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交易市场还将推行信用体系,每一个交易双方的每一笔交易的完成程度,都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当一个人的信用出现问题的时候,交易市场将不再接待这个人。”
有人问道:“侯爷,为何要这样?”
“人无信而不立!”李牧笑眯眯道:“往后诸位做生意,看信用就可以了,没有信用的人,将很难在商业立足了。”
众人纷纷窃窃私语了起来,有人觉得好,也有人觉得,这样被监管着,再无自由可言了。往后做生意,难道都要看李牧的脸色了么?
可是若不参与其中,又会觉得自己错失良机了。此番李牧又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支持,根据他以往的战绩,他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若不及时参与,吃亏的还是自己。
而李牧自始至终,也没提报名参与的事儿,仿佛对谁参与或者不参与,根本就不关心一样。简单介绍完了,酒宴便继续进行,对于任何人的讨论,他也没有再参与过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东门飞驰进来数匹快马,奔入城中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
……
太极宫。
桌案后,李世民正在看不良人十万火急送入宫中的线报,在他的对面,袁天罡和高公公束手而立,高公公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反观袁天罡,则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似智珠在握一般。
在东厂和西厂成立之后,以往只能在内廷势力的太监们,把手伸得是越来越长了。忽然有一日,袁天罡发现,这东厂西厂的职责,竟然和不良人有了重叠,他与高公公的关系,便开始微妙了起来。
只是,高公公一直在皇帝的身边,那是比他更为心腹的人。他想做点什么,他也没有什么办法。直到这回,出来这一档子事儿。
“陛下,眼下洛阳城已经闹翻了天。那几个东厂的番子,假借搜查之名,出入各家宅邸,世家门阀,敢怒而不敢言,早已经是怨声载道了。”
“是么?”李世民把手里的东西丢下,看着袁天罡,道:“道长,什么时候你也变成了门阀士族的喉舌?”
袁天罡脸色微变,高公公惊喜抬头,他瞄了李世民一眼,常伴多年的默契,让他一眼看出李世民此时的不悦,当即接话道:“陛下,老奴斗胆,为东厂的孩子们说几句话。尚方宝剑丢了,谁人能不着急?就因被搜查的人是门阀士族,就要畏首畏尾?投鼠忌器?老奴以为不妥。”他瞧了眼袁天罡,道:“道长对陛下的忠心,一直以来老奴是看在眼中的,只是今日不知是怎么了,竟说出这等昏聩之语,好生叫人无措啊。”
袁天罡急忙道:“陛下,臣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臣绝非是认为搜寻尚方宝剑不对,只是这件事,摆明了是李牧搞的鬼,尚方宝剑就在他的腰间,缘何说是丢了?东厂的番子,就是受了李牧的指使——”
“谁的指使啊。”一个声音从袁天罡身后响起,李牧笑眯眯地走过来,道:“刚来就听道长说我的坏话,这是怎么了,难道就因为我私下说了几回道长算卦不灵,道长记恨于我,要给我小鞋穿么?”
“李牧,我只是据实以奏,你腰间的不就是龙泉剑?哪里丢了?”
“哎呀!”李牧低头一看,做惊讶状,道:“还真在这儿了,这话怎么说的,还是道长厉害啊,掐指一算就找着了。怪我,怪我了,怪只怪我与这把剑心意相通,早已是不分彼此,达到了人剑合一之境界,就像左手与右手相握,已经是太平常的事情,故此才察觉不到,以为它丢了呢。”
“李牧,你不要故弄玄虚!”袁天罡据理力争,道:“你的剑没有丢,你却说丢了,让几个东厂的番子搅闹得洛阳城不安宁,那些人虽说是门阀士族,但他们没犯王法,你这样做,却是犯了王法的。我听闻,提出修法的是你,提出成立獬豸院的也是你,知法而犯法,你罪加一等!”
李牧忽然笑了起来,道:“道长啊,你果然是忠心耿耿,只是太过单纯了一些呀。”
“什么意思?”
