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肃大喜过望,周瑜能够想通,他是最高兴的。
可惜,没等他高兴多久,周瑜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子敬莫要欢喜,吾只是想去见识一下袁术,并非投奔。”
鲁肃一愣,张口就要劝说,可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算了!如今公瑾打消隐居之心,已是难得进步,日后慢慢劝说就是。”鲁肃心中暗道。
“好了!”徐庶出来打圆场,道:“公瑾既有决议,我等当好生祝福。来!来!来!我等举杯相送!”
众人见了,纷纷举杯,向周瑜示意。
周瑜忙道:“多谢!诸位之义,瑜当铭记五内。”
徐庶等人赶忙客气。
旋即,众人尽是一饮而尽,大呼痛快。
随后几人也不再谈论天下大事,或吟诗作对,或畅饮美酒,好不逍遥。
……
……
兴平元年八月,袁术大队回到寿春。
此时,顾雍已将世家粮草全部收缴完毕,当然,付出也是巨大,原本丰盈的府库如今已是所剩无几了。
不过袁术并不在意,眼下淮南、江东一派生机勃勃之景,民众富足,商贸繁荣,用不了多久,府库就会再次填满。
而且,有了大量的粮食,袁术就可以酿制更多的美酒,这可是绝对的暴利。
说到粮食,自新农耕技术普及后,各地粮食产量大增,虽有‘以工代赈’之法吸收了大量人力,可仍有许多剩余。
于是,顾雍便安排这些人四处开垦荒田,若非袁术严令,不得肆意砍伐树木,淮南、江东各地此时恐怕已全部变作耕地了。
即便如此,淮南、江东耕地也是增加一倍有余,粮产更是暴增。
加上此次收缴世家的粮食,袁术拥有的粮草几乎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粮草已经无法制约袁术的脚步。
喜事不止一件,兖、豫之地爆发蝗灾,百姓几乎易子相食,万般无奈,只得被迫南迁,汝南郡涌入无数难民。
对于人口,袁术向来是来者不拒,和顾雍、张昭商议后,决定将这些百姓全部迁至江东,江东几大港城修建,正需人力,虽有八十万山越,可仍是杯水车薪,这些难民这可解此燃眉之急,以工代赈,百试百灵。
“江东日后之繁华,绝对超乎汝等想象!”袁术自信满满的对众人道。
内部诸事已告一段落,袁术开始集中精力对外,刘表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为此,袁术特意向张纮询问。
张纮道:“刘表实力不弱,主公想取荆州,需做长远打算。”
言下之意,是要袁术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袁术眉头紧皱,他还要筹谋收服吕布之事,哪有时间在荆州干耗?
张纮不善计谋,袁术又召来荀攸、逢纪问计。
“荆州多坚城,汝等可有妙计一鼓而下?”袁术问道。
荀攸、逢纪微微有些诧异,眼下北方一片混乱,袁术早已表明态度,不愿卷入此泥潭,既如此就不应该着急才是。
“恕攸直言!刘表进取不足,守成有余,想要一鼓而下,绝无可能。”荀攸老老实实的说道,彻底断了袁术念想。
逢纪一脸赞同,对于荆州,徐徐图之方为上策。
袁术无奈,他自然知道刘表不好对付,和之前那些诸侯有着天壤之别。
而且,荆州乃是汉末走出人才最多的地方之一,只要刘表能够选贤任用,接纳良言,守住荆州绝对不成问题。
袁术唯一的优势就是实力强悍,军队数量远超刘表,可要用大批军士的性命换取胜利,袁术又舍不得,因而心中甚是矛盾。
挥退荀攸、逢纪,袁术一个人静静思索起来。
良久,依旧一无所获。
“算了!徐州的局势瞬息万变,曹操、刘备、吕布纠缠不休,指不定会出什么状况,必要时就放弃吕布吧!”荆州对于袁术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必要时袁术也只能舍弃吕布了。
可就在袁术几乎已经放弃时,一个人的出现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
………………………………
第080章 贾诩来投
(差几十个收藏,各位努力!)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至兴平元年末。
