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有何不可?”
曹吉祥冷声说道:“我可是听说了,这一次朝廷极有可能给那刘君韬封爵!如此一来,刘君韬就是武勋,而不是一个莽撞的武夫了,你说他有没有机会入朝!”
听到这里,石亨的脸色瞬间变了变,嘴角不住的抽搐了几下,而后狠狠的说道:“此时决不能让于谦办成!嘉奖大军可以,但是刘君韬绝不可以封爵!”
曹吉祥像是看白痴一般,瞪着石亨,说道:“石都督可不要轻举妄动啊!现在朝中文官日益蛮横,就连徐有贞都是撇下咱们,跑到了那些御史言官中间蹦跶去了,不就是想要和都督这个武人、杂家这个宦官划清界限吗?”
“如今在朝中,就只有石都督和杂家两人共进退了,咱们可是势单力薄啊!一旦捅了刘君韬这个马蜂窝,不但咱们要得罪于谦和朝中一大票武官,朝中的文官也肯定会冲过来落井下石!而且,京城内外的军民百姓可是对刘君韬推崇不已,现在满城都在传颂着兖州镇猛将大战瓦剌的桥段,到时候弄不好你我二人的名声可就全臭了!”
听完那曹吉祥的话,石亨的脸色更加难看了,铁青色的脸上,眉头几乎拧成了一个肉疙瘩,看上去甚是吓人。
“如此说来,咱们就只有坐看那刘君韬日益壮大了!”
曹吉祥也是叹了一口气,微微摇了摇头,说道:“除此之外,石都督难道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石亨猛地一拍桌子,而后将一大碗烈酒一口闷下,说道:“那些瓦剌鞑子怎么这般不禁打,怎么不在战场上杀了刘君韬这个祸害!”
曹吉祥没有说话,但是在心中却是暗道:“看着吧,将来那刘君韬得势之后,肯定会找你这个右都督算账的,到时候杂家可就有好戏看了!”
曹吉祥虽然一直和石亨往来密切,但是二人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充其量就是相互利用而已。甚至在一些事情上,二人之间还存在不小的矛盾。
所以此时见到石亨被刘君韬压的稳稳的,曹吉祥心中也很是快意。
这时,石亨抬头冷笑道:“对了,此番刘君韬率部大捷,在陛下心中兵部的分量可是重了不少,现在你们司设监的日子也不好过吧?”
话音一落,曹吉祥的脸色便变得很难看。
司设监虽然是内官监,但向来和兵部不对付,曹吉祥这个司设监太监自然也对兵部尚书于谦很是看不惯。
曹吉祥冷笑一声,说道:“无妨!只要太上皇在,咱们就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到时候他于谦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几天之后,兵部将朝廷的封赏以及景泰帝的旨意快马送往大同镇城,并且动用了北镇抚司一百名精锐锦衣卫全程护送。
此番朝廷的封赏可谓是厚重:
裁撤兖州镇,于济南府增设山东镇;兖州镇总兵官刘君韬转任山东镇总兵官,开幕府,加总兵大印,封正三品上轻车都尉(武勋),授昭勇将军(武散阶)。
原兖州镇各营将官叙功加封武勋、武散阶,并发放铠甲、良驹,大军将士也多有嘉奖。
(此处山东总兵官防区不包括辽东地区:在明代,辽东地区在行政上归属于山东管辖。)
在大明朝,总兵之间的地位也是有所不同的,一般的总兵官都是不加将军印的,一旦加了将军印,那在品阶上便比无印总兵官高一级。
所以,此番朝廷对刘君韬的封赏可谓是厚重了!
