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极高。
祖母自然高兴,尤其高兴的是小小年纪便能有如此周全的自理能力,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想,这个小孙子,绝对是个可造之才,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即使再怎么辛苦,无论如何受累,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祖母祖母,子房在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哪里研习《太公兵法》,我们便前往那里,可好?”小三变太有目的性了,这便是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的性格特点,也是性格优势。
“那是当然!”继祖母更加喜爱这小孙子了,她蹲下身子,握往他的小手,亲了一下道,“吾儿并不知晓,子房是三国游龙,大海任其潜游,必然追求思维灵动,技巧灵活,运用灵便,并无精习之定所!”
“此是为何?”柳三变歪着小脑袋问。
这时女佣们准备妥当,等待出发,继祖母点头表示可以出发,一边回答小孙子的提问:“人活,便学问活;人呆,便学问死。活学助世,死学害世。活学者青史留名,死学者默默无闻。活学者建功立业,惊天动地;死学者碌禄无为,销声匿迹。”
老女佣问祖母道:“如此高深,小小年纪可懂?”
“为何小觑于我?”柳三变抗议道,“活学才能活用,活用更可活学,尔等可懂?”
虽说柳三变不会也不敢在女佣们面前颐指气使,但在学问方面,他可是寸步不让的,别说是女佣,就是家中的众多进在举子面前也是如此,这也是不随波逐流的成功人士必备的学术品格,是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
到了一处洞天,洞门开凿于丹霞石壁之上,洞天门槛开凿得整齐讲究,给人金碧辉煌之感,祖母协助柳三变翻过门槛,里面宽广幽深,再进二十余丈,来到一处地方,洞顶有一小孔透进一束亮光,照着五个蒲团似的石墩,中间那个石墩高耸而宽大,四周各一个稍微显得低矮而窄小。
“这是为何?”柳三变指着石墩问道,“奈何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莫非学问也是可以厚此而薄彼的吗,也需要等级划分的吗?”
“相传此乃子房聚众研习之所!”继祖母吃惊这小孙子能有如此高妙的问题,若不是生在官宦之家,这么丁点儿大的孩子,还在野跑,还没见过任何世面哩!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
“为何有五个座位?”
“开放之学,有缘者众,精思者助,精进而获益深,精用而成果显。”祖母一边讲一边观察柳三变的反应,见他若有所思,但一脸茫然时,又浅近地道,“集思广益,让有兴趣的人一起来研究探讨,所谓学问之于实践,不思则不深,不辩则不明。吾儿,可知?”
柳三变眨着灵动的眼睛:“子房聚五人研习,子房居中?”
柳昶佩服这祖孙的对话蕴含着大学问之外,对女佣们的文化素质也赞叹不已,他想,若无真才实学,岂是鹦鹉学舌所能及也,女佣如此,家学氛围可见一斑!
“非也非也!”祖母就近在最边上的一个石墩上坐下,然后将小孙子安置在正中位坐着,挥手让其他三个女佣也落座,“今日吾儿主讲,你且说来!”
柳三变未必真懂祖母用意,便道:“为何要区分居中者与旁边者?”
女佣们不知如何回答,望着继祖母,她笑答道:“同为探讨,必有主次之别,犹朝堂有君臣之分一样,君为主,臣为次,不可坏了章法。学亦相同,能引导学问方向者为主,有深刻见解者为主,有精进创意者为主,其余次之。为主者居中,次者从属。”
“君臣之礼有何说法?”柳三变聪明至此,祖母与女佣皆惊。
柳昶大为吃惊,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居然能想出如此高深的问题,这不得不归功于上天的垂青,慧根的遗传。
小鹃激情饱满地解说道:“如此表情,应该不会是游览武夷山,途中遇险,或长虫侵袭,或悬崖欲坠,或地动山摇,这些均属惊恐之状。这与柳太史的惊奇有别,或惊异于少年奇志,或惊异于少年奇情,或惊异于少年奇智,或惊异于少年其理。柳太史穿越千年会祖宗,神童三变常惊喜,乃常事常情也!”
