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冢-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看见南岸的15万大军死的死、跑的跑,再也无心恋战,于是也跟着一哄而散。

    18万东征大军,就这样在一天之间星流云散。哥舒翰怔怔凝望着滚滚东逝的黄河水,感觉一种彻骨的冰凉瞬间弥漫到他的全身。

    一切难道就这么结束了?

    是的,一切都结束了。

    绝望的哥舒翰现在脑袋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跑。

    五

    哥舒翰是从黄河北岸往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方向跑,然后从河东郡的蒲津桥越过黄河,经蒲关南下,折回潼关。此后,又有零零星星的残兵侥幸逃回了潼关,总计大概有8000余人。

    18万剩下8000,这就是哥舒翰灵宝一战的“战绩”。

    哥舒翰知道,靠这8000个早已丢了魂魄的残兵败将,无论如何是守不住潼关的。所以,他干脆不守了,而是直接越过关城,径直往关中跑。

    六月初九,崔乾祐兵不血刃地占据了潼关。

    哥舒翰一口气跑到关西驿(今陕西华阴东),忽然勒住了缰绳。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跑了。

    因为再跑就到长安了。

    一天之间丢了东征大军,一夜之间丢了潼关天险,他有何面目去见玄宗?所以,他不能跑,只能回头再战。当然,此刻再战不是为了打赢燕军,而是为了打给玄宗看。至少要打一个姿态,让玄宗和满朝文武知道,他哥舒翰是苦战不敌才撤回京师的,而不是一路狂奔逃回来的。

    哥舒翰在关西驿张贴告示,拼命向那些散兵游勇打气,表示要重新组织兵力,夺回潼关。

    可是,哥舒翰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因为他麾下的部众不干。他们知道,现在不管是回头打潼关,还是一路跑回长安,结果都是一个死。既然左右都是死,还不如把哥舒翰绑了,投降燕军,至少还能保住一条命。

    随后,哥舒翰麾下一个叫火拔归仁的将领,纠集了100多个骑兵,把哥舒翰落脚的驿站围得水泄不通,然后派人进去告诉哥舒翰:“叛军杀来了,大帅赶紧上马。”哥舒翰不知是计,慌忙跃上马背,跑出驿站。

    等看到堵在驿站口的100多名骑兵,哥舒翰马上明白发生什么事了。火拔归仁率众跪在哥舒翰马前,说:“大帅以18万之众,一战而尽丧敌手,有何面目去见天子?大帅难道看不见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教训吗?走吧,请大帅跟我们一起东行。”

    哥舒翰当然不肯就范,准备翻身下马,伺机跑路,火拔归仁眼疾手快,立刻上前按住他,然后众人一拥而上,把他的双脚结结实实地绑在了马肚子上。接着,哗变士兵又把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也一块儿绑了,径直押到潼关,献给了崔乾祐。

    随后,哥舒翰又被押到洛阳,送到了安禄山的面前。安禄山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神情看了他很久,然后说:“你一直看不起我,现在,不知道你的看法改变了没有?”

    早在安禄山起兵之前,哥舒翰和安禄山就已经势同水火了。他们两人不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个性,但最重要的,则是因为二人都是胡人,且都是一时名将,还都是深得玄宗宠信的封疆大吏,攀比心和竞争意识,让彼此自然是看不顺眼。

    当初的哥舒翰又怎么可能想到,若干年后,安禄山竟然摇身一变成了燕朝皇帝,而他却只能万般屈辱地跪在这个死对头的面前呢?

    哥舒翰的心中翻江倒海,百味杂陈。当然,他不能流露丝毫。不但不能流露丝毫,反而还要向安禄山宣示效忠。为了保住性命,哥舒翰只能向这个昔日的仇敌卑躬屈膝,摇尾乞怜。什么尊严、晚节、君臣大义、一世英名,让它们通通见鬼去吧!反正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只要能保住性命,什么都可以还掉!

    哥舒翰伏地叩首,用一种十足谄媚的语气说:“臣肉眼凡胎,不识圣人,罪该万死!但如今天下未平,陛下若留臣一命,让臣写信招降他们,不用多久,天下即可平定。”

    安禄山闻言大喜,当即任命哥舒翰为燕朝的司空、同平章事,同时把火拔归仁抓了起来,对他说:“你卖主求荣,不忠不义,该杀!”然后就把他一刀砍了。

    可是,哥舒翰企图以尺寸之书招降各方唐军的想法,实在是一种痴心妄想。

    他的招降信很快就一一发出去了,然后收回来的,却是如出一辙的鄙视和义愤填膺的痛斥。哥舒翰从各方唐将洋洋洒洒的回信中,只读出了一句话…哥舒翰,你为什么不去死?

