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朝中的大臣们便炸了窝,内阁首辅陈循更是气急败坏的怒吼着,指责刘君韬是在切断朝廷对山东的控制,“意图不轨”!

    不过,紧接着刘君韬的奏折便递到了朝中,兵部尚书于谦也是想方设法将这份奏折送到了宫中,已经病重的景泰帝见了之后,也许是身体不适,没有心思再应付朝政,所以也没有对刘君韬做出任何的处罚。

    这让内阁首辅陈循大为光火,当即找到了兵部尚书于谦,声称为了防止刘君韬纵兵为祸,兵部应立即将天策军的钱粮军饷减半,直到刘君韬放开朝廷官吏进入山东的通道为止!

    对此,于谦当即予以驳斥,并且警告陈循,一旦朝廷肆意压迫山东镇,真的将刘君韬给逼反了,那一切的后果都由内阁来承担,自己这个兵部尚书可不会来背锅!

    眼见于谦态度强硬,陈循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除了和一帮文官大声叫骂一阵之外,再没有半点实质性的举动。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明各地总兵、将领眼见山东镇的做法,朝廷根本没有任何的惩处,开始纷纷行动起来抵制镇守官。

    特别是九边各镇、京畿驻军各镇总兵官更是决绝,众人都是紧随刘君韬之后,纷纷调集兵马封锁道路,明确拒绝各方镇守官入境赴任,甚至大同镇、山西镇的总兵官,还将已经进入境内的镇守官全部驱逐了出去。

    这一连串的变故,让朝中的文官集团愤怒不已,内阁首辅陈循更是夜不能寐,已经陷入了暴怒状态,要不是还存着一丝理智,陈循都要以朝廷的名义宣布这些将领叛乱了!

    见此情况,兵部尚书于谦忙于调和各方冲突,但是任凭于谦如何调停,也是毫无进展。

    朝廷派驻镇守官一事,已经让朝廷和地方各镇的关系急剧恶化,这不但是内阁首辅陈循没有想到的,也是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始料未及的。

    原本历史上朝廷派驻地方各镇镇守官,虽然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但是各地军将最终都是捏着鼻子认了。

    后来朝廷为了增加各省巡抚的权柄,直接将各省镇守官和巡抚合并,如此一来各省的巡抚便都是军政一把抓的“一把手”了,也是从那时起,明代各地的巡抚真正从只抓政务的“三巨头”之一,变成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可是,这种情况随着刘君韬的到来而发生了变化,在山东镇强硬态度的引领下,各地军镇的反应也开始变得激烈了起来,使得派驻各地镇守官这件事情已经无法为推进下去,即便是内阁首辅陈循不愿意承认,但是这项政务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没过多久,内阁首辅陈循便垂头丧气的发布命令,将滞留在各镇外围的镇守官全部召集回京,此事便在没有下文。

    如此,各地军镇纷纷弹冠相庆,山东镇上下也是振奋不已。

    不过此事的后续还没有结束兵部尚书于谦眼见此事平息,便给刘君韬写了一封亲笔信。

    刘君韬还以为这封信肯定是于谦对自己的赞同之意,但是没想到看到信中内容的时候,刘君韬彻底傻了眼。

    于谦在信中对刘君韬封锁山东的做法非常不满,言词非常激烈,认为刘君韬此举是在挑战大明朝廷的权威,是在动摇皇权的至高无上!

    于谦认为,即便是刘君韬不同意朝廷派驻镇守官,也应该通过“正常渠道”进行争辩,自己也会在朝中为山东镇、乃至各地军镇进行围护。

    但是现在因为刘君韬的冲动,各地军镇纷纷紧随其后,虽然成功终止了朝廷向各地派驻镇守官,但是也不可避免的让朝廷威严扫地。

    于谦甚至在信中预言,将来对于各地军镇来说,朝廷命令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

    “此举将会助长各地军镇的气焰,甚至会埋下唐末藩镇乱局的隐患!”

    看完了于谦的这封书信,刘君韬只觉得自己汗流浃背,也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间犯了一个大错!

    思前想后,刘君韬便给于谦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言明自己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就是不想让朝中文官成功夺取军权,那样一来大明武人将会再无地位,大明也将彻底丧失勇武善战的血性!