不过,包括刘君韬在内,全军将官的职位并没有什么提升,毕竟此时刘君韬已经是总兵官了,麾下参将数名、游击将军十多名,官职上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上升的余地,除非刘君韬可以再进一步。
所以朝廷才会如此大规模的为众将加封爵位,在爵位和钱财上为众将找回平衡。
其次,此番朝廷封赏,景泰帝还特意下旨,为刘君韬所部大军封名,大军被御封为天策军。
此番对刘君韬及其麾下大军的封赏,景泰帝还特意下口谕要记录在邸报上明发天下。
在大明,邸报是天下各地官吏、百姓得知天下大事的最主要途径。
邸报是各级官员向朝廷递送奏章,在朝廷批复之后,转给六科,再由六科把每一份奏章都抄下副本,去粗取精,汇编在一起,每隔四、五天出一期简报,下发给京官和地方大员,并允许下层官吏和普通士绅、百姓传抄,说白了就是大明版本的报纸。
朝廷的封赏消息随之传开,京城内外顿时就炸开了锅,坊间议论着朝廷对刘君韬及其所部将士的封赏,一时间刘君韬和麾下将士都成了大明坊间的知名人物。
对此,右都督石亨和司设监太监曹吉祥都是冷眼看待,虽然二人心中都是很愤懑,但都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而朝中的文官集团则是朝议纷纷,不少御史言官都是上奏,表示朝廷对刘君韬的封赏太过了,建议对此番封赏“精简”一番。
但是景泰帝对此置若罔闻。
虽然此时太上皇正统帝已经被压制得稳稳的,但是景泰帝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便想要重赏刘君韬,将这员从无败绩的虎将收为心腹,尽快将自己信得过的文臣武将提拔起来,让太上皇正统帝再无崛起的可能!
一时间,大战之后的封赏变成了一股旋风,将朝野中的各方势力都卷入其中,甚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不知会席卷到何处去!
在这期间,监察御史徐有贞却是出奇的安静,虽然也是和朝中的御史言官来往过密,但却并没有对此番的封赏风波发表任何意见。
徐有贞向来都是墙头草,此番和石亨、曹吉祥疏远就是证明。
“刘君韬?没想到还真是一个过江龙啊!看来我也要和其打好关系,日后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需要其帮助!”
徐有贞心中打着如意算盘,对其来说,只要是能够对自己的仕途有所帮助,不管是什么人,都是要结交一番的。
如果此时刘君韬能够看到徐有贞的一番嘴脸,估计肯定是鄙夷不已。
………………………………
第三百八十五章 回家
十几天之后,朝廷的封赏送到了大同镇城,刘君韬当即将朝廷赏赐的钱财发放了下去,全军欢声雷动。
与此同时,景泰帝下旨封大军为天策军,刘君韬等诸将全都获封武勋、散阶,更是让大军士气为之一震。
不过,此时刘君韬的心中却是多了一层担忧,景泰帝赐名大军为天策,何为天策?
天策一名取自唐太宗继位之前成立的天策府,后世一直将天策一词作为国家支柱的代名词。
此时景泰帝和太上皇正统帝的争斗刚刚告一段落,太上皇正统帝被压制得死死的,在这个时候景泰帝册封大军为天策军,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让刘君韬率领大军为己所用,防止刘君韬倒向太上皇正统帝。
“陛下已经取得了优势,却还是不放心,如此多疑,如何能够服人啊!”
刘君韬心中不禁感叹了一番。
而刘子安和张玉清也是看出了这一层,纷纷赶到中军大帐提醒刘君韬,日后在应对朝廷方面务必小心谨慎,万万不可过早的牵扯到皇位之争中!
刘君韬也是点头称是,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凡是被牵扯进皇位之争的人,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王公皇子,没有几个善终的,不落个身首异处、满门抄斩就是万幸了!
所以,从这一刻起,刘君韬便在心中绷紧了一根弦,不敢有一丝的掉以轻心。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应大势,让历史按照既定轨迹走下去,并且从中获势!”
刘君韬心中也是打定了主意。
之后,刘君韬便将大军在激战中缴获的钱粮、兵备、旗帜、俘虏准备妥当,全部留在了大同镇城,不久之后兵部便会派人马前来取走。
当然,这些缴获中的钱粮、旗帜、俘虏和大部分的兵备,刘君韬是不感兴趣的,准备全部留下上缴朝廷。
但是缴获之中还有一万多匹马匹,这些马匹可全都是能够冲锋陷阵的战马,现在刘君韬不缺钱粮、不缺兵备,唯一缺少的就是战马。
所以刘君韬从中挑选了四千多匹战马留下,将剩下的六千多匹战马留给了朝廷。
刘君韬准备将这精心挑选出来的四千多匹战马全部编入铁骑军之中,正好将铁骑军的兵力扩充到一万人!
当然,这些事情都要等到大军返回兖州府之后再办。
几天之后,刘君韬处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