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或可为大将,冲锋陷阵,若然割据一方,必为他人所破。”周瑜眼中闪过一道明悟,却是想到了孙策。
“伯符吕布相同,尽是恃勇斗狠,难为明主。可惜啊!没有早早看清。”周瑜心中微微有些愧疚,如果他能早点认清现实,打消孙策的野心,或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
“下一个!曹操曹孟德。”说到曹操,庞统眼中闪过一丝莫名之光,对于曹操这个发出讨董檄文的人,庞统心中十分好奇。
“曹操?”石滔沉吟一下,道:“曹操能力出众,发檄文讨董卓,为其争得不少名望。可惜其出身不好,恐怕难有做为。”
鲁肃点头附和道:“曹操背着阉宦之后的名声,想要崛起确实困难。”
“不然!”徐庶反驳道:“曹操名声虽然不好,可麾下并不缺少人才,那颍川荀彧号称王佐之才,有其辅佐,曹操定能崛起。”
“元直所言甚是!”周瑜点头道:“名声何用?不就是吸引人才投效吗?发讨董檄文时,曹操便吸引不少人才投效;破青州黄巾后,又招揽许多大才。两番下来,曹操麾下已是人才济济,如此便拜托了名望之累。”
庞统第一次开口,说道:“曹操此人,手段确实高明。他本族战将不少,缺的就是文臣谋士。背负阉宦之后的恶名,却能轻易解决此问题,简直难以想象。”
从话语中可以看出,庞统对曹操十分看好。
历史上曹操在徐州大开杀戒,屠戮数十万无辜百姓,引得无数饱学之士不满,尤其是荆州才士,对曹操甚是抵触。
可如今因袁术之故,曹操攻伐徐州时并未大肆杀戮(无人可杀),所以庞统对其印象颇为不错,并未反感。
诸葛亮皱眉道:“曹操阴狠毒辣,虽有可取之处,然亮对其却无好感。”
庞统本欲反驳,可一想诸葛亮之言,已表明此乃其个人看法,不涉其他,到嘴边的话语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到这里,曹操之评断也告一段落了。
“徐州陶谦就不说了!我们暂且议一议那刘备。”庞统略带兴奋的说道。
讨伐董卓后,刘备开始声名鹊起,可很快就又消失在众人眼前。
不过,去年时刘备又突然冒头,先后为北海、徐州解围,大名再次传遍天下。
在荆州,庞统也曾听闻自己叔父庞德公、老师司马徽谈论刘备,这让庞统起了几分行去,要知道天下诸侯,能够入得庞德公、司马徽之眼者,尚不足一手之数,刘备能够‘脱颖而出’,必定有过人之处。
诸葛亮、徐庶、石滔三人与庞统同窗,也是听过庞德公、司马徽叙说,见庞统点出刘备,也不意外。
周瑜、鲁肃就有些疑惑了,刘备是何人?若非顾及庞统颜面,他们几乎就要问出口了。
“刘备?”鲁肃沉吟片刻,问道:“可是击败过吕布的那三个兄弟?”
“正是!”对于鲁肃的表现,庞统也不意外,毕竟刘备此时尚未认祖归宗,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依附他人,算不得一方诸侯。
周瑜一脸诧异的看向庞统,道:“瑜听闻不久之前刘备解了徐州之围,如今已依附陶谦,不知对否?”
徐庶笑道:“公瑾果然详知天下事。不错!刘备已依附陶谦,驻军小沛。”
“听闻陶谦两次欲将徐州让与刘备,却被刘备拒绝。”诸葛亮提醒道。
“哦?”周瑜眼中精光一闪,赞许道:“刘备此人倒是识时务。”
庞统等人皆是微微点头,周瑜之意他们都明白,若是刘备急不可耐的收下徐州,恐怕会适得其反,毕竟他初来乍道,实力、威望尽皆不足,若得高位,徐州上下恐怕不会心服,到时候群起攻之,刘备恐怕会被驱逐出徐州。
反而刘备这一谦让,不仅博得众人好感,甚至可能更加坚定陶谦相让的决心。
“刘备三兄弟能够与吕布匹敌,武力可见一斑,只要有出谋划策之人,必定能够一飞冲天。”诸葛亮微笑道,他对刘姓子孙比较注意,刘备也在考察范围。
“怎么?孔明动心了?”庞统调侃道。
诸葛亮淡淡一笑,道:“如今的刘备,虽言汉室宗亲,可却名不正、言不顺,此等人物,恐怕连书生也难打动,亮又岂会动心?”
