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8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纯度以及气候都有关系。

    制作黑火药的这三种材料,都不难得到。木炭自不必说,有木头的地方,就可以有木炭。而另外两种材料,硝石和硫磺,自然界中也有不少,只是稍微麻烦一些罢了。

    硝石在中国的利用是非常早的,早在在春秋战国时已用做医药。最初的硝石采集很麻烦,自然界中的硝石存在于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后、氧化成硝酸后与土壤中的钾素化合而成的。秋高气爽的季节,它会呈盐花状析出来,覆盖在地面、墙脚,百姓称之为地霜。特别是在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

    懂得此道的人会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置于桶内,加水浸泡。经过滤后,将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硝石结晶。最早制取硝石的方法,乃是大夫所创,目的是制药。而后来炼丹术兴起,则多是用来炼丹了。

    炼丹术大兴之后,方士很重视硝石,不断摸索它的性质,说它是“感海卤之气所生,乃天地至神之物,……能使七十二石化而为水,柔润五金,制炼八石,虽大丹亦不舍此”。

    在东汉问世的中国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硝石因其“以火烧之,紫青烟起”的特性,被方士认为是仙人之物,故而珍之重之,在南北朝往后,凡方士炼丹,无不以硝石入炉,消耗就更大了。民间采集的硝石不够使用,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没有什么能阻挡方士炼丹的热情,终于让他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近乎使用不尽的硝石来源,这个来源便是盐湖。在盐湖周围,会有大量的硝石析出,作为一种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的良药,丝绸之路上也是很受欢迎的商品。在来往于骆驼谷的商队中,就有不少是贩卖药材的,想得到并不困难。

    而硫磺,就更加简单了。硫磺石主要产自于火山口附近,或者曾是火山的地方。骆驼谷的周遭,李牧观察过了,千万年前,这里就是一座活火山,否则无法解释四周突兀的山脊,在这里必有硫磺石矿,找准了矿的所在,随便挖根本就用不了。

    木炭就更好办了,每天晚上骆驼谷都要升起篝火,不但是为了商队准备的,这也是拜火教的一种仪式。只需要在升篝火的时候,顺便烧炭就可以了,不是什么难事。

    李牧为了黑火药的配方不至于泄露,特意列了一个巨长的清单,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他都写了进去,光看这个清单,是不可能知道火药的配方的。

    不愧是隐族四姓之中最有底蕴的金氏,李牧需要的东西,很快就准备好了,李牧赶走了所有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准备好了食物随时补充体力值,从系统中买了火药的配方,还有一个中级机关术配方【地雷】。

    地雷,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都是近代的产物。但是不然,其实早在明朝就已经有地雷了,只是威力没有那么大,而且也没那么保险,遇到了天阴下雨就会返潮,地雷也就没用了。在地雷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对付地雷,只需要洒水就行了,战场中没有什么大作用。

    但在目前的情况,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牧打算做几百个地雷埋在突厥大军东进的必经之路上,这样在突厥大军通过的时候,就能把他们炸得人仰马翻。同时把火药埋在山顶,把山炸塌了,封死隘口,迫使这些西突厥的人马绕远路,达到为大唐争取时间的目的。

    金氏的族人,正好是帮手,可以帮他埋炸药。

    半天的忙碌,李牧已经做好了二十多个地雷,都被他小心地放在了箱子里,再有半天,就能有五十个,这五十个趁着夜色埋在隘口,半宿就能埋完。

    咚咚、

    传来了敲门的声音,李牧停了下来,来到门口,侧身问道:“谁?”

    “是我。”

    李牧把门打开,见金晨端了一壶茶过来,李牧看了一眼,笑道:“没想到在这儿还能喝到长安的茶,我以为你们这儿喝的是茶汤呢。”

    “长安的茶叶早就风靡西域了,我没去长安之前,往来的客商就有带过来了,只是价格昂贵,一辆茶叶一两金。”

    “这么说我在长安卖得还是便宜了。”见金晨要把茶放下,李牧伸手挡了一下,道:“别放下了,我不喝。”

    金晨看向李牧,眼眸中满是泪光:“你还是不信我。”

    “对不起,我没办法信你,吃一堑长一智,我总不能不长记性。”李牧冷漠道:“我现在还留在这里,一是为了信义,说过的话要做到,答应你的事情不想欠人情。再就是为了我大唐,西突厥进犯,我身为大唐军侯,必须得做点什么,其他的一概没有,我希望你也不要误会,不要再用这种目光看着我——我让你找的飞禽,你找到了么?”