    “两害相比取其轻!大明有天策军在,便绝不会形成藩镇割据之局面,十余万天策军将士便是大明的定海神针!山东镇也将会是大明的铜墙铁壁,绝不会做任何危害社稷之举!”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富贵险中求

    收到了刘君韬回信之后,于谦也是长叹不已,虽然对于刘君韬的一些做法很是不满,但仔细想来,自从刘君韬崛起以来,确实为了朝廷浴血疆场,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也并没有做出什么祸乱朝廷的事情。

    “唉!世事难料,且看山东镇日后如何吧!”

    可是没过多久,朝中文官便再度掀起了波澜。

    虽然内阁首辅陈循已经偃旗息鼓,但是不少的文官势力大臣依旧不甘心失败,便在各镇将士的钱粮上花上了心思。

    这些文官趁着景泰帝病重暂时无法理政的机会,联合户部尚书,以朝廷亏空巨大为由,将九边军镇和山东镇的钱粮削减了两成!

    这下一来,不但各地总兵全都炸了窝,就连兵部尚书于谦和右都督石亨也是坐不住了,二人非常罕见的站到了一起,联合起众多大臣开始反击。

    一时间,朝堂之上纷乱非常,就连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理政的景泰帝,也不得不拖着病重的身体再度坐上了金銮殿,开始处理朝中的争斗。

    其实这也相当的简单,景泰帝弄清楚缘由之后,直接下旨斥责户部尚书,然后处置了几名牵头的文臣,并且责令户部在一个月之内,将拖欠九边各镇以及山东镇的钱粮补上,并且下旨给各镇,好生慰问了一番。

    这次朝议上,内阁首辅陈循、兵部尚书于谦、右都督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全都到齐,众人的心中都是惊诧不已。

    众人之所以感到惊诧,并不是因为此番景泰帝重责了文官、维护了武将,毕竟那些文官竟然昏了头对九边精锐和山东镇贸然动手,景泰帝肯定是要站在将士一边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众人感到惊诧,是因为多日不见的景泰帝已经病容沉重,用病入膏肓一词来形容景泰帝丝毫不过。

    只见景泰帝面容枯黄、形容消瘦,就连走路都需要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带着两名小太监左右搀扶,即便是这样,景泰帝走起路来也是颤颤巍巍的,哪里还有往日的龙威?

    此时的景泰帝已经完全不像是中年人,完全是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石亨和徐有贞心中甚至暗暗想着,也许下一刻景泰帝就会突然驾崩!

    不过二人紧接着便微微一缩脖子,好像害怕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别人看出来一般。

    这天朝议散去,众朝臣也是各自回家。

    不过,左都御史徐有贞在快到家门口的时候,突然让轿夫掉头,从小路赶到了右都督石亨的府上。

    要是放在以往,徐有贞绝对会非常谨慎,如果没有什么公开的事务,绝不会在白日里前往石亨府上,以免让朝中大臣多想。

    但是今日见到了景泰帝的样子,徐有贞心中的一根弦便彻底放松了下来,径直来到了石亨府上。

    二人见面之后,石亨便屏退了左右下人,徐有贞更是直接,低声问道:“都督,今日所见,都督可有什么想法?”

    “徐大人是何意见?”

    徐有贞沉吟了一下,而后便说道:“此等大事咱们已经商议了这么久,如今陛下已经病入膏肓,正是咱们等待许久的大好时机,以下官之见,此事应当提上日程了!”

    听到这里,饶是石亨心智沉稳,也不由得动容了一些,脸色更是极度变换了几下。

    “现在朝中不稳,朝中的那些文官刚刚和各地武将掰完手腕,此时举事,是不是太过敏感了?”

    徐有贞闻言不由暗暗一叹:这个石亨别看平日里骄横、果断,但是事到关键,便开始优柔寡断了起来,此等大事就是要稳、准、狠,绝不能瞻前顾后,否则必定功败垂成!

    于是,徐有贞便说道:“都督!此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如今朝中不稳,正好是咱们暗中行事的大好机会,朝廷上下的注意力全都被文武之争吸引了过去,还能有多少人盯着那个位置!”

    思考了一下,石亨猛地一拍额头,自己这是灯下黑了,光是想着安稳,竟然放着如此一个天大的好时机不用,差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