庞统明知诸葛亮口是心非,可却又找不到理由反驳。
“下一个!并州张杨。”
……
……
六人就这样逐个点评,很快就将停下诸侯论了个遍,只剩下最后一个……
“最后一个!袁术!”庞统嘴角浮现一丝笑容,眼中精光闪烁。
ps:只剩几票就2500了,没的说,明天三更,收藏还差150,各位继续努力,争取后天也三更!
………………………………
第079章 举杯相送
(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出乎预料,庞统话语一出,其余几人尽是沉默不语,并无意料中的热闹。
“这是为何?”庞统笑道:“莫非诸位皆不看好袁术。”
“之前皆是我等品评,此番正要请教士元!”徐庶目光灼灼的看着庞统,眼中不时有精光闪过。
庞统无语,没想到被徐庶反将一军,不过他也不甘示弱,傲然道:“好啊!既然如此,就由我先说。”
“洗耳恭听!”徐庶笑道。
周瑜、诸葛亮等人也是一脸微笑的看着庞统。
庞统稍作沉吟,沉声道:“袁术确实了得!其早年便有颇具声望,可多在士林,不受重视。讨伐董卓后开始崛起,平淮南、下江东,扩张之快,令人咋舌。如今据有两淮、江东,称得上是天下第一诸侯。”
“难得!难得!”石滔一脸调侃的说道:“士元竟会夸赞袁术,实在难得。”
庞统摇了摇头,道:“吾不待见袁术,非其无能,而是彼此理念不同。”
诸葛亮微微点头,他对庞统十分了解,明白其话中之意。
徐庶、石滔初时不明,可细细回想一番,也终于明白过来。
周瑜、鲁肃则是一脸茫然,不明所以的看着庞统。
见二人疑惑,徐庶解释道:“士元爱用奇计,最喜出其不意,险中求胜。观袁术用兵,虽然行军速度奇快,然其本质却合正道,强兵破敌,聚势力压,实为阳谋,与士元却是相左。”
“原来如此!”周瑜、鲁肃终于明白,原来庞统所谓的理念不同指的是这个。
“袁术行军奇快也有取巧之嫌!”诸葛亮淡然道:“淮南、江东各路诸侯尽皆羸弱不堪,袁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如此岂能不快?”
“孔明之言有理!”徐庶赞同道。
庞统挥手道:“说这些有什么用?如今袁术大势已成,只待取下荆州,即可北伐中原,成就不世霸业。之前种种,奈何其甚?”
鲁肃大笑道:“听士元此言,肃投袁大将军之心更坚矣。”
众人听了,皆是摇头失笑。
“子敬打算何时前去投奔?”诸葛亮突然问道。
鲁肃稍作沉吟,答道:“就在年内,具体何时尚未决定。”说着,余光瞟向一旁的周瑜。
周瑜察觉鲁肃目光,无奈道:“子敬自去即可,何必非要拉上我呢?”
“吾唯恐公瑾隐居他方,不再相见。”鲁肃眨了眨眼,难得开个玩笑。
“哈哈哈哈!”众人齐声大笑。
周瑜想了一下,豪气道:“子敬之意吾亦知晓。罢了!改日便随子敬走一遭,见识见识袁术也好。”
庞统眼睛一亮,大声赞道:“公瑾好气魄!”
诸葛亮则是有些担忧,知道劝说无果,只得提醒道:“公瑾前去,当小心谨慎,莫要意气用事。”
“呵呵!”周瑜淡笑道:“孔明不必担忧!袁术向来重视人才,即便知晓吾与伯符关系,也不会痛下杀手,否则日后谁敢投他?”
周瑜虽身在局中,可却看的十分清楚,甚至超过了诸葛亮等局外人。
袁术为揽贤才,不惜得罪世家,设下招贤馆,可见其心甚坚,纵然周瑜乃是敌方之友,袁术也绝不会杀他,否则名声丧尽,将再无贤才投效。
众人身子一震,他们之前都光顾着担心,却没深入思考,经周瑜这一提醒,顿时恍然大悟。
“公瑾所言甚是!”众人心中尽是钦佩,同时微微有些惭愧,谁能想到周瑜这个局中人竟然比他们这些局外人都看得明白。
鲁肃大喜过望,周瑜能够想通,他是最高兴的。
可惜,没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