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元代,给资治通鉴作注的大学者胡三省对冯道加倍的义愤填膺“位极人臣,国亡不能死。视其君如路人,何足重哉”不过真奇怪了,汉人在元代已是亡国之人了。为什么胡大学者还活着?廉耻何在?只因他不是宰相这样的人臣之极,就可例外的活着?
清朝就更不得了了。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把冯道罪行提高到了一前无古人的高度——冯道之恶浮于商纣王,其祸烈于盗跖矣!真不知冯道是怎样伤害了他,也不知他有什么资格去这样评价冯道?
回到宋朝。欧阳修,司马光们在大骂冯道无华夷之防,无人臣之节时,一方面又把沙佗人建立的后唐、后晋、后汉立为正朔朝代。也就说边骂冯道不该给夷人打工边又承认夷人创立的江山朝代是合法的。真不知他们运用了什么样标准,站在了什么样立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甚至是揣着明白说糊涂。
按他们理论,冯道早该死了。他应至少死十一次。每一次皇帝的更换,他都该殉葬一次。尤其面对耶律德光时,他应横眉戟指,大骂不绝,然后引颈向刀,为民族留一千古佳话,给他们忠臣孝子的排列加上一号码。至于当时中原百姓们嘛,自然也要像冯道学习了,都给皇帝殉葬。那是个至高无尚的光荣!
回到冯道本人。忠君,也要有可忠之君啊……唐庄宗,一就知听戏唱k的皇帝。忠于他?那你得会唱戏。唐明宗好点,冯道也没不忠唐明宗啊。到李从厚,太短了,做皇帝才个把月时间。冯道跟李从厚还没树立感情呢。也许李从厚也不记得冯道是何许人吧?所以也实在无法忠起来。后面李从珂跟石敬塘皇位更替,一个唐明宗半子,一个唐明宗义子。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是皇族家务事,冯道管他干什么,谁做不都是你们自已人?而当耶律德光灭掉后晋,占领汴梁,蹂躏中原时,已外放做官的冯道主动进京。可他绝不是来争官做的,且冯道还有点怕耶律德光再抓他回辽国(石敬瑭卖国求荣时,需一个人出使契丹,表达诚意。这任务非冯道莫属。冯道毫不犹豫——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这一句话让冯道留下了千载骂名。现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妙语连珠——好个奴才的奴才!冯道一去,就被耶律德光留住了。后来冯道装可怜,将耶律德光的赏赐全买了炭。德光奇怪:你有收集炭的喜好吗?冯道流泪:我不习惯北方冷天气,只好多存些炭,免得冻死了。耶律德光于心不忍才放冯道回国)。冯道此次进京,只是在尽己之能做些救人的事。当时节度使将军们都挡不了契丹人,让耶律德光杀进中原。冯道自认在耶律德光心中还有些份量,他要救这些乱世中命贱如蚁的百姓们,请看他与耶律德光的对答:
光“你为何来见我”道“无兵无城,怎敢不来”
光“你是何等老子(老家伙)”道“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这也成了后世儒家君子们对冯道口诛笔伐的资本。简直就是胹颜事敌,毫无廉耻。
接下来这句话是重点。光“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一语救万人“此时佛出亦救不得,只有皇帝救得”一语道破真谛:想当皇帝,就得留下这些百姓!只有这样,百姓才会要你这个皇帝!公道自在人心!不管后世人如何攻击贬低冯道,当时因这一句话,中原百姓存活下来的数不胜数。当冯道死后出殡时,开封民众自发组织列队道旁,纸钱飞舞满天,路旁树叶都成了灰色。
所以说五代无明君可忠,但有一样却是可忠的。忠于人民!冯道在这方面干得真是不错。除了从异族皇帝手中救下无数百姓外,冯道将自己俸禄全部赈赠乡里,自己长年住茅屋。将士们抢来美女要送给冯道一些,冯道坚决不要,实在推辞不了就另找房子养起来,为她们寻找家人,送她们返乡团聚。在为父亲守孝在家时,老仙亲自躬耕田野。有乡民因生病没法种地时,他会在半夜悄悄替人种好。唐明宗的小康之朝,冯道用唐朝诗人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来规劝皇上要居安思危,普施仁义。
冯道实在不算什么儒家弟子。孔圣人叫人乱世隐。他没隐:孔老师你别骗人了。你自个领着一大帮弟子四处求官,怎么让我们隐呢?于是冯道在五代这乱世中出了。且一出数十年没下来过。估计孔子看了这春风得意的弟子也要妒忌吧。不属儒家属道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他偏字可道,追求说的出做的出的道理。非儒非道,也许跟墨家实用主义有些接近吧?
