用?这时,唐兵又有援军到了,在寿州的下游涂山,唐兵又聚起了数万援军。26日,柴荣命赵匡胤前去。赵匡胤烧营伪遁,设下埋伏。涡口一战大胜,阵斩何延锡,夺得战船50余艘。这是太祖皇帝第一次单独领军出征。他立了大功,一举解除了寿州城下游的威胁。
见到寿州城久攻不下,柴荣不得不另想他法。围城打援?很好!看来你南唐兵还真不少啊!左一路援兵右一路援兵的,那我就以寿州城为诱饵,等李璟你一路路差遣援兵来救。将你唐兵消耗殆尽之后,我再与刘仁瞻见真章!
涡口之战就是一次,赵匡胤已胜了。2月5日盛唐镇,司超又杀败了三千多唐兵,高弼被擒,获战舰40余艘。柴荣大喜,命李重进围定寿州城。王逵进军鄂州,韩令坤、赵弘殷(赵匡胤之父)、白延遇、赵晁进军扬州,武行德进攻濠州。当然,柴荣知道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哪?滁州清流关!皇甫晖、姚凤的那3万大军!派谁去?赵匡胤继高平之战后第二大功——滁州大捷就此上演!
然而赵匡胤涡口大胜之余,未免也有点轻敌。他甚至不知在哪弄到一套又一套花里胡哨的行头,一会穿上这件问大家:这套怎样?我穿着帅吗?一会又换上另一套再向全军展示——这套怎样?我还是觉得这套好…更离谱的是他居然又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套更花里胡哨的行头来装饰他的战马!终于有下属看不下去了“将军你太招眼了。小心被南唐人认出来。给你一箭”赵匡胤不屑的撇撇嘴“我正是要给南唐人一机会,让他们从此知道我是谁”
倒!全军表示郁闷。什么都不用说了,跟着这样的长官,真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果然赵匡胤一是大意,二是不熟悉清流关地型,被皇甫晖在清流关打了伏击,损兵千余。而皇甫晖一击得手,天险清流关也不守了,学刘仁赡,龟缩到滁州城内。寿州城数万人能敌柴荣十万精兵。这滁州城有兵十万,赵匡胤只有二万精兵,如何攻得下来?正当赵匡胤一愁莫展之际,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僵局,未来大宋的开国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奇才这会在干什么?在滁州城外一小村落里教书。据说赵匡胤和蜀先主刘备一样,有个一访茅屋请贤才的故事,请的就是这位赵普。诸葛亮给了刘备隆中对,那赵普给了赵匡胤什么呢?一条奇计:我知道关下有小路,鲜有人行。唐兵也不知道。却是这条路可绕山而行,直达滁州城外。到时可攻其不备,杀进城去。只不过这段记载出自宋人王銍《默记》,主要收录的是北宋八卦新闻。而《资治通鉴》明确记载赵普是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病终的遗表上推荐的。在赵匡胤攻下滁州后,由范质推荐来到滁州做官,从而与赵匡胤风云际会的。且赵普是幽州人,怎可能对千里之外的滁州一条旁门左道了如指掌呢?很可能滁州城外是有那么一老学究给赵匡胤带了路,攻下了滁州城。而日后大名鼎鼎的赵普在投靠赵匡胤前竟乏事可书。没办法,委屈你了,老同志。暂借你丰功伟绩一用,造出了这么一段明君访名相的故事。
好了,管他谁领路,能到目的地就行。滁州城果然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陷落了。皇甫晖大惊,领兵前来迎敌,正与赵匡胤相遇狭巷。
晖“想不到你们这么快!敢问将军大名”胤“赵匡胤”晖“闻名久矣。今天一见,果然光鲜夺目啊”胤“将军是说我这身衣服吧”晖点头“将军果然够胆色”胤“皇甫将军当年在贝州北抗契丹,其英雄气概才是我们后辈典范”晖黯然“当年之勇提来何用?后来我们还是让契丹人占了燕云,所以我才来到了这里”胤劝“这又怎是将军的错?石氏无能,卖国求荣。眼下我大周皇帝内除弊政,外扫强敌。将军何不归顺?说不定他日还可重回北疆,收复失地”皇甫晖眼里闪过丝亮光,但随即暗淡下去“我已不忠过一次,不想再做第二次了。今日你我各为其主。请赵将军稍等片刻,容我整队而战”太祖皇帝笑允。之后双方对阵,赵匡胤单骑冲入,大呼“我只取皇甫晖,他人非我敌也”皇甫晖、姚凤二人同时被擒,滁州遂克。皇甫晖彻底服了。后来赵匡胤把他献给了柴荣。他对柴荣是这样说的“我当年与契丹打仗,未曾见过如此精兵,如此勇将”
不说宋太祖后来的雄才大略,只说这时的骁勇绝伦。这也是一刀一枪挣来的功名,绝不像后来民国老愤青梁启超所说——宋艺祖之有天下,实创前史未有之局。以区区一殿前都点检,未有赫赫之功,亦未敢久蓄不臣异志。陈桥之变,醉卧未起,黄袍己加。夺国于孤儿寡妇手中,日未旰而事己毕…
但非有赫赫之军功,怎得军人如此之拥戴?随便喝醉就有黄袍加身,你梁启超怎不醉一个我瞧瞧?世人皆曰宋为积弱无勇之国。但至少在开国之祖赵匡胤身上,绝不缺乏勇气与战斗力!
滁州大捷与高平之战并称,对赵匡胤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宋仁宗皇祐5年(1053)10月,当时的滁州通判王靖在得到朝廷旨意后,在当地修建了一座端命殿。端命者,赵匡胤应天顺人,启运立极。功业自此而成,王业自此而始。同时滁州城也是赵匡胤与赵普风云际会之地。但赵宋史官们在极力颂扬太祖功德的时候,又都在极力回避着另一件也在滁州,也在这时发生的事情。那是赵匡胤毕生大恨,让他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年,他还要回到出生地洛阳,扑倒在自己父亲坟前,深深地忏悔:父亲,原谅我…
事情发生在一个深夜。一支周军来到刚刚剧战易主的滁州城外:赵将军,马上开城。你的父亲到了…
赵匡胤马上披衣而起,见到了城下那位老将。自己21岁离家出走,已整整9年。无日无刻不在牵挂这位老父亲。父亲本跟着韩令坤去攻打扬州,半路上突然发病,只得返回调养。听到赵匡胤夺得滁州的消息,老父亲是特意绕道来看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