    是啊,我为什么不去死?死是何等容易,活着又是如此艰难,我为什么不去死?

    然而,强烈的求生本能最终还是战胜了的自尊和愧疚,使哥舒翰仍然选择了卑贱屈辱的苟活,而不是轰轰烈烈的死去。

    哥舒翰前半生活得像一个阿混,后半生活得像一个英雄,可最后一步,他却让残酷的命运把自己变成了一只蝼蚁。

    不,是他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只蝼蚁。

    可是,变成一只蝼蚁就能苟活于世吗?

    当哥舒翰向各方唐将发出的招降信全都无效的时候,当事实证明他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时候,安禄山还会用高官厚禄养着他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安禄山随后就把他软禁了。又过了几天,安禄山觉得留着这个家伙实在没用,就把他一刀咔嚓了。

    哥舒翰就这么死了,死得窝窝囊囊、一文不值,还在身后留下了变节投敌、苟且偷生的千古骂名。相比于含冤而死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哥舒翰的结局显然更为不堪。高、封二人至少赢得了后人的同情,可哥舒翰却只能招来世人的鄙夷和唾骂。

    然而,哥舒翰最后落到这种下场,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吗?是什么力量把他一步一步逼进了这个历史的死角?又是谁,一手造成了高仙芝、封常清和哥舒翰这三位名将的人生悲剧?

    如果说高仙芝和封常清之死是在为帝国的不幸买单,那么哥舒翰之死则是在替李隆基和杨国忠背黑锅。哥舒翰的变节投敌使他变成了朝野上下的众矢之的,这至少在客观上掩盖了玄宗决策错误的事实,也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李隆基和杨国忠在“潼关失守”这件事上应负的历史责任。

    不过,老天爷毕竟是公平的。不管你是谁,只要做错了事,迟早总要让你受到惩罚。别人也许可以暂时替你买单,暂时替你背黑锅,但是你自己种下的苦果,最终还是要由你自己品尝的。

    李隆基和杨国忠等人后来仓皇抛弃长安,逃往巴蜀,这一切都在马嵬驿有了一个了结。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
………………………………

第四十三章 择将

    徐番此刻正在书房忙碌,对于大门前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徐伯便直接将王策领到了书房。

    “老爷,三少爷到了!”徐伯看茶之后便退下去了。

    “来了?坐下等会儿,待我将这封奏折看完。”徐番展开一封奏折,目不转睛的一边看着一边说道。

    王策坐着安静的等了片刻,徐番在奏折上贴上了一张小条,上面写着自己的意见,这表示这封奏折过后还需上呈皇帝决断,宰相们只能提出意见,也能看出奏折上书之事颇为重要,宰相无法自专。

    徐番合上了奏折,冲着王策问道:“这回带了多少粮食来?”

    “这回来了两艘船,一共两万石粮食。”王策回道。

    “好!如此一来长安城的危机就算彻底解决了!回头就让粮铺把粮价降到三十文一斗,有了这两万石粮食,我倒要看看,那帮粮商们还撑得下去不。”徐番的笑容中的寒冷,没有丝毫的掩饰。

    这些日子以来,粮商们感受到了徐番强硬的压力,而徐番自己又何尝不是殚精竭虑。

    徐番也有自己的班底,可那些人大多是几十年前随着李隆基一起创业的老人,这帮人大多数早已成了功勋权贵。

    这样的一些人,有身份、有地位,但是面对着如此赚钱的良机却又不会轻易的放弃。

    刚开始还可以说是给徐番一个面子,有所收敛,可到了后来这帮人的耐性渐渐消失,虽然还没到直接站出来与徐番作对的程度,但暗中做些手脚却是经常的事。

    而徐番自己也清楚,要是粮食危机不尽快解除,那么他们之间那些尚存的情谊,恐怕就要真的被磨灭殆尽了。

    知道扬州已乱的王策却没有那么乐观:“老师放心,升州的船厂又有几艘船下水了,等过些天,还会有三万石粮食送来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