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塞:“请照我说的教。”
老师昂起头,倔强地说:“我享受朝廷的俸禄(尽管极为微薄),不能背信弃义!”
“杀了你也不答应吗?”
老师略一犹豫,然后坚决道:“是的!”
庞塞一笑道:“您是正直的人,我不会杀您的。总有一天,您会相信我说的话是对的。——继续教您的课吧。”
他走出教室,见一位联络官跑过来。
“大人,据京城传来的消息:达达威一家已离开京城,前往故乡第二行省定居,并没有军队护送。”
庞塞:“我早知道国王容不下他。
——这可是天神赐予的好机会,把杀父仇人送给我。传我的命令:派一支小分队火速赶去截住他们,全部俘获后带回给我。记住:要活的、不要死的!”
“遵命!”
……。
且说达达威一行已经出发两天了,再有一天多就到目的地了。
他不愿沿途官府迎送(其实以他现在的处境,官员们只怕避之不及呢),所以不穿城镇、只挑野外道路走。
此刻经过一片树林。
忽然从林中涌出一群士兵,不声不响地围住了马车。
从服饰看是叛军。
车中,夫人雪弥儿见状大惊失色,对半躺半坐的达达威道:“我们运气真糟,意外碰到了这伙人!”
达达威镇定地笑笑:“只怕不是意外。我想是我们的‘好孩儿’庞塞派兵来接我们了。”
“那…,那可怎么办?”
达达威拍拍夫人小手,安慰道:“急也没用,任其摆布吧。”
领头一位百夫长大步迈到车前,朗声问:“达达威大人是否在里边?”
达达威隔帘应道:“我就是。有何贵干?”
“在下的主人庞塞大人请您去叙旧,随我们走吧。”
“我若不愿去呢?”
“那就恕在下无礼了!”
百夫长正要指挥部下驱赶马车,忽然林中响起震天的杀声,只见无数战士从四面八方冲过来,将叛军的百十人团团围住。
百夫长忙下令结成战斗队形迎战。
可惜双方人数实在相差悬殊。经过一番激战,叛军基本战死,只有少数人逃走。
事出意外,就连达达威也猜不出是咋回事。
战事结束,一位披甲人来到车前,关切地问:“主人没有受惊吧?”
达达威一听这熟悉的口音,惊喜道:“是科尔尼——我的老朋友!快掀开帘,让我看看他!”
科尔尼见达达威病容憔悴、起身艰难,不禁流下伤心的热泪,喃喃道:“简直认不出了,您难道就是在下奉为天神的主人?”
达达威:“别像女人那样伤感落泪。快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科尔尼:“主人别急,请先见见一位老相识。”
一位身着猎人服装的战士出现在眼前。
他是“虎耳”,盘蛇山众部落大酋长。
——当年达达威率部平定白沙度之叛,因作战负伤与科尔尼一起躲在“虎耳”家中养伤。后来在“虎耳”帮助下,攻破敌寨、生擒白沙度。
“虎耳”行礼道:“大人,还记得小人吗?”
达达威:“你俩都是我的老朋友,不必多礼。”
随后科尔尼告诉达达威:他虽然被驱逐出京、赶入深山,但靠内线随时掌握京城动态。前几天听说达达威退隐还乡,国王竟未派兵护送,便与“虎耳”联系,调集人马准备暗中保护。刚来到此地,见一伙叛军鬼鬼祟祟地潜伏在林中。此处是达达威必经之路,算日期也该走到这里。
“我们怀疑他们要对大人下手,便给他们来个反包围。果不其然,大人被截住了。幸亏他们不想伤害大人,否则我们纵然取胜,也不一定能救出大人呢。”
“虎耳”道:“大人,看来回乡的计划要改变。叛军既然已知道您的去向,难保不会想出别的诡计劫持大人。大人纵不爱惜自己,也要为夫人安危着想。”
达达威:“依你之见?”
“到我们盘蛇山去!那里天高朝廷远,小人手下又有数万热血汉子,谁敢到哪里捣乱?不瞒您说,叛军中那个叫勒克苏的几次派人鼓动小人起事,都被小人赶走了。小人蒙大人鼎力相助才报了两位兄弟之仇,又由大人请命、封为大酋长。此恩终生难忘,岂能随勒克苏背叛大人?”
