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刘君韬对任城卫指挥使宋尔和兖州府知府顾全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此二人在眼下这个关口还算是十分配合的,并没有拖延、使绊子,面子上的事情也算是做得到位。
所以刘君韬也是笑脸相迎,和二人说了一些客套话,而后便辞别了二人,率领大军北上了。
大军一路疾行,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到了安山镇地界,此时安山镇连同周边各地的豪强、士绅纷纷聚集在此,乌泱泱的上千人围堵在官道两旁,数不清的猪羊、水酒也是摆在一边。
为首一人正是曲阜县孔府的单先生,刘君韬得到消息之后,急忙赶到安山镇南门外。
此时,大军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继续从安山镇南门进城,一路穿城而过,从北门直接出城,继续朝着张秋镇前进。
刘君韬来到单先生和众豪强面前,翻身下马,抱拳说道:“感谢诸位前来相送!”
众人见状都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无一例外都是恭祝刘君韬旗开得胜、大显神威的吉祥话。
刘君韬也是一一回礼感谢。
对于众人送来的物品,刘君韬也是全部收下,并且大声说道:“诸位放心!此番本镇率部北上,定当奋勇杀敌,大破鞑虏于大同城下!”
“好!刘总兵威武!”
“刘总兵旗开得胜!”
“大明万胜!”
过了好一阵,刘君韬辞别了众人,准备继续率部北上,单先生带着两个随从跟了上来,刘君韬见状便将单先生拉到了身边,小声问道:“先生可有事情?”
单先生笑着说道:“总镇,本来我应该在兖州府城给总镇送行的,不过有些话不方便当着顾大人和宋指挥的面说,所以才跑到了这里来。”
刘君韬闻言微微一愣,而后说道:“先生有话便讲,但说无妨。”
“将军此去不必担心后防不稳,也不用担心朝中有人对将军不利,衍圣公已经和兖州府知府顾大人、任城卫指挥使宋指挥打好招呼了,他们二人在总镇出征期间,都会各司其职,不会给大人找麻烦的。朝中那边也是一样,现在朝中各方人马都是准备坐看总镇战况如何,只要是总镇在大同镇打得好,那后方便不会有任何事情!”
刘君韬听完之后顿时对衍圣公感激不已,此前刘君韬还有些担心朝中不稳,或是自己出征之后兖州府各方会闹出事情,毕竟现在朝中文武之间摩擦不断,自己又和右都督石亨不和。
但好在衍圣公也是洞察了这些,已经提前帮着刘君韬大点了一番,虽然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但至少可以让那些想要找麻烦的人有所忌惮。
即便是这样也是帮了刘君韬大忙,可以让刘君韬将主要精力放到对瓦剌的大战上面。
想到这里,刘君韬便抱拳说道:“多谢先生!多谢衍圣公!此番我军德胜凯旋,衍圣公和先生也是功劳不小啊!”
“哈哈!”
单先生笑着说道;“那在下就恭祝总镇早日凯旋而归了!”
辞别了单先生,刘君韬便率领大军日夜赶路,两天之后大军抵达了张秋镇。
刘君韬随即下令大军在张秋镇休整一天,同时命令大军钱粮兵备提前起运,从张秋镇一路北上,沿着东昌府、顺德府、太原府,一路转运到大同镇城。
而后大军北上的路线也是顺着这条路线,幕府的商部、民部、军部也是沿着这条路线一路建立了兵站、物资站,大军后续的钱粮兵备和后备兵员,都会沿着这条道路北上大同镇。
一天之后,刘君韬率领八万三千多名将士从张秋镇出发,朝着东昌府赶去,展开了千里大驰援,杀向了大同镇。
几乎就在同一天,景泰帝也接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禀报:“兖州府总兵官刘君韬率军八万余众,已经从兖州府城出发北上,预计一月之内抵达大同镇城!”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巨龙蜿蜒
十几天之后,刘君韬率领大军行进到了太原府地界,此时八万三千多名兖州镇将士沿着官道一路向北,顶着初夏的烈日行进着,全军披挂整齐、队形严整,没有一个士兵掉队,军阵之中无人说话,只有整齐的脚步声和铁甲甲叶的碰撞声。
沿途的过往百姓见状纷纷闪到了官道两旁,甚至还有不少百姓扶老携幼的跪倒了两旁,不断的向大军磕头,一些书生、青壮见到刘君韬所部大军,纷纷振臂高呼,场面异常喧嚣。
刘君韬策马军中,回头看了看一望无尽的铁甲大军,心中也是十分自豪。
不管是单兵素质还是装备水平,刘君韬麾下的这支铁血大军都可以称得上是虎狼之师,在大明之中,就算不是最强军队,那也肯定是前三名之一!
