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3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桐和谢奉闻言都是暗暗吃惊,二人没有想到代王竟然这么豪爽,竟然如此教好兖州镇总兵刘君韬。

    不过二人转念一想也就释然了,那兖州镇总兵官此战大获全胜,虽然瓦剌大军依旧在大同镇城以北徘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也先迟早要撤军北还的,此时已经没有南下的能力了。

    立下了这样的巨大战功,朝廷肯定要对兖州镇总兵官刘君韬大加封赏,现在刘君韬已经是兖州镇总兵官,官职上估计很难再升上去了,不过朝廷极有可能给其进爵!

    到时候,大明朝廷中就要再多一位武勋了!

    虽然代王朱仕壥身为宗室,但在朝廷中并没有什么实权,再加上又是刚刚继承王位,此时与刘君韬交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没过多久,薛桐便从代王府出来,和知府谢奉分别后,便径直返回了总兵府,开始调集城内的药品、补给等物资。

    次日一早,薛桐便将自己调拨好的物资装车起运,连同代王朱仕壥准备的二十万两白银、五万石粮食一起,运往了大同镇城北面的兖州镇兵马大营。

    此时,瓦剌大汗也先已经率军后撤二十里,在距离大同镇城三十多里的旷野扎营驻守。

    而刘君韬见状也是率军迎上,在距离大同镇城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将南下通往大同镇城的通道彻底挡住,与瓦剌大军展开了对峙。

    这场大战打到此时,瓦剌大汗也先先后调集了二十五万大军南下,但是几经激战之后,折损了将近十万兵马,面对这样的打击,即便是势力强盛的瓦剌也是承受不住的!

    刘君韬心中明了,此时的也先已经没有了继续进攻的能力,战场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不过刘君韬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明白虽然自己获得了大捷,但是瓦剌大军依旧拥兵十几万,实力依旧不可小觑,决不能盲目出击,必须小心谨慎一些,不给也先任何翻盘的机会。

    扎下大营之后,刘君韬便将兖州镇先锋营、前营、后营、右营、中军营排布开来,以先锋营为箭头,前营、右营分居两翼,中军营居于三营之间,后营在大军后方安营扎寨。

    而铁骑军则是“居无定所”,就在白登山和雷公山之间机动,严密监视瓦剌大军的动向。

    如此,七万多名兖州镇将士便如同一面铜墙铁壁一般,将大同镇城完美的护住。

    而且,自从大战开始之后,兵部和户部便开始源源不断的将粮草、补给运到前线,这还不断兖州镇自己准备的钱粮,所以兖州镇数万将士衣食无忧,完全可以长时间的对峙下去。

    兵部提供的兵备虽然也算精良,但是刘君韬却看不上眼,所以刘君韬便将兵部提供的兵备全部送给了大同镇副总兵薛桐,让大同镇一众将官感激涕零,两镇将士可谓是亲如一家。

    反观瓦剌一方却有些举步维艰了。

    此时的瓦剌虽然强盛,但也只是军事上而已,整个瓦剌依旧还是一个稍稍紧密一些的部落联盟而已。

    对于攻打大同镇这样的大规模攻防战,特别是大战已经进入到了长期对峙阶段,以瓦剌的国力是根本坚持不了多久的!

    这也正是自古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热衷于劫掠,而很少有专注于攻城略地的原因。

    当然,像契丹、金人这样的胡族,已经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了,而是已经汉化,否则也绝对没有南下争鼎的国力。

    此时瓦剌大汗也先面对的困难不单单是补给不足的问题,还有大军败退后,后方不稳的难题。

    一旦瓦剌大军就此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到时候不但那些刚刚归顺瓦剌的部落会离心离德,脱脱不花的余孽会跳出来生事,就连也先的心腹部落也会心生不满。

    所以自从瓦剌大军北撤之后,也先便命令大军严守大营,命令大将阿剌知院率军主持防御,面对明军铁骑军的不断挑衅,瓦剌兵马始终没有任何还击。

    而也先则是和赛刊王开始谋划稳定后方的事务,二人不断派心腹返回草原,将军中的军姿当做缴获,送给后方的一些部落作为奖赏,借以稳定瓦剌内部的人心。

    同时,也先还抱着一丝希望,希望能够再从后方调集一些兵马南下。

    也先心中还是想要继续打下去,就算打不下大同镇城,也要重创兖州镇兵马,只有打出一些战绩来,也先才好收场!

