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就算是刘家来攻,我鱼山集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当刘君韬一路走来回到家中的时候,发现唐宇早已等候多时了。

    “唐宇?什么时候回来的,有事吗?”

    唐宇随同刘君韬进屋之后,便将手中的一摞纸张递了过去,说道:“大哥,这是这几个月咱们鱼山集的收支情况。”

    刘君韬接过来仔细看着,而唐宇却依旧在说着:“大哥,这几个月一来,虽然有滑口镇的三间产业作为支撑,有从王家缴获的财货作为底子,但是咱们鱼山集的家底也散去了大半!”

    刘君韬边听边看,心中也是猛地一沉。

    “现在咱们鱼山集的规模几乎是扩大了四倍有余,这么大的修建量,所花费的钱粮不在少数。再加上这一千多户的人口,现在他们的口粮和开销,全部都是村中支取,这样咱们维持不了多久的。大哥,要早作打算啊!”

    刘君韬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现在咱们手中的钱粮还能支撑多久?”

    “算上滑口镇那边每月的进项,最多支撑到明年春耕时节。”

    “够用了!”

    唐宇闻言不由一愣,说道:“够用了?那明年开春之后怎么办?咱们总不能拿春耕的种子来填饱肚子吧?大哥,咱们不能总养着这么多的人口,要让他们自食其力,咱们还要从中有所收获才行!”

    “我当然明白!”

    刘君韬知道唐宇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至少在财货方面绝对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帅才,对其十分看重。

    “我估计,最多到了明年春耕时节,南面刘家和陈家的争端就会有结果。到时候不管是刘家杀过来,还是咱们双方和解,都会有个结果。”

    刘君韬看着若有所思的唐宇,继续说道:“我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到时候鱼山盐池的私盐就可以分销出去,这可是金山银海啊,不但可以解决咱们的钱粮问题,还能积攒下海量的钱粮,到时候咱们可以用这些钱粮做许多事情!”

    唐宇皱着眉头,问道:“大哥,要是到了明年春耕时节,那刘家和陈家依旧僵持着,又当如何?”

    刘君韬当即豪气冲天的说道:“那我就带着咱们护卫队杀过去,直接灭了刘家,将刘家的财货全部抢回来!再和陈家议和,直接在兖州府分销咱们的私盐!”

    唐宇闻言骇然心惊。
………………………………

第四十一章  卖不出去的私盐

    正统八年,正月,鱼山集。

    “老子回头,不觉重添一岁;孩童拍手,喜得又遇新年。”

    正统八年春节来临,这是刘君韬在穿越到大明之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大明的春节习俗和后世不太一样,样式更多、年味更浓,对于刘君韬来说显得格外新鲜。

    大年三十来临之前,鱼山集家家户户都在院门外挂上了用桃木雕刻成的“桃符”,用来驱邪避灾,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而像郭永忠这样的读书人,还会在桃符上刻上对联,以示喜庆。

    不过在此时的大明,春联还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春帖”。在北京、兖州府等大城市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在春节期间出售“春帖”、福字等物品的商家和集市。

    大明的春节自元旦开始,包括鱼山集在内的大明民间会在元旦前后开始祭奠先祖。如北京有“烧阡张”之仪:各家都用三牲熟食,以及细剪成阡张的草纸,供在祖先牌位前,等到三日后,焚而撒去,在佛前供果面,阡张至元宵罢,才烧毁。

    而在元旦当天,鱼山集各家各户都会结伴出游,欣赏冬日景色。如在道上碰到亲友,即于街上叩头、相互拜年,称为“贺节”。

    在元旦之后便是迎春。

    在明代,一般塑芒神为太岁,塑土牛以起事。这是因为将上月建丑为午,所以出土牛以送寒气,并藉此升阳、迎春之仪.招集俳优,饰以冠带,被服乘马.效仿古人云台谙将、瀛州学士之类,多至数十队。又让娟技绚装环配,童子衣被锦绣,坐于台阁中。制成彩亭数十,中罗列市肆诸物,备极繁华,以导芒神土午。远近之人,至期塞途充路,肩摩鳞集,群聚而观,称为“看春”。队伍经过人家,各设香烛,焚锗币,用来迎接芒神土午.并向土牛抛掷五谷。

