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君韬准备将这精心挑选出来的四千多匹战马全部编入铁骑军之中,正好将铁骑军的兵力扩充到一万人!
当然,这些事情都要等到大军返回兖州府之后再办。
几天之后,刘君韬处理好了大战的后续事宜,便率领大军在大同镇城以南数里处扎下大营,准备休整两日之后,便率军南下返回兖州府。
在此期间,商部部长唐宇也是带着一百多人的队伍赶到了大营之中,并且向刘君韬禀报了商部制定的一些列计划方案,准备在大同镇及其周边大干一场。
刘君韬看过之后也很是满意,不过还是嘱咐道:“在大同不比在山东,一定要和大同镇、大同府的文武官员搞好关系。另外,各处矿场、工坊要尽早开工,也好为玉山兵仗局、徐州兵仗局、东平州军械所增产服务……”
对此唐宇也是一一记下,将刘君韬的一些建议全部加到了商部的计划之中。
两天之后,刘君韬准备在次日率军返回兖州府,便在中军大帐大摆宴席,将已经因功升为大同镇总兵官的薛桐、大同府知府谢奉、代王府长使等人请到了大营。
一来向众人辞行,二来便是将商部部长唐宇介绍给众人,并且拜托众人多多照顾一番。
对此,大同镇总兵官的薛桐、大同府知府谢奉、代王府长使等人都是满口答应,并且和唐宇相互敬酒,一时间酒宴上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次日一早,数万大军便收拾妥当,在旷野之中列阵待命。
此时,大同镇总兵官的薛桐、大同府知府谢奉、代王府长使等人都是前来为刘君韬送行,大同城内的百姓也是纷纷赶来,为大军将士送行。
刘君韬看着前来送行的人山人海,心中也是激荡不已,不断的对着人群挥手致意。
对大同镇总兵官的薛桐、大同府知府谢奉、代王府长使等人,刘君韬也是说了不少,最后便抱拳说道:“诸位!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诸位一定要到兖州府去做客,咱们到时候再把酒言欢!”
“好!到时候一定去叨扰刘总兵!”
“听说兖州府日新月异,我等一定去看一看!”
辞别了众人,刘君韬便翻身上马,率领数万大军挥师南下,朝着兖州府赶去。
此番回程,大军依旧是走大同镇、太原府、顺德府、东昌府、兖州府的路线,大军一路疾行,只用了十七天便赶到了玉山镇。
此时的玉山镇已经是兖州府北部的一座大城,甚至比东平州还要大上一些。
玉山镇是刘君韬的发迹之地,这几年玉山镇不但人口日益增多,而且城内各式各样的新奇器物也是层出不穷,商部下辖的众多工坊、商铺,凡是有什么新东西,都会现在玉山镇出售、使用,这也使得玉山镇成为山东、甚至是整个大明最为“先进”的城镇!
刘君韬直接率军进城,此时的玉山镇内驻扎数万大军已经不算什么事情。
大军进城的时候,整个玉山镇都是沸腾了起来,几乎全程的百姓都是涌上了街头,围观大军将士的风采。
当刘君韬等将领策马出现的时候,无数的百姓更是疯狂了起来。
“看!那就是刘总兵!当年我还是刘总兵手下的护卫,当年灭王家的时候,我还上过阵呢!”
“是张参将!在安山镇的时候,我就在张参将手下,要不是后来受了伤,现在我也在大军之中威武着!”
“严参将!那可是咱们玉山镇的老人啊,鱼山集护卫队成立的时候,我还是严参将的邻居呢!”
“是陈参将和高参将,那些都是原先灶户的兄弟,好样的!”
“孙参将!我也是滑口镇搬来的,那是我们滑口镇的孙参将啊!”
“什么滑口镇?现在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玉山镇的!”
“对!玉山镇人!”
一时间,大街周围人声鼎沸,无数的百姓呐喊着、欢呼着,大军将士们也是激动不已,纷纷对着人群挥手示意,就连张骁军、严虎等人也是如此,不少将士都是激动得流泪。
此时此刻,众人才算明白刘君韬之前所说的军人荣誉感是什么意思,到了现在才算是明白,身为大明将兵也可以如此威武、自豪!
