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兖州府各地的官府也行动了起来,但是面对滔天洪水,这些努力都显得微不足道,灾情还在进一步加重,受灾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

    而且,此时大明的救灾手段也是极度匮乏的,虽然刘君韬已经提前做了准备,但是面对天灾,依旧只能用马拉肩扛的方式加固大堤,只能让将士们徒步赶往灾区,救灾抗洪的效率远不及后世高。

    刘君韬在接到陷阵军和鹰扬军先后送来的汇报,得知两军虽然已经在全力救灾,但是兖州府和青州府的百姓依旧伤亡惨重,山东镇也是损失极大,就算是有衍圣公和各地官府的全力支持,也无法应付眼下的局面,甚至两军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已经有数百将士葬身洪水之中!

    刘君韬闻讯不禁火冒三丈,对着阴霾的天际破口大骂。

    紧接着,刘君韬接到了情报部送来的消息:此时大明黄河沿岸基本上都是大于连绵,不但山东遭了灾,就连河北、河南、南直隶等地也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灾,这场大洪水波及了数省之地,对大明来说可谓是沉重一击!

    最让人担心的,此时黄河的洪水还倒灌进了大运河,致使漕运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山东境内的漕运一度出现了断绝,顿时让朝中大臣恐惧不已。

    面对如此情形,刘君韬和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再次联名上奏朝廷,请求朝廷立即进行赈灾。

    同时河北、河南、南直隶等地的文武官吏也是纷纷上奏折,一时间请求赈灾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景泰帝的书案,让景泰帝愁眉不展,再加上太子朱见齐的病日益加重,更是让景泰帝欲哭无泪。

    此时,景泰帝也明白应对洪灾、赈济灾民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于是便强打精神召集朝会,当天便下旨,命令户部立即筹措钱粮,十日之内立即向灾区调集赈济钱粮,不得有误。

    同时,景泰帝也对山东镇的赈灾行动予以肯定,并且明文嘉奖、传巡各地!

    接着,景泰帝便准备从朝中选拔熟知水利的大臣,立即前往灾区救灾,整治黄河大堤,力保漕运无恙!

    一时间朝中大臣多举荐工部主事数人,但是景泰帝却一一予以否决,第一天朝仪无果。

    次日,景泰帝再次召集朝会商议南下灾区的人选,这一次,景泰帝直接提出要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南下,理由便是徐有贞熟悉水利。

    对此,右都督石亨极力反对,毕竟徐有贞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此番南下梳理整治黄河,短则数月、长则经年,一旦朝中有变,自己身边便少了一员大将!

    但是景泰帝对石亨的反对置若罔闻,依旧坚持己见。

    内阁首辅陈循见状立即出来发言,全力支持景泰帝的主张,朝中的文官势力大臣也是纷纷附和,大有徐有贞不南下,众人便誓不罢休的架势!

    兵部尚书于谦见状也是犯了难,按说徐有贞熟知水利,的确是最佳人选,但徐有贞一走,很有可能会打破朝中的政治格局。

    可是于谦又不好表态,担心自己支持石亨的话,会让此议搁置,最终会耽误救灾事宜。

    于是,于谦在朝堂上便沉默不语,对此议不予评论。

    朝会上,景泰帝会同内阁首辅陈循等文官势力,和右都督石亨等人你来我往,争论了许久,最终还是景泰帝一方占了上风,石亨面对始终坚持己见的景泰帝,只能低下了头。

    当日景泰帝便下旨,任命徐有贞为赈灾巡察使,调拨三千京营兵马,限期三日南下山东治理黄河水灾!

    同时,景泰帝也命令山东镇总兵官刘君韬,以及山东布政使谷义、山东巡抚李成明、山东按察使祝桥佐三人,命令众人要全力配合徐有贞,力保漕运不断!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山东镇副总兵胡德兴已经前往了兖州府城坐镇,同时徐州兵仗局也已经全面停产,并且进行了疏散,毕竟此时徐州境内的黄河大堤也是岌岌可危。

    对此刘君韬已经是焦头烂额,如果面对敌军,就算情况再不利,刘君韬也能够沉着应对,但此时刘君韬面对的是滔天洪水,是老天爷,心中不免有些没底。

    而徐有贞即将南下的消息,却让刘君韬心中微微一震,原本有些烦躁的心情竟然平静了一些。

    虽然徐有贞的为人不值一提,刘君韬对其更是非常的鄙视,在心中徐有贞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但是刘君韬也不得不承认,徐有贞的确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才,特别是在水利方面,可以说是此时大明朝中能力最强的人了。

    “看来,本镇免不了要和徐有贞合作一把了!”

