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策大明-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杆车,杆高更达二十米,军士站在刁斗上眺望,可以看到周边十数里动静。

    看着眼前巨大的兖州镇大军帅旗,还有一面面金黄浪涛日月旗,不说监军王祖和,便是各营将士的目光也是不断在各旗上打转,当中展示出来的激情与朝气,便是他们都觉得热血沸腾。

    此时,刘君韬微笑说道:“王监军,让你看看我练的兵。”

    监军王祖和望去,只见远处,数万大军将士整齐的踏步前进着,蜿蜒的官道上,那些军士密密匝匝,正以一伍一列之势,整齐列队而来。

    远远可以看到,军阵之中的鸟铳兵数不胜数,铁甲外面皆着红色棉甲,长刀兵皆着红色齐腰甲,双臂中,鸳鸯战袄青色那面露出,青红交替,色感上极为动人。

    刘君韬此时心中一动,为了让监军王祖和看得清楚一些,便掏出千里镜递了过去。

    早在一年之前,玉山镇琉璃坊便已经研制出合格的光学玻璃,刘君韬便将自己设计出来的千里镜图纸交给了张白圭让玉山镇兵仗局开始打造。

    此番大军出征,,刘君韬便将玉山镇兵仗局打造出来的一百数十个千里镜分发下去,各营千总以上将官人手一个!

    这千里镜做工精致,监军王祖和见了也是爱不释手,连忙用了起来,只见大军的军士一色青壮,军容整肃,面色坚定,大热的天气,却无人喧哗,行列甚整。

    眼见如此,监军王祖和真心实意赞道:“确是好兵!”

    虽然监军王祖和的称赞的真心实意的,但刘君韬明白自己麾下的大军还有不足之处。

    如士兵的文化水准普遍不高,所以各营士兵在大军条例、军规遵守与理解上不足。而且大军的条例、制度、战术、战阵等等,都需要文化支撑。

    要让士兵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作战意志提高,需要精神上的理解,专业程度,军队管理,一系列制度的完善,这些都需要文化啊。

    此时,后方的那些兵马越来越近,监军王祖和见到大军之中还有密密麻麻的四轮战车,皆是马车样式,以两匹战马牵着,每车前方,还有右边辕条,都有孔位,显然有可以拆卸的硬木挨牌,战时插上。

    此时这些四轮战车上载满了各色的辎重,有帐篷粮草,还有兵器弹药等。

    眼见如此,监军王祖和心中也是暗暗感叹刘君韬的财大气粗,大军粮饷由朝廷拨付,自己还带了这么多的钱粮,而且听说还有大批的钱粮辎重、兵备已经提前送到了太原府城了,这需要多少银子啊!

    随后,刘君韬便和监军王祖和并辔前行,二人不断商议着大战的事宜,监军王祖和也是表示,自己在太原城会全力配合刘君韬的。

    刘君韬对于监军王祖和的表态也是十分满意。

    这时,王祖和看到身边正在行进的大军,心中也是豪情万丈。

    那些铁盔下面,都是热血男儿,此情此景,谁不豪情众生?

    刘君韬见状,也是拔刀在手,对着大军将士挥舞致意,八万三千名将士纷纷怒吼回应,“万胜”的吼声更如惊涛怒海。

    此时,大军之中行军的鼓点响起,数万将士迈动自己脚步,策动自己战马,如不绝的钢铁洪流,往太原府城的方向而去。

    看着行进的大军,监军王祖和感叹道:“这才叫王师,才叫军队啊。”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烽烟大同城(一)

    大同镇是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城镇,衔接山西镇和宣府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素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在战国初已发展为军事重镇,大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奉命率军民增建大同城,使之更为坚固完善。