刘莹也觉小鹃分析在理,激动地拍了一下小鹃的后脑勺,并在她后颈上亲了一下。
柳师娘在小鹃笑得难以自持,又断断续续地蹦出“亲错了”而躲进她怀里时,她紧紧地搂住她的秀肩,疼爱之中也许还掺杂了对才女的佩服之意。
柳昶则更惊异于老祖母的回答。
虞氏欣赏着眼前的天才童子,心里有说不出地高兴,她略加沉思,启齿道:“君主纲,臣主目,纲举才能目张;君从天,臣属地,天差地别可分;虽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等级观念太过迂腐,但君臣之礼不可废,君臣的界岂能僭越!君主令,臣主行,君主禁,臣主止,令行禁止君臣之规,犹日月运行之范,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之则雅天下,逆之则丧命运!吾儿切记!”
柳三变出于对祖母的尊重而认真聆听,如祖母谆谆教诲就在眼前。
柳昶听罢,心里想:“是了!三变祖宗成就了伟大的词家,却念念不忘官场驱驰,以致苦闷一生,饮恨一生!”
………………………………
第四节 聚人脉为我所用
柳昶对三变祖宗的终生总结并没有说出来。在前往道家三十六洞天的另一处洞天途中,三变祖宗拒绝坐滑杆,并打发女佣们先行,自己坚持与柳昶缓步行于后。
柳昶的感觉准极了。
“陪你崇安之行,耽误吾不少事务,作为回报,或是兑现承诺,均应说出灵魂出窍的要领!”三变祖宗讨价还价之间诚实道,“实不相瞒,的确打算不辞辛劳,劳烦引路!酬劳之资,随你开价。”说完,掏出几个铜钱来。
柳昶一看:“祖宗请毋客气,我们现代使用的是纸币,这种钱币已成古董,早已失去了购物交易之价值。”
“嫌少,没关系,要多少有多少,尽管开口!”柳三变十分着急,误以为这不肖子孙婉言拒绝于他,他富家子弟的纨绔气息冒了出头,“我怎么求人就这么难哩?我不知道你是我柳家的子孙,还是冒牌货,借子孙之为,行欺诈之实?”
“三变祖宗如此心诚,那我告诉你灵魂出窍之法便是。”柳昶想,这就对了,你越是着急,越能证明你心诚,好吧,你既然不是为了应付,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过过嘴瘾,他慷慨地道,“其实靠的是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思维定力。”
柳三变见这贤孙如此一说,神秘地道:“今晚闲暇之时,你悄悄告诉于我,以免被人听了去,泄露天机就不好了!”
不久,柳三变一行人进了一处洞天,宽阔依仍,所不同的是没了研习的石墩排列其间,只有岩壁上能容纳一人坐下的凹处,里面光滑平整,像一个供婴儿洗澡的红盆子,当然也像观音座下的莲台。
年岁最大的女佣跟随一行上山求学之人来到此处,颇为激动,仿佛当年发生过的事情就在眼前,她回忆着当年的情形,讲得那么纯熟,那么有鼻子有眼,极富故事性和感染力,语言也显得格外丰富,情节也描述得格外生动形象。
继祖母虞氏讲了子房救助项伯和投靠刘邦的故事:公元前209年,秦朝暴政激起民怨,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改朝换代的情绪十分高涨,秦朝败象显露,风雨飘摇之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次年,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因为被杀而土崩瓦解。张良啸聚百余少年响应陈胜义军无望,途中听闻刘邦乃皇室嫡亲,继而转投其麾下。
张良之见刘邦,施君臣之礼后,将《太公兵法》的六韬方略和盘托出,深得刘邦赏识,似有相见恨晚之感,刘邦欲引以为将才,具有自知之明的张良推辞道:“吾这柔弱之躯,女郎之体,何以号令千军万马,吾非良将,天生良谋也,乞望主公裁夺!”
继祖母强调道:“张良过人之处,在于识大体,扶正统,择明主,重才智,此乃为人之要诀也。若人能如此,立世之本具矣。”
柳昶点头同意此高论:“正统才名正,名正才能通行于天下,才智便有了依托,此乃古代成就大事的要诀,尤其是在改朝换代的节骨眼上,在改天换地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其中任何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
“言之有理!”柳三变赞道,“不愧为通晓历史之令才!”
柳昶之喜形于色,感染了柳昶躯体所在的病房中的每一个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