    看着窗外依旧没有停歇的大雨,刘君韬心中不禁感叹了一番。


………………………………

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力合作

    十八天之后,徐有贞带着三千京营将士赶到了兖州府城,此时还有大批的赈灾钱粮和物资正在调运的路上,估计不久之后就会陆续抵达灾区。

    此时,山东镇副总兵胡德兴已经在兖州府城等候,见过徐有贞之祸,胡德兴便设宴为其接风洗尘。

    此番在徐有贞赶来之前,刘君韬已经飞书胡德兴,让其摸一下徐有贞的底气,如果徐有贞是有真才实干,可以带着各地官府抗洪救灾,那胡德兴便率领山东镇的人马全力配合。

    如果徐有贞空有其名,那胡德兴便要与之保持距离,徐有贞也别想擅自调动山东镇的一兵一卒!

    虽然历史上徐有贞治理黄河有功,但是刘君韬有鉴于几番接触下来,还是对其才干的真实性有所保留的。

    徐有贞眼见刘君韬依旧坐镇济南府城,只是派副总兵在兖州府坐镇,也没有说什么而是欣然前往赴宴,带来的大队人马则是妥善安顿在城内的军营之中。

    席间,胡德兴和陷阵军参将张骁军不断殷勤敬酒,对徐有贞恭维了一番,徐有贞也是来者不拒,全然不提抗洪救灾之事。

    见此情形,胡德兴和张骁军也是微微皱眉,二人心中都是有些不痛快。

    二人的表情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徐有贞也是看在眼里,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点破。

    这时,张骁军便说道:“徐大人,如今兖州府、青州府等地洪水滔天,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灾情非常严重,不知徐大人有何打算?”

    徐有贞笑着说道:“本官认为,此番洪灾与其说是天灾,还不如说是人祸!”

    胡德兴和张骁军都是一惊,急忙询问。

    徐有贞说道:“本官在来的路上已经私下查看了灾区的情形,这些天的大雨虽然很大,但也不至于爆发如此严重的洪灾,归根究底都是因为黄河、大运河的河道淤积严重,黄河大堤年久失修所致!”

    胡德兴和张骁军闻言都是微微点头,显然对徐有贞所说颇为赞同。

    “所以,此番赈灾只是第一步,本官打算将所有钱粮和物资发放下去,赈灾的事情就让各地官府去做,同时也要仰仗山东镇的帮衬;第二步才是重点,本官准备大力治理黄河及大运河的水利!”

    胡德兴抱拳说道:“我等愿闻其详!”

    徐有贞笑了笑,说道:“咱们先说这大运河!”

    “每年通过大运河北上京畿的漕粮不下数百万石,这还不包括那些民间的货运,以及南来北往的旅人!南粮北运使运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说是国朝的命门所在!”

    “如今大运河可分为三部分:清口至扬州之间,以宝应、高邮等湖为主体构成江淮运河,此番洪水波及此处并不大;济宁至清口之间,借黄为运,以黄河为运道,这段才是此番洪灾的重点地区,此番受灾最终的单县、曹县都在这段周边;济宁至天津之间的会通河故道,此处并没有什么灾情,不提也罢。”

    “济宁至清口之间的运河,以黄河兼运河之道,常因黄河决堤而淤塞,这段的河槽问题一直困扰着朝廷,也是本官此番治理的重点!”

    胡德兴和张骁军都清楚,徐有贞所说的很对,此番洪灾,黄河大堤最大的两处决口便在单县境内的张秋、沙湾一带,也正说明了徐有贞的论断是对的。

    而对于这段黄河漕运的治理,朝廷早在几年前,便已经派工部尚书石璞、侍郎王永和、都御史王文治理河患,但“凡七年,皆绩弗成”,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此时,胡德兴眼见徐有贞说的头头是道,便询问徐有贞准备如何治理黄河及大运河的水利。

    徐有贞说道:“本官鉴于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