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王国之南亚风云-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下子回到了清鞑子国,一切都有了新的开始。

    由于秦国这地方处于热带,水稻可以种植三季,秦孝泉刚来这里时就让农科院的人开展种植试验,刚开始只有从彩云州带来的几十亩的种子。

    通过农科院的精心管理,收获时那长长的稻穗,饱满地谷粒让所有人惊讶。五月份的洪灾才让这批新种子得以推广。

    秦孝泉又问了很多关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后,他心中有了些底,便不在打扰大家的工作,不过身份暴露的他是没办法继续私访下去了。

    随后几天秦孝泉有到京城的周边几个城镇看了看。

    秦孝泉也看了京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方案,也实地考察了一翻。到今年年底,京城市的镇化水平将达到70%左右,到明年就会全部完成。

    随后秦孝泉又去了汽车制造厂。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飞速发展的开始,所以他对汽车的研究很是重视,不过现在的汽车还很原始,仿照起来也非常的容易,只要能解决材料的硬度和加工就可以了。

    在华夏汽车集团的汽车制造厂,他看着前面一堆各种零件组装起来的黑家伙,秦孝泉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你们弄出了这个?”

    “国主,这是我们汽车厂设计出来的汽油发动机。”孔凡无不自豪地向秦孝泉说道。

    “怎么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我原先预计你们今年三月份就可以研究出来了。”

    “其实今年年初就研制出来了,但是那时候只是仿制欧洲人的发动机,而且性能也不咋样,就没有向你汇报,我们这的人说:要研制出比样机更好的发动机才向你汇报。”

    “好!有志气!现在给我看的这台性能咋样?”秦孝泉现在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一些超前的东西进行研究,然后利用这些超前的东西来解决、提高自己的生产规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更多科技的还是交给研究人员进行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研究,虽然后世的数控机床,但秦孝泉不想太过于依赖这些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

    “由于我们采用了比欧洲人更好的材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达到了15马力,比他们的高出50%,耗油量却下降了50%,同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变速器和差速器的研究怎样?”

    “都已经完成,那边有一个汽车的半成品,国主要不要过去看看。”

    “要!当然要去!”

    虽然说是半成品,其实也就是个底盘架子上装上了发动机等一些必要组件,现在连外壳都没有的一个裸奔车。

    “开动过吗?”

    “开动过,关键机构都已经安装好了,就差个外壳。不过由于要保密,我们在试车场试验了几次。”

    在费了一翻功夫把裸奔车给蒙上帆布后众人推着来到了试车场,试车前,秦孝泉把以安全为由阻拦自己试车的秦勇一脚踢下了车架,坐在简单的车座上,李睿平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跳后说道:“发动”

    “嗡。。。。”地一阵轰鸣,一阵尾气从发动机的排气口喷出来。

    “尾气有点大,声音有点吵,不过基本上已经达到20年代末的水平了。”秦孝泉心中暗自给出了对发动机的评价。

    小心地挂上档,左脚慢慢地松开离合,右脚微微地加了些油,裸奔车往前腾了一跳后很不给面子地死火了。

    “国主,让我来把,这车刚弄出来,性能我熟悉。”孔凡在旁边劝到。

    “滚一边去,老子我还真不信开不了它。”秦孝泉憋红着脸说道。

    有了刚才的经验秦孝泉大概清楚了发动机的功率和离合器的松紧,地二次的起步就没有再死火,当熟悉完一档的速度后他迫不及待地挂进了二档,当挂到三档时总算有点开车时的感觉了。

    '小说网,!'
………………………………

51 汽车有望了

    秦孝泉凭后世的感觉估计现在的时速基本已经达到了每小时20公里,不过车子的避震系统差了点,车子抖动的让自己感觉在按摩椅上。

    绕着试车场转了十来圈,秦孝泉总算过了一把自己开车的瘾头。“孔凡,你们计算过没有,这车能拉多重的东西?”