就在刘君韬感叹一番的时候,忽然看到前方官道上有一队骑兵赶了过来,那队骑兵之中还举着一面内官号旗!
刘君韬知道,那些骑兵一定是将朝廷派下的监军送来了,之前兵部尚书于谦已经派人通报过了。
朝廷给一方大将派出监军是惯例,起到对领军大将的监督作用。
不过刘君韬可以放心的是,此时大明还没有到武官地位异常地下的时候,朝廷派来的监军也无权左右战事进城,刘君韬也无需向监军禀报、请示什么,所以刘君韬心中对监军并不十分抵触。
而且,于谦也在通报中提到,这个监军并不是司设监曹吉祥的党羽,而是于谦指派的一个内官,名叫王祖和。
此番监军,王祖和只是和刘君韬一同走到太原城,之后便留在太原城内为刘君韬所部大军转运粮草,并不会跟着刘君韬所部前往大同镇。
对此刘君韬也是非常赞同的,有监军王祖和坐镇太原城,朝廷在此转运的钱粮补给也可以保证顺畅。
此时,那队骑兵已经来到近前,王祖和策马看到了刘君韬,老远就笑着高呼:“刘总兵!一路辛苦了!”
说完,那王祖和便翻身下马,朝着刘君韬大步走了过来。
刘君韬也是早就下马,笑着迎了上去:“王监军一路辛苦。”
刘君韬也是大概打量了一下那王祖和,只见其中等身材,长得白胖白胖的,面容细嫩,看上去很是和气。
刘君韬看他满脸汗水,身后的一队骑兵也是个个汗流浃背,大热的天气,全身甲胄,又是急行军,不累才怪。
眼见如此,刘君韬便摸出腰间的椰瓢,笑着递给了王祖和,和其寒暄了两句,王祖和也是渴坏了,接过椰瓢咕隆咕隆的,连喝了半壶水。
之后,王祖和便笑着说道:“刘总兵辛苦,不知此次出征,刘总兵具体出动了多少兵马?”
刘君韬说道:“八万三千人,骑兵一万左右(铁骑军六千,各营马队共计四千),步军七万三千!”
王祖和闻言顿时高喝一声:“好!”
原本兵部公文写道刘君韬出兵将近十万,但王祖和估计这也是“号称”而已,刘君韬麾下的兵马充其量也就是五、六万而已,而且大部分还是临时筹措的。
此时听到刘君韬麾下兵马竟然有八万多人,心中也是惊喜不已。
这时,王祖和看到了军中刘君韬的帅旗,不由眼神一亮,赞道:“刘总兵这旗,气势逼人,真好啊!”
刘君韬的帅旗,是一杆巨大的大纛旗,杆高二丈,精木钢铁为之,旗大一丈,红绸缎为之,金绫为边,缨头饰以珠络,极其华丽。旗中上下左右四个方位,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旗的中间,则是大明金黄浪涛日月纹饰。
风浪一吹,旗帜翻腾,就给人以激情似火,热血沸腾的感觉。
原本这种旗,一般称为坐纛旗,扎营时才用,后世戚继光也曾说过:“此不可用于行阵,重大也!”
这种旗,就算是再强壮的旗手也抗不动,所以装备司专门在商部下属的车辆工坊为刘君韬打造了一辆帅旗车,将大纛旗竖立其上,以两匹健马拉动。
不但如此,此番出征中军营还有多辆的大鼓车,鼓的直径达三米,这些巨大的战鼓都放在鼓车上,以马匹拉动,鼓手一敲,声势四野。
而且,刘君韬还对自己登高使用的元戎车与哨兵使用的望杆车进行了改进,此时一样出动。
如今的元戎车,打造得更为结实,甚至可以防止炮火,当然更为沉重,需要四匹健马拖拉。
望杆车,杆高更达二十米,军士站在刁斗上眺望,可以看到周边十数里动静。
看着眼前巨大的兖州镇大军帅旗,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