    在迎春期间,鱼山集又有一些附带习俗,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戴“闹嚷嚷”,用乌金纸制成飞蛾、蝴蝶、蚂蚱的形状,大如掌,小如钱,称为“闹嚷嚷”,大小男女,在头上各戴一只,至于贵人,则插满整个头部,实为古人辛盘遗意。

    如此,鱼山集各家各户便在迎春之时迎来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熬夜守岁,孩童老人燃放鞭炮庆贺。再加上六个村子以及众多灶户刚刚迁移过来,都分到了不少的钱粮补偿,过上了一个难得的好年景,可谓是家家户户喜笑颜开。

    过了大年三十,上元元宵节就到了。

    元宵赏灯的习俗自古有之,据说始于汉祠太乙,明代上元观灯,则是其遗风。唐敕金吾弛禁三夜,宋增为五夜,明代因之。

    至于民间灯节,则以杭州为极盛。举凡皮、绢、纱、纸所制之灯,都出于杭州。此外,元宵灯节期间,杭州还荟萃了大江南北一些最为贵重的灯饰.如闽中珠灯、白下角灯,滇南丝料灯,如此等等。灯的花样也极其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为一时之盛况。

    在鱼山集这样的边远村寨,肯定是没有这些贵重的灯饰的,不过郭永忠、张白圭也是不甘冷清,还是带着村中老少赶制了不少的花灯,虽然在达官显贵看来都是些粗制滥造的货色,但是也不失喜庆。

    同时,由于鱼山集已经成为滑口镇下第一大村,不但村中人口繁盛,而且还有鱼山集护卫队在,各项物资的需求都是海量,所以在上元佳节期间,也吸引来了人数众多的小商贩,在村中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灯市。

    这些商贩所售货物多为市食,有糖、棕子、粉团、荷梗、瓜子、瓜果,也有纱人、耍贷,这些商贩的铺面从鱼山集最东头一直蔓延到了最西头,铺设至一二里长。

    在上元节这一天,鱼山集很是热闹了一番,不但人来人往,而且也将鱼山集的名字彻底传开了。

    不过,如此热闹的上元佳节,刘君韬却是没有心情去玩乐。

    此时在刘君韬家中,唐宇正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念着。

    “迁移各处村民,用于安置的银子共花费二千三百七十两。”

    “迁移灶户共花费白银一千一百九十八两。”

    “翻建、新建房屋共花费白银两千七百多两。再加上后续大哥准备筹建的工坊区房屋,以及咱们鱼山集的寨墙等花费,还要预留下至少白银四千两。”

    “整饬鱼山盐池花费白银一千九百两。”

    “扩充护卫队,打造兵器、购买各项物资,共花费白银一千四百五十两,耗费粮食一百石。”

    “为迁移来的村民、灶户分发过年的粮食,共计两百石(2000斤)。”

    “鱼山盐池恢复生产之后,各项开始共计耗费白银五百多两。”

    说完之后,唐宇呼了口气,说道:“目前,咱们村中还剩下白银两万六千多两,粮食不到五百石。这还是将滑口镇三处产业的进项全部折合进去的花销。”

    刘君韬此时面沉似水,说道:“还好,剩下的钱粮比我想象的要多上不少。”

    唐宇却是皱起了眉头,说道:“大哥,等到开春之后,咱们筹划的被服所需要钱粮,为春耕购买耕牛、农具,修建灌溉水渠都需要不少钱粮。在那些迁移来的村民、灶户在能够自给自足之前,都还要咱们养着,这都是海量的开销啊!别看现在咱们手里的钱粮还有不少,但却经不起挥霍的!”

    “你估计,咱们手中的钱粮还能支撑多久?”

    唐宇显然已经估算过,此时直接说道:“四月,最多到五月。大哥,咱们要早做打算了!要是无法开源,那就只能节流了!”

    “不可能!”

    刘君韬直截了当的拒绝了唐宇的建议,说道:“现在咱们鱼山集的摊子已经铺了起来,决不能半途而废!再等等吧,等到开春之后,看看咱们手中的私盐能卖出去多少,也许到时候咱们手中的钱粮就能收支相抵了。”

    唐宇闻言虽然觉得不能再等,但眼见刘君韬似乎很有信心,便没有再说什么。

    四天之后,由于安山镇的刘家始终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刘君韬心中有些不安,便找来高冉,让其派几个机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