“我李牧几个胆子,敢一人单挑洛阳城?”李牧朝李世民努努嘴,道:“这都是陛下的授意啊,陛下运筹帷幄,所料所想,岂是尔等能及?我劝你呀,还是别多问,问多了,对你也没什么好处。你统率不良人多年,难道不明白,知道得越多,死得越快的道理吗?”
………………………………
第717章 牢笼商贾
“李牧的事情,你不必再管了。厂卫那边,朕也自有安排。”
“陛下,这——”
“下去吧。”李世民摆了下手,袁天罡躬身告退。高公公也想跟着溜出去,但被李世民用眼神给留下了。李世民叫高公公搬来一个锦墩,示意李牧坐下,看着他的眼睛,道:“李牧,你想干什么?”
“陛下,臣想在打开局面。”
“把人家闹得鸡飞狗跳,就叫打开局面了?”
“古往今来,皆讲求师出有名,哪怕有些理由极为牵强,但也得有,为何?是当世人不知道,还是当世人不明白?”
李牧一脸认真,道:“臣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何呢?”
“朕告诉你!”李世民盯着李牧,道:“那都是为了给后人一个说法,只要你有理由,后人就能粉饰。因为千百年后,当世人全死了!李牧,朕就想不明白了,你就非得一点儿好名声不给自己留?你就想史书之上,给你写一个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经历了这么多事儿,你做事情的方法,就不能改一点!”越说,李世民越生气,道:“有的时候你做的事情,让朕想包庇你都包庇不得,因为想不到理由!现在你倒好,变本加厉了,敢把朕牵扯进来,你刚才什么意思,告诉袁天罡你的所作所为,都是朕的授意么?你凭良心说,朕何时授意过你!”
“陛下,臣是为了把荣耀归于陛下,是为了陛下好啊!”
“朕用不着!”
“臣是为了明哲保身,不想太出风头,免得再遭人嫉恨!”
李世民冷笑:“你早干什么去了?现在想起来了?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别把朕也蒙在鼓里了。”
不把你蒙在鼓里,难道还像以前那么傻缺?
李牧心中腹诽,却没有半点表露出来,像是从前一样,带着点儿炫耀的语气,说道:“陛下,臣想问陛下一个问题,还请陛下说几句真心话。”
“又故弄玄虚、”李世民瞪了他一眼,却也是没有办法,道:“讲吧。”
“谢陛下,那臣就问了。”李牧很认真地问道:“陛下开科举取士,是为了什么?”
“这还用说,那自然是要选几个于国家有用的人才了。”
“陛下的所想,自然是好的,但是臣却以为,科举还有另一个作用,而且是对于陛下,对于天下来说,更加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纳闷道:“除了为国家选拔有用的人才,还能有什么?”
“牢笼志士。”
李世民皱眉看着李牧,似乎觉得不妥,但并没有打断他。
“所谓士族,形形色色。其中大部分人,并不为陛下所喜,但也有一些人,并不会为陛下所恶。比方说,孔颖达孔祭酒。他虽然酸腐了一点儿,但陛下并不会讨厌他,为什么呢?因为陛下知道,他只是一个读书人,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永远不会想着去造反,也没有任何的歪门邪道。”
“可是有一些人,他们读书成为士族,就是有目的性,就是歪门邪道的。”
“隋末多少豪杰,有几个草莽?大多数都是士族,就算不是,做事儿的章程,也是士族来操持。所以说,臣以为,并不是所有人读书了,都会想着报效国家,人懂得多了,想法复杂了,他们更想要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这就非常难办了。”
“因此所谓科举,虽说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国之栋梁,但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一种牢笼志士的手段。当头脑精明的人都去忙于功名,钻进科举樊笼无法自拔时,剩下一些能造反夺权的,也成不了什么气候。陛下当做一个渔夫,站在河岸撒下大网,用功名做诱饵,让鱼儿自己去钻,让鱼儿不自知,也不能自拔,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李世民想了好一会儿,喃喃道:“如果科举也变成了一种帝王心术,那朕该如何选拔人才呢?”
“也不是不能啊。”李牧解释道;“臣的意思是,只要陛下对科举重视,就会让士族产生幻想,只要认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