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变凝望着祖母,似乎听出了弦外之音,他从祖母膝上下来,非常吃力地爬上堂屋大方桌前的椅子。
“吾儿莫非饿了,进食否?”继祖母关切地问道。
“少主所要何物,家中全有!”女佣讨巧道,“但凡少主开口,即刻奉上!”
“四宝伺候!”柳三变口齿清楚的索要,并重复道,“文房四宝!”
女佣们愣在原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祖母当然知晓这孙子的能耐,颇能识文断字,但到底水有多深,并不十分清楚。平日里跟着父亲、堂叔和侄辈们,闲暇之余偶有吟诗活动,比试比试,突个好玩热闹,追求乐趣,借以消遣时光而已,祖母心中顿生疑窦,小小年纪,想干什么。
祖母出于好奇,也想看个究竟,便吩咐道:“奉上!”
文房四宝张罗妥当,祖母上前侍奉。
柳三变挽起袖口,提笔在手,扒在桌上,饱蘸墨汁,调试笔端,可脚下一滑,笔尖拄在宣纸上,一团墨迹散发开来,更糟糕的是,鼻尖染墨,很是可乐。但谁也没敢笑出来。
柳三变重新再来,他在刚才的墨团后面用正楷写下“题中峰寺”四字,并在四字之后有意再涂上一团墨迹。
………………………………
第二节 巧借黄石引志趣
祖母见小耆卿竟有如此心机,赞道:“吾儿天才,应不辱其智!”
女佣们惊讶莫名。
更令祖母和在场之人惊讶之事终于发生了:只见小人儿爬上方桌,跪在宣纸上,艰难地写着,祖母一手托着砚台,一手准备着随时护住他,笑盈盈地欣赏着,稍顷,大功告成。
其赞美之声不言而喻。当时女佣们出了在一旁协助保护少主之外,就是看着少主写字。谁都知道,奴仆在主人面前的表现,难免阿谀奉承,好听的话到底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也许只有奴仆们自己知道。不过,像在柳家这样的大家族中作奴仆的,尤其是长期做奴仆的,养成说好话的习惯,这就是她们混天度日的方式,也是一种上升为理念的技巧。
老女佣当初年岁并不大,她赞曰:“少主太聪明,写得太好了!”
其她两个女佣也随声附和着。
继祖母虞氏笑着问道:“是字写得好,还是诗写得好呀?”
继祖母这一问,可让三名女佣难为情了。为什么?她们压根儿就没有读过书,平时说话挺有文化修养的,其实都是在柳家学的,是耳濡目染的美好结晶,加上人也不笨,在外人面前也可以为柳家增光添彩的。
继祖母问话之后就觉得不妥,她向女佣们笑了笑,表示歉意。
老女佣回忆道,赞美之余,继祖母给大家讲述了一个与仙家结缘的故事。
“与仙家结缘,吾儿可有兴趣?”
柳三变歪着聪颖的小脑袋:“能够呼吸仙气,进入仙道,点石成金,遇难成祥,无所不能,长生不老,可是有这诸多好处?”
“那还用说!”女佣们附和着。
柳三变看了看祖母,祖母点头称是。
于是,柳三变爬到祖母膝上,坐进怀里道:“善哉,善哉,快快道来!”
话说汉初之时,有帝师之称的张子房,因为秦帝国的强大和扩张,灭了他的祖国韩国,从此,张氏家族三朝为相的历史就此宣告终结,于是,非常仇视秦国,不惜散尽殷实的家财,遍访刺客,刺杀秦始皇,这便是博浪沙刺秦之事。
女佣们感慨张子房的撼天气魄,而柳三变则问道:“此与仙道何干?”
祖母握住耆卿的小手抖着告诉他:“背景,即生存环境,所谓逆境出人才,对吧!”
柳三变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啧啧称奇,稚嫩的声音说:“吾日后不埋怨逆境,定要走出逆境,像帝师那样!”
柳昶道:“少年立志,宏愿天大,三变祖宗终生果真不负誓言!”
柳三变惊问:“果然如你所言?”
女佣们担心道:“少主既然如此,岂不是要吃尽苦头?”
“那是当然!”
“哎,命中注定,认命吧!”柳三变舒了一口气,“我已经嗅到了这苦涩滋味!”