    不过让也先和赛刊王极度失望的是,瓦剌内部的贵族、部落首领面对赏赐纷纷喜笑颜开,但是一听到征集兵马继续南下的命令,便全都开始推三阻四、拖延不办。

    “大汗,看样子,咱们已经没有任何援兵了!”

    也先的脸色也是非常难看,沉吟了很久,便说道:“那咱们就再坚持一阵,看看那刘君韬会不会轻敌冒进。毕竟咱们手中还有十几万大军,此战还有所可为!”

    看到也先还是不肯就此放弃,赛刊王心中微微一叹,说道:“大汗,此战我军已经呈现颓势了,依我看还是就此打住吧,咱们最好还是赶回去稳定后方为好。”

    此时,也先的脸色阴晴不定,心中更是犹豫不决,许久之后,才说道:“让我考虑一下吧,让我想想!”

    “大汗,时不我待啊!要是……”

    “好了!”

    也先顿时打断了赛刊王,说道:“此事不用再说了,等本汗考虑清楚再做定夺!”

    兖州镇兵马大营。

    刘子安带着一份情报来到中军大帐,对正在研究形势的刘君韬,说道:“总镇,这是铁骑军送来的消息,瓦剌大军始终避而不战,不知道在谋划什么。”

    刘君韬将目光从桌上的舆图收回来,笑着说道:“还能谋划什么?现在也先是进退两难、骑虎难下了!想要继续打下去,又担心打不赢;想要退回去,又怕不能服众!”

    刘子安闻言也是大笑了起来,说道:“那我军接下来如何应对?”

    “告诉各营将士,敌不动、我不动!咱们就在这里住下了,各营的操练也不能停下,就当是实战演练了!”


………………………………

第三百七十四章  后院起火

    兖州镇数万明军将士与瓦剌大军一直对峙了六天,期间参将周宗胜率领铁骑军将士不断骚扰瓦剌大军各营垒,同时明军各营的夜不收、哨骑也是不断近前探查,但是瓦剌大军始终没有反击的意思。

    在瓦剌大汗也先的严令之下,十几万瓦剌大军在连绵数里的营地中按兵不动,让明军将士很是窝火。

    对此,刘君韬也是召集了各营主将,嘱咐众将要戒骄戒躁,既然也先准备在白登山、雷公山一带耗下去,那就奉陪到底。

    刘君韬绝不相信,以瓦剌的国力,十几万瓦剌大军可以在这里无休止的驻守下去。

    只要时间一长,首先坚持不住的肯定是瓦剌一方!

    要知道,此时的大明可不是后世明末时候的大明,此时大明虽然经历了土木堡之败,以及北京保卫战等战事,但除了北地之外,整个大明依旧是风调雨顺,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依旧在源源不断的供应着海量的钱粮和人力!

    以如此的国力,刘君韬完全可以率领数万大军在白登山、雷公山一带驻守一年、两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而瓦剌绝对没有这样的国力。

    与此同时,刘君韬也在等候着瓦剌内部发生变乱。

    刘君韬十分清楚瓦剌内部各部落之间的脆弱关系,只要大同镇大战失利的消息传回草原,瓦剌内部必定生变,到时候自己就可以率军顺势进击!

    不过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恰好刘君韬此时有的是时间。

    在此期间,刘君韬也是接到了代王、大同府、大同镇先后送来的钱粮、辎重,以及犒军的诸多物资。

    对此刘君韬也是全部收了下来,并且派人对代王府、大同府、大同镇一一表示了感谢,并且表示自己和全军将士会继续奋战下去,直到瓦剌大军败退回草原为止。

    而后几天,兵部尚书于谦也是派人送来了消息:右都督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和监察御史徐有贞都是开始散播刘君韬拥兵不战的消息,朝中的御史言官也是闻风而动,纷纷上折子要求景泰帝下旨,督促刘君韬尽快出兵决战。

    不过于谦也在书信中提到,兵部已经向景泰帝做出了说明,将此时刘君韬所部面临的情形详细的呈报给了景泰帝,言明此时绝不可轻易出击,以免被瓦剌大军抓住机会反败为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