当晚,整个玉山镇彻夜无眠,无数百姓燃着花灯走上街头,庆祝大军将士凯旋而归,比过年还要热闹。
数万将士在玉山镇一呆就是四天,直到四天之后才继续南下前往兖州府城。
此番朝廷下令裁撤兖州镇,成立山东镇,驻地设在了济南府城。
但是刘君韬还是需要先回兖州府城处理相关事宜,估计一时半会儿还无法动身前往济南府城。
五天之后,数万将士抵达了兖州府城,按照刘君韬的命令,大军将士从兖州府城北门进城,再从南门出城,穿城而过、夸功游街,而后便在城南扎营待命。
这一天,整个兖州府城也是陷入了沸腾之中,任城卫指挥使宋尔、兖州府知府顾全也是率领城内的文武官吏前来迎接。
此时刘君韬已经改任山东镇总兵官,可谓是水涨船高,宋尔和顾全虽然与刘君韬不对付,但是表面上还是做出了一副恭维、恭贺的样子。
同时二人也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刘君韬,毕竟此时刘君韬已经是朝廷的大红人,宋尔和顾全这样的小角色也是得罪不起的。
………………………………
第三百八十六章 今时不同往日
大军进城之后,整个夸功游街足足进行了两个多时辰的时间,直到这天傍晚时分,大军才从兖州府城南门开出来,在南门外四里的地方扎下大营。
之后,刘君韬便带着刘子安和张玉清返回了城内的总兵府。
率军出征这么长的时间,总兵府内已经积压了不少的事务,刘君韬在前往济南府之前,必须将这些事务全部料理清楚。
回到总兵府之后,刘君韬先是和郭沐英母子三人相聚了好一会儿,还校验了大儿子刘国栋的学业,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让刘君韬心中很是惬意。
深夜时分,郭沐英母子都已经入睡了,但是刘君韬却来到书房内处理军务。
与此同时,刘子安和张玉清也没有休息,二人直接来到了探查部、赞画部的衙署,开始整理随军出征期间的资料,并且处理随军出征期间积压下来的事务。
一连数日,总兵府都是关门谢客,刘君韬召集军部、民部、探查部、商部、赞画部所有司丞以上的官吏处理事务(唐宇甚至大同),准备集中精力料理兖州镇撤销、山东镇成立的各种事务。
这段时间内,刘君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军务上,主要是考虑山东镇成立之后,大军的部署问题,以及军制、兵力、装备的改制等问题。
在此番北上支援大同镇的战事中,刘君韬也是感觉大军的兵种配置有些不足。
在鸟铳配备了刺刀,鸟铳手已经可以结阵白刃战的情况下,大军之中的长刀手已经显得很是鸡肋了。
虽然在肉搏战中,长刀手的战力要强过鸟铳手,但是现在大军的火力已经冠绝整个大明,将士们完全可以在短兵相接之前,凭借绝对的火力优势将敌军重创,所以凭借着刺刀便可以满足眼下的战场情况了。
所以,刘君韬便有意裁撤军中的长刀手,将麾下兵马打造成一支全火器的大军,并且将玉山镇兵仗局已经检验合格的新式火器装备军中。
当然,这些也是需要在兖州镇裁撤、山东镇成立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实现。
几天之后,积压的事务以及兖州镇裁撤、山东镇成立的事务基本上处理完毕,刘君韬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这时,兖州府知府顾全、任城卫指挥使宋尔先后派人送来拜帖,二人都是想要宴请刘君韬,看样子是准备和刘君韬搞好关系了。
这也难怪,现在刘君韬是挂印总兵官,虽然还是总兵衔,但是防区已经不是一府之地,而是整个山东布政使司(除掉辽东地区),并且还被封了武勋,大军也被皇帝封了名,这样的荣耀和地位,宋尔、顾全两人怎会不来巴结?
不过刘君韬对于这样的酒宴并不是很上心,本来是不打算去的,但是赞画部部长蓝思齐却是说道:“总镇还是去赴宴的好,虽然将来咱们要迁往济南府,但是也要在兖州府驻军,和任城卫、兖州府打好关系还是有必要的,至少不能交恶!”
刘君韬也是点了点头,当即便带着蓝思齐一起去赴宴了。
宋尔和顾全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