柳昶安慰道:“终生与歌舞为伴,与美丽的歌妓为伍,人生岂不快哉!在我生活的时代,像你这种人,被称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大师,享受着鲜花和掌声,享受着令人羡慕的荣耀,岂有不心满意足之理!”
那老女佣继续回忆着:博浪沙刺秦失败之后,张子房受到通缉,不得已逃往下邳躲藏。为了避险,遮人耳目,更姓名曰张良。
“了不起!”柳三变冲口赞道,“如此气魄,定是豪强之身!”
“错矣,错矣!”祖母更正道,“据史书所载,张良貌似一介漂亮女流似的文弱书生。”
当时,岁数最小的女佣道:“男生女像,或顶天立地,或乞丐模样!”
柳三变转动着灵活的眼珠,拍手叫道:“甚妙甚妙!”
“为何?”祖母问。
“男扮女妆,岂不可避险境?”柳三变说完好奇地问,“与仙道何干?”
三位女佣中岁数居中而惜字如金的人道:“果真机敏过人!”
“张良要成为顶天立地之人,靠什么呀?”继祖母虞氏卖起了关子。
“啊,是了是了!”老女佣反应过来了,“必然该与仙道结缘了!”
柳三变一听,精神倍增,睁大眼睛等待下文。
祖母继续讲述着。
一日,一个白发苍苍,衣衫破败,浑身散发着臭味的老乞丐来到张良跟前,故意将脚上的鞋脱下,扔进河里,要求张良下河去拣,并给他穿在臭脚上,如是多次,张良跳下河坎,爬上河岸,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均能予以满足。
“真是好耐性!”柳昶称赞道。
“杰出之人高于普通人者,全在耐心,忍他人所不能忍,受他人所不能受!”柳三变慨叹道,“而今的我虽有子房之耐性,但时有浮躁之气进入五脏六腑,很难笑对人生,笑对波折,笑对屈辱。”
“三变祖宗不必妄自菲薄!”柳昶安慰道,“忍耐过程之痛苦可想而知,忍耐之后的荣耀能够受用者也寥寥无几,而往往成为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三变祖宗在历史长河中,虽有波折,但还算能见到忍耐成效的幸运星!”
“孺子可教也!”张良的耐心圆满地通过了老乞丐的考验,老乞丐赞赏后相约道,“五日后在此相会。”
连续若干次,每到相约之期,张良总是提前到达,可老乞丐总是比他更早,每次都指责他不够诚心。
最末一次,张良子时之前便匆匆前往,这次没有让老乞丐占先,老乞丐十分高兴,取出一编竹简,递给张良,并嘱咐张良好好阅读,认真研习,仔细思考,领略其中奥妙,若不偷懒,若不马虎,若能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十年工夫,必成帝王之师,建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何种竹简如此之神?”柳三变质疑后认真地道,“果真如此,吾岂可不读!”
女佣们几乎异口同声的问道:“竹简何名?”
柳三变点头表示这也是他想问的。
柳昶大笑道:“老祖母岂能放过如此教育良机,定然会说,明日上山求学!”
“正是!”柳三变回答道。
柳昶与龚勋虽各在古今领域活动,而他俩心灵之相通,契合度之高,不由得不竖起大拇指:“此乃前景激励之妙!”
………………………………
第三节 分主次学政通理
祖母的精彩讲述引发了柳三变幼稚的童心和好奇心,他一个劲地追问:“张子房真的成了帝师,他如何办到的?”
祖母并不正面回应,继续引导道:“子房与道家结缘,也与武夷山结缘,山中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便是潜心研习之所,子房曾在此隐居苦学《太公兵法》,也许会因此留下与有缘人喜结衣钵传承之缘。”
柳三变听祖母如是之说,激动万分,转动灵活的眸子里装满了渴望,他走到祖母身边,牵着衣襟恳请道:“一定与子房结缘,熟读《太公兵法》,明日便可前往!”
祖母十分满意,也十分得意:“好好好,我儿志趣高远,目光远大,岂有不助一臂之力的道理,明日前往,陪我儿好好学习!”
于是,祖母吩咐女佣们各自准备第二天游山求学之所需。
次日,曙色未露之时,柳三变便在屋里来回走动,时儿看看准备的饮食,时儿检查可能需要的纸笔墨砚,兴奋异常,兴致极高。
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