达达威沉吟道:“只怕国王又生疑心…。”
科尔尼劝道:“事急从权,顾不了那么多。”
夫人道:“他们说的有道理。只要夫君不做对不起帝国、国王和百姓的事,在哪里都是一样。”
达达威半晌没做声,最后叹口气道:“就依你们,去盘蛇山!”
………………………………
第七十八章 步步为营
大王子带兵来到了第五行省边界。
前方就是第四行省的地域。
他现在立足之处,正是先前芬瑞带兵前来时驻扎过的地点,营地遗迹还清晰可见。
就在这个曾经的营地中,芬瑞与波利尼发生争执,两人都想带先头部队出击,取得头功。这场意气之争导致年轻气盛的芬瑞孤军深入、全军覆没,自己也被迫逃亡、远匿海外。
大王子这回率领十个军团共八万人马出征,务求全歼叛军,洗刷上次帝国遭受的耻辱。
他身侧是副统帅、御前大臣朗琪,身后是一望无边、金戈铁马的大军。
面前依旧是那片起伏如凝固的大海波涛般的丘陵,一直延伸到天际处隐隐约约显现的丛山峻岭。
猎猎秋风,吹得无边枯草瑟瑟发抖,卷起战旗翻滚舞动。
大王子的作战方略与芬瑞完全不同。
他不准备一击奏效,而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
因为在山区,敌人进可攻、退可逃,只要顺着山沟一溜就失去踪迹。而己方兵力却不敢分散。犹如拿铁锤砸黄豆,崩得满地都是,却砸不烂几粒。
最好的办法,是把“黄豆”扫入石臼中,就好砸多了。
他要做的,就是把叛军挤到某处狭小的地域——“扫入石臼”。
他扭头对传令官道:“传本帅的命令:前部五个军团齐头并进,后五个军团距离两公里跟进。遇到小股敌人就地消灭、遇到敌军主力原地列阵防御,不可单独冒进。”
随后,五个军团各自排成五十人一列的纵队,军团之间保持一公里的间隔,以行军速度前进。
按照大王子早些时候的命令,途中遇见的所有成年男人一律格杀。
“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乔装成百姓的叛军、想抄我军后路?宁可错杀也不可放过!”——他这样对心犹不忍的军官们解释道。
于是,一些在丘陵地区谋生的猎户、农夫、游民及他们的男性亲属便莫名其妙地送了命。
他们像巨型的梳子,梳过十公里的正面,向行省中心挺近。
除了无辜被杀者的拼死自卫,途中未遇到有组织的抵抗。
第二天上午,王军进了行省中心。
叛军早已撤走了。城镇中侥幸活下来的几位官吏在路边迎接大王子。
第四行省负责财税的助理行政官(他藏身地窖中躲过了一劫)向大王子报告说:“尊敬的殿下,本省行政长官及大多数吏员都被处死了。如果您再晚来几天,卑职饿也饿死了。这里的居民都向着叛军,尤其是那些一直抗税不交的山区部落。闹事的主要是他们。您绝不能放纵那些(叼)民!”
大王子:“本帅会为死者报仇的。”
他倚马接连下了几道命令。
——两个军团驻扎在镇内,八个军团环绕小镇驻扎在郊外。
——向国王报捷:我军已夺回了第四行省行政中心。
——派出侦查小队搜索敌军行踪。
——在本镇休整3天,然后继续向北部山区开进。
—— 由幸存的行省助理行政官负责,对镇内居民进行甄别。凡曾有资敌行为的、一律严惩。
关于最后这道命令,朗琪与大王子有分歧。
朗琪谏道:“殿下,百姓迫于威胁,不得不为叛军提供住房、粮食、马匹、打造兵器。虽说不对,却也情有可原。他们都是我帝国的子民,似乎不宜严加责罚。”
大王子:“既然是帝国子民,就应忠诚于帝国,不能看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对这些见风转舵者,只有杀一才能儆百。目前敌人占领地区已经不少,如果居民们都以‘迫于威胁’为由资助敌军,只会壮大他们力量、增加我们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