    “初步计算过,大概在一吨左右。”

    “一吨,那就差不多是小型卡车了,不错不错!”秦孝泉看着裸奔车的大小尺寸比划估计着说。

    “国主,这东西现在可没办法量产,这东西不象自行车、织布机这些机械这么简单,光它的零件都有上万个。而且工人都还不熟练”孔凡适时地给秦孝泉浇了盆冷水。

    “没关系!没关系!关键是我们能弄出来。需要什么零件生产线我们就建什么生产线,一步一步来,但是技术上我们不能落后。”孔凡的冷水并没有浇灭秦孝泉心中的热火。

    秦孝泉知道,在后世,汽车产业是1:8的投入收获比,而飞机产业是1:80的投入收获比,但是没有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储备,想一步登天的投资飞机产业是不现实的。

    他现在并不打算一口气吃个胖子,虽然他有办法让自己的工厂一开始就生产f-16或者是s-27,但自己现在的生产能力就是生产出来也只能一年这么几架,他打算先利用汽车产业来培养、扩张足够的技术工人和生产车间。

    发动机的的汽油版不如柴油版的动力强劲,“孔凡,柴油机的研发工作怎么样了。”他现在最想要的是柴油机,想想后世的大型机械都是柴油动力。

    “国主,柴油机已经研发出来了,只是动力太小只有12马力而且体积和重量都比汽油机要大。不过造价要比汽油机便宜。”孔凡也很是好奇秦孝泉为什么要研究柴油动力。

    秦孝泉知道这些研究人员心中有疑惑,不过他也不准备去解释。他心中想着12马力和后世的蹦蹦侯差不多,也可以研制出来一款,来解决现在秦国农村的交通问题。

    “孔凡,有没有想过怎么去解决乡村的交通运输问题。”秦孝泉知道他一时也想不起来就让孔凡那些笔纸来,就现场开始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讲解。“孔凡,一看看这一款交通工具造价多少。”

    孔凡知道秦孝泉懂得很多机械知识,不过他还是被这一款实用而有廉价的交通运输工具给镇住了。他在心中估算了一下“不超过300元,除去车斗不超过230元。”

    秦孝泉想了一下就说道:“先造一批这样的农用车,等回去我会和顾总理说一下。”

    随后秦孝泉开始到各个车间查看了起来。。。

    各个厂里,由于基础技术员逐渐地增多,秦孝泉采用一个师傅带三四个徒弟的帮教模式,技术人员的储备也开始进入到一个良性的扩张循环阶段,而且由于产品定型生产后,对零件等加工的固定型。

    对普通学徒工的要求以不象以前那么的苛刻,更多的是边学边生产,在实践中去学习。而随着产品零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工厂建立了起来,虽然现在更多的是加工一些基础的零件,但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会有后面良性的发展。

    车间里,飞机制造厂的人有一部分也在这里工作。虽然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工厂,但是都需要用到发动机这颗心脏,也由于技术上的相通,两个工厂也需要经常的碰头和讨论。

    就象这次发动机的研究,虽然主研究人员是孔凡他们,但冯如作为飞机厂的领导和技术骨干,他也需要负责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对研究出来的发动机进行检验,看是否可以运用到飞机上面上去,也要对所需要的技术评估和研究,看是否可以产业化。

    实验室里弄出来的东西和工厂里弄出来的东西不是完全一样的,研究室里更注重的是高科技产物的研究,他们可以不注重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他们只需要拿出高于目前技术水平的产物。工厂就不同了,因为他们需要将这些科技产品最终大规模的生产化,对其中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就象孔凡手中的这个小小的气门,由于研究室里使用的是高强度的合金材料,连续工作900小时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这种合金材料生产成本高,加工困难大,精度要求高,如果换成大规模生产,孔凡估计按现在的产能一个月也只能生产出这么十几台发动机所需要的气门。如果换成普通的铸铁材料,虽然产量可以猛增至可以提供上千台的配件,但每秒钟数次的高强度运动会让它在几个小时内断裂损毁。

    因此孔凡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同时他也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

    “师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