    其城呈正方形,城墙夯筑,外包青砖。城防中马面林立、角楼众多,城墙外面还有壕沟、拦马墙等防御设施,可谓是易守难攻。

    自从也先率领二十万铁骑南下以来,大同镇城便开始实行坚壁清野,将城池周边村镇中的百姓、粮草、财物全部集中到了城池之内。

    并且在大同镇总兵府的组织下,明军将士还组建了社兵,由官府发给兵器。

    这些社兵皆由城内各坊富户、所出,民家有数十金产者出兵一名,或两家出兵一名,百金产者出兵二名,巨商亦然。

    每社社兵五十名,择各坊殷实素行生员、乡绅、宗室为长领,由大同镇城内官军中各把总、百总分别统领。

    大同镇城内有六十多坊,计得社兵三千余人,分五总社,制旗六十多面,每人给社票一纸,凡腰中系无忧绦带者,皆是大社中人。

    而且这些社兵不需粮饷,又尽为城内富家子弟,身强力壮不说,对城外的鞑虏还有着刻骨的仇恨,决不可能内应通敌。

    他们没事团练习艺,有事登陴守御,成为大同镇城守卫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

    与此同时,大同城内的官府还增加了搭棚救济的力度,并且悬赏的消息传出,凡是社兵、军民斩杀一个瓦剌士兵,便可到城内州府衙门领取五十两白银,于是全城振奋。

    不但城内官军和社兵纷纷摩拳擦掌,就连众多的亡命之徒,还有民间百姓,也都是自发的携带弓矢刀枪登城守卫,一时间大同镇城内气势高涨。

    没过多久,也先便率领二十万瓦剌大军扫清了大同镇城北面的大多数堡垒、据点,瓦剌大军的前锋己到城下!

    只见三万瓦剌大军步骑交加,将近两万人的瓦剌铁骑徘徊在城北的“拦马墙”之外,一万多瓦剌步兵则是于拦马墙外曳枝场尘,作疑兵之状,以便让城内军民惊疑不定,不知他们来了多少人。

    同时瓦剌的哨马不断游移,甚至作逼迫大同镇城第一道防线“拦马墙”内守军之态,惹来明军将士一阵阵慌乱,毕竟此时城内的守军兵力不多,就算是加上三千多社兵,也只有三万之数,剩下的兵马都已经随同大同镇总兵官一起被瓦剌围歼了!

    这些瓦剌前锋在城外耀武扬威一番之后,便于城北十五里外扎营,并且开始赶制攻城的各种器械。

    四天之后,也先率领瓦剌主力大军来到,只见二十万瓦剌铁骑浩浩荡荡,军马连绵近百里。

    如果从高空看下去,从大同镇北面的数条官道上,尽是戴着毡帽、身穿布甲、铠甲的鞑虏海洋,滚滚有若燎原之火。

    “这鞑虏兵马也太多了些……”

    此时,城外密密麻麻的瓦剌大军有如蝗虫一般,他们黑压压的先铺满了大同镇城北面的平川之地,接着这股浪流又蔓延到城南、城西、城东……,直到将大同镇城团团包围,并且占据了城外所有的战略要地。

    以瓦剌大军一队人马一杆战旗来算,随便一数,就是几万杆旗帜。

    这还不算随军而来的羊群、负责后勤的部落妇孺,都算下来的话,此番也先挥师南下,率领的人力几乎有三十万之多!

    此时,负责城防的大同镇副总兵薛桐脸色有些难看,蚁多咬死象,大同镇城内虽说连上社兵有近三万人,不过瓦剌的兵马实在是太多了。

    感受这扑面而来的压力,北城墙上的明军将士和社兵都是脸色苍白,就连副总兵薛桐也是紧抿着嘴,双拳紧握,牙关紧紧咬着。

    不过,大同镇的明军将士毕竟是九边精锐,他们常年和瓦剌大军打生打死,此时就算是瓦剌大军人多势众,但凭借着大同镇城的坚固,众将士也是虽惊不乱。

    此时,城外的瓦剌大军主力刚刚赶到,正在扎营休整,一时半会还不会进攻,所以大同镇副总兵薛桐便带着一队亲兵在城墙上巡视起来。

    城池早己作好了作战的准备,城墙上满是三三两两的军士,有明军将士,也有众多的社兵,甚至是自发登城的百姓、豪杰。

    其中当属明军营兵装备最好,每人都有对襟棉甲与罩甲,余者社兵不过戴着红笠军帽,青衣战裙外披个褡护,衣甲都颇为破烂。

    当然,这些将士的兵备与兖州镇将士比起来,还是寒酸了不少,根本没有可比性。

    这一天,也先并没有着急攻城,而是在大同镇城外扎下了一大片巨大的营垒,几乎将大同镇城对外的主要道路全部切断了。

    到了入夜时分,大同镇城的城头上燃起了一个个火堆,火堆旁三五成群,围坐满了烤火的将士、社兵。

    不过眼看瓦剌大军来到,不少的守军将士皆是拥到城头紧张的向外眺望,十分担心瓦剌兵马会趁着夜色开始攻城。

    此时,副总兵薛桐一路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