不管如何,冯老仙在显德元年(954)4月17日这一天仙游了。柴荣有些惆怅:我还想让你看看我怎么做唐太宗第二呢。但您老走得早,看不到了。也罢!等我真成唐太宗的那一天,再料纸告诉你吧。
………………………………
第一名臣篇
要学唐太宗武略天下,当然手上要有强兵猛将。周显德元年(954)10月22日,柴荣下诏:先将禁军兵将大考试。精锐的留下,老弱的全部淘汰!又招募天下豪杰,并令各藩镇选强健者入京,命赵匡胤亲自主持挑选考试,将最厉害的勇士们全部编入赵所在的殿前司。高平之战令殿前司一战成名。相形之下,有着更长历史的侍卫司禁军因樊、何等将领的临阵脱逃在柴荣心中已不那么待见了。当然,这时的柴荣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次全国海选,形成了那位未来宋太祖最初的班底:罗彦环、郭延斌、田重进、潘美、米信、张琼、王彦升……他们就是在这次全国海选中被赵匡胤选中且立即安插在自己的殿前司中的。另一份名单:石守信、王审琦、韩重斌、李继勋、刘庆义、刘忠、刘廷让、王政忠、杨光义,这九人同赵匡胤结成了义社十兄弟,也在此时走到了赵匡胤的身边。宋太祖无疑成为了这一次全国海选中最大的受益者。
看一下后周此时的边境:北有契丹压顶,西北还有个小北汉不断惹事,东南有南唐、吴越2国,西南是后蜀,正南的荆楚和南汉。面对如此多的敌人,柴荣该如何实现他一统中华的伟业呢?周显德2年(955)4月,柴荣亲自主持了一场考试!令众臣做《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命题作文各一篇。
柴荣亲自批卷!第一篇:圣德威远,天命依附…柴荣一皱眉,拿起第二篇:圣上武德千秋,若加以儒家礼仪…柴荣头有点昏,暗叹难道朝中无一贤臣能将吗?又抽一封阅之,微怒之色稍为轻缓:眼下各地割据,欲得天下,必分而击之。江淮两地势力最弱,但其地却是富饶。以王师克之,以为后方军需粮库。一看作者:兵部尚书窦仪。这兵部尚书没白做。柴荣再抽一封,顿时大喜过望:朕等的就是这篇文章啊!
昔有诸葛隆中对,今有王朴平边策!状元文章的作者:时任刑部比部郎中的王朴!此人为五代第一名臣!他将成为柴荣的左膀右臂。柴荣三征南唐,留守京都的重任毫无例外的都是王朴!文武百官包括后来的太祖皇帝无不对其敬服,不敢稍加违逆。赵匡胤代周称帝后,一天路过供奉后周大臣的功臣阁,突然一阵大风,阁门大开。赵匡胤第一眼望见的正是王朴的画像!皇帝突然整衣束冠,对着画像恭肃行礼,且说“王朴若在,我永远当不上这个皇帝”王朴帮助柴荣实现了鸿图大业。且两人性格极其相似,都积极进取,刚强峻急。都像团烈火一样剧烈燃烧,从不给别人更不给自己留余地。且历史证明,王朴最后命运都和柴荣一样,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刻突然陨落,就像流星划过了历史天空,光芒让所有星辰为之失色!但转瞬即逝,突然间的泯灭消散,留下的只有叹息和追忆。
诸葛亮的隆中对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在刘备一无所有之时给他定下了先占荆襄,后取两川,等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最后平定天下的宏伟战略。王朴的平边策之所以能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并称,也是因他在柴荣四面皆敌之际给他定下了一统中华的大战略,共分六步:1袭扰南唐的淮南之地,2攻取淮南,3攻取南唐剩下的江南之地,4平定巴蜀与岭南,5收复燕云,6北汉与后周有灭国杀子之仇,是必死之寇。在辽的势力大幅削减之后,以重兵一举击灭北汉!总之一句话:先南后北!
柴荣大喜,立刻升王朴为开封尹(这是柴荣做皇储时的官职)。后周统一天下的战争即将打响,只不过现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