    “没有找到鸽子,找到一只鹞鹰,在外头的笼子里呢。”

    鹞鹰就是民间所称的‘鸟鹰’,跟鹰相比它不够看,但跟鸟相比,它也算是个捕食者了。分布的范围非常广,北方到处都有。

    “鹞鹰也行,拿过来吧。”


………………………………

第648章 投降

    李牧要飞禽,目的是想传信。

    他的‘飞鸽传书’,主要的不是鸽子,而是‘道标石’,只要绑定了道标石,就算是个苍蝇,也能飞到道标石的所在。前提是这个苍蝇能飞那么远,不会半路死了。

    李牧算过流程,他们之前在沙漠中走了七天半,每天差不多能走八十里。这么算,此处距离定襄约有五百里,而看方向,此地与高昌和定襄之间,约莫是个等边三角形的样子,也就是说,此地距离高昌和定襄,都是五百里。李牧虽然不知道鹞鹰能飞多远,但区区五百里,他觉得应该是累不死的。

    李牧从金晨手中接过了鸟笼,便把她赶了出去,削尖了一根木炭做笔,撕下了内衬的一条当纸,写了一个条子,用手蹭了一下,确认没有掉色,然后绑在了鹞鹰的脚上。

    闭目进入系统,给鹞鹰编了个号,绑定到了他在行营的道标石上,随后鹞鹰便老实了下来。

    李牧给鹞鹰喂了水和食,确认它的状态达到了百分之百,然后开窗撒了出去。

    看着鹞鹰振翅高飞,李牧在心中默念,希望来得及,否则大唐这回可是要吃大亏了!

    ……

    一天无话,到了晚上,李牧已经做出了六十余个地雷,黑火药足有上百斤。晚间,金晨又带来消息,银月已经派教内的武士封锁了山谷的出入口,看这个架势,大概明天早上,突厥大军的前锋就应该到了。

    没有时间再做准备了,李牧让金晨召集金氏族人,准备今天晚上连夜就走。同时也纠集了二十个心腹死士,分做两队,去山顶埋炸药,李牧带一队,金晨带一队,立即登山。而长老则负责通知铜铁二氏,若想走的,一并走,不想走的,也随他去。

    李牧觉得金晨这样安排不妥,若如此做,银氏必然会发现,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走了。但他又一想,现在自己已经练成了乾坤大挪移身法和隔岸观火的轻功,就算被发现了,自己也有把握逃走,只要能确保点燃炸药,隐族的内讧跟他没有任何关系,死了,活了,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因此,他便没多说什么。

    夜半子时,李牧和金晨分别在对面的两个山头埋好了炸药,各自带人回到长老的住处,刚进院儿,突然两边各窜出一队人马,把金晨和李牧以及他们带的二十个人团团包围了起来。

    人马里三层外三层,一时不知有多少人聚集。银月从屋里走出来,大祭司跟在她身后,却是不见了长老。

    李牧看向金晨,金晨也是一脸错愕,她看向银月,道:“银月,长老在何处?你们把长老怎样了?”

    银月笑了一下,道:“长老自然是去休息了,姐姐,事到如今,不必演了吧?这是你定下的计策啊,侯爷被你耍得团团转,姐姐还不开心么?还要算计侯爷到几时啊?”

    李牧看向金晨,金晨慌张道:“不是,我没有,她胡说的!”

    大祭司也道:“教主,您曾说过,大唐有一位逐鹿侯,才智过人,深得大唐皇帝宠信,可抵千军万马。所以您要把他诓骗过来做为臂助,您已然成功了吧?只是不知这些东西——”她身后两人,把李牧装地雷的箱子抬了出来,大祭司指了指,道:“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个怎么用法,屋里桌子上那些黑漆漆的粉末,又是作何用处的?教主不妨说出来,明日献给可汗,我族自有一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