宽阔的寿春大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挥袖成云。
幸苦一年,百姓尽是腰包鼓鼓,年关将至,购置年货,热情似火。
这些日子里,各大商铺异常火爆,世家、商贾尽是笑的合不拢嘴。
在这人流之中,有一中年人,额宽眼细,颔下蓄有短须,浑身散发着一股懒洋洋的气息,似乎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可仔细观察,却又发觉此人双目炯炯有神,不时有精光闪过,可见其内心并非表面那般悠然。
矛盾的一个人,让人无法看透。
中年人走马关灯的看了一阵,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然后向寿春城中心之地行去。
寿春城中心之地,座落着一巨大城楼,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招贤馆。
招贤馆因种种原因,不为世人所信,可其影响却是巨大无比,此举谓之开千古未有之先河也不为过,何况是袁术这个世家子弟所创,更显轰动。
在招贤馆周围,变革后的各部官邸尽设于此,环绕招贤馆四周,单从此点亦可看出袁术对招贤馆的重视。
中年人来到招贤馆中,大厅中传来‘嗡嗡嗡’的声音,无数学子并立,彼此争论不休,很是喧闹。
扫了一眼四下众人,中年人毫不犹豫的向二楼走去。
招贤馆一楼大多都是切磋才学,或是彼此试探的学子,二楼才是登记造册之处,三楼则是考教才学之地。
二楼上,除却那些记录名册的官员,只有寥寥数人尚在,显得冷清无比,全然不似一楼那般喧哗。
中年人来到一无人桌前。
登记官员见有人到来,赶忙起身施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不定眼前之人就是一个大才,日后会受袁术重视,他们可不敢怠慢。
“不知先生大名?”对于前来求职的人,无论年龄几何,皆称之为先生,此乃袁术之令,同时态度需恭敬,不得有丝毫怠慢之处。
“不敢当先生之称,在下贾诩,贾文和!”
这中年人正是贾诩。
自李傕、郭汜换回玉玺后,长安城暗流如潮,献帝对自己处境日渐不满,四处联络忠于汉室的臣子,准备秘密出逃。
贾诩何等样人?对于献帝等人的小动作一清二楚,不过他却没有说出来,因为此时的李傕、郭汜骄奢淫逸,再也听不进良言了。
长安是呆不了了,贾诩开始自谋出路。
思索良久,贾诩决定投奔袁术,一来双方在之前交换玉玺时有过交情,袁术承贾诩之情,多得了五千匹战马;
二来听虞翻传言,袁术明显对他十分了解;
最后,袁术势力庞大,占据两淮、江东之地,贾诩先随董卓,后从李傕、郭汜,如无根浮萍,飘来荡去,长久下来,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投奔袁术乃是最好的选择。
略施小计,贾诩轻而易举的出了长安这个牢笼,过武关、进入南阳地界,而后一路行来,直抵寿春。
当下,登记官员记录后,对贾诩道:“五日后招贤馆三楼会有官员进行考教,敢请先生到来。”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贾诩淡淡说道。
拱手作别,贾诩自顾自回住所去了。
不出意外,五日后的考核中,贾诩顺利脱颖而出,主持此次考核的阎象对贾诩的才能赞不绝口。
“文和之才,不再元图(逢纪)、公达(荀攸)之下。”这就是阎象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二话不说,直接上书袁术,推荐贾诩。
袁术接得阎象文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贾老毒物来了?怎么不直接见我?”袁术心中稍稍有些郁闷,不过马上就被狂喜而取代,贾诩可是他梦寐以求的谋士!
当下,袁术忙令人传贾诩前来觐见,同时召来虞翻这个贾诩的‘熟人’相陪。
虞翻率先到来。
见礼后,只听袁术大笑道:“哈哈哈哈!仲翔!你的‘老熟人’来了!”
“呃?”虞翻一愣,不解的看着袁术,满脸好奇。
“贾诩、贾文和!你可还记得此人?”袁术笑着问道。
“贾诩?!”虞翻激动道:“贾诩已来投奔?”
袁术喜道:“正是!数日前其在招贤馆登记,考核后脱颖而出,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