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大人此言差矣!”只见袁术麾下第一大将纪灵豁然起身,抱拳道:“主公!末将镇守汝南,中原各地时有流民逃来。末将遵照主公之令,妥善安排,如今已招收流民足有五万之众,日后定会更多。主公可令这些流民修缮道路、水利,民力定能大大缓解,如此行征伐之事有何不可?”
袁术欣慰的看了一眼纪灵,经过他多年的苦心调教,纪灵总算是有些文武双全的样子了。
“纪将军所言甚是!”纪灵刚一说完,只见其坐下张勋起身道:“末将在南阳,同样收得无数流民,缓解民力不在话下!”
麾下文武意见不同,袁术转向逢纪,问道:“元图以为如何?”
虽然得了张纮、荀攸两个大才,但是袁术并未忘记逢纪,在他人看来,逢纪谋略不如荀攸,大略不如张纮,可袁术却不这么想。
确实,逢纪谋略不如荀攸、大略不如张纮,但反过来说,荀攸大略不如逢纪,张纮谋略逊于逢纪。
而且逢纪乃是第一个投效袁术的谋士,袁术也算念旧之人,自然不会忽视他。
逢纪是聪明人,岂会不知袁术之意,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起身说道:“庐江兵力看似不强,却也不弱,皖城也是一座难得的坚城,加之陆康素有贤名,甚得民望,强攻不宜,当以智取,方为上策。”
“元图先生太高看那陆康了!吾军训练有素,皆为虎狼之师,大兵一到,踏平皖城也未尝不可,何须用计。”纪灵大声道,这两年来,袁术军顺风顺水,让纪灵有些骄傲起来。
“你闭嘴!”袁术喝道。
纪灵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袁术,如今被袁术一喝,吓得缩了缩脖子。
“为将者,戒骄戒躁,你现在是什么样子?以为你是天王老子了?”袁术指着纪灵的鼻子骂道。
对于纪灵袁术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将才自然不能疏忽,今天见纪灵有骄傲自大的苗头,袁术立刻敲打,而且是狠狠的敲打。
“末将知错!”纪灵乖乖说道。
“回去好好的看兵书,要不然你什么死的都不知道!”袁术喝道。
“是!是!末将遵命!回去后定会好好研读兵书。”纪灵诺诺回道。
逢纪见纪灵被骂,既是感激,又有些尴尬,劝道:“主公!纪将军之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大军战力远远超出其他诸侯,这是不争的事实。庐江陆康虽贤,可其麾下军士未必就强,若真无其他办法,强攻也未尝不可。”
袁术狠狠瞪了一眼纪灵,转向逢纪,说道:“陆康善待百姓,乃是贤能之人,吾不忍杀之,强攻乃是下策,非到万不得已不可用之。”
……
………………………………
第022章 英雄所见略同?发展道路
(求收藏,求推荐。)
“主公仁德!”众人齐声赞道。
袁术随意摆了摆手,目光转向荀攸,问道:“进兵与否,公达有何意见?”
荀攸起身回道:“如今主公治下忙着梳理民政,确实不宜大战。”
此话一出,下方武将顿时满脸失望。
这时,只听荀攸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大战不可,小战则未必不行,而且不战也未必不能得城。”
“哦?”袁术眼中一亮,问道:“想必公达心中已有定计,不妨直言!”
“是!”荀攸对袁术行了一礼,然后转向众人说道:“有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我军据有荆北、豫南、两淮之地,麾下兵马足有十数万,势大如天,庐江一郡自然无法抗衡,此时陆季宁(陆康字)恐怕正在担心我军来攻。”
众将听此,都是露出笑脸,显然很是得意。
逢纪、张纮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荀攸之意。
荀攸不管众人心思,继续说道:“若我等此事派出使者,劝说陆康投降,恐怕其不会同意,可若是结盟,他必定不会拒绝。”
张勋好奇的问道:“先生!我等既要取庐江,为何又与陆康结盟?如此日后若是开战,岂不落人口实,失了大义?”
“呵呵!”荀攸微微一笑,说道:“张将军不必着急,听吾慢慢道来!我等与之结盟后,不动刀兵,只需慢慢架空陆康,尽揽庐江军政大权。如此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得庐江一郡。”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袁术心中不无得意的想到,他本来就是想说降陆康,只不过他是借顾雍之力,说服陆康。
顾雍乃是江东顾家子弟,而陆康则是江东陆家之人,江东世家彼此多有往来,凭此关系,应该能够说服力抗。
而荀攸之计更狠一些,直接釜底抽薪,让陆康不得不服软。
“公达此计可有把握?”袁术虽然认同荀攸之计,但是其余众人却是难免怀疑,所以他想借荀攸之口,为众人解释一番,同时也是想提高荀攸的影响。
“主公放心!”荀攸才能无双,岂会不知袁术深意,心中感激,说道:“陆康年迈,所在意者不外乎家人与自己名声,主公只要不夺其太守之名,其为保全家人,必定不会反对主公统辖。”
“好!”袁术高赞一声,转向众人,问道:“谁愿去庐江说服陆康与吾结盟?”
“属下愿意!”
袁术看去,却是阎象。
“既然如此,便劳烦阎公走一趟了!”
“诺!”阎象领命道。
庐江之事定下,袁术又问及日后发展之路。
按照袁术之前的构想,如今只有江东之地尚未取得,而在取得江东后,又该向何处进军,袁术一直没有完善规划,此次众人皆在,正好询问。
“主公!末将以为当进军中原之地,如今中原诸侯各自混战,实力有弱有强,我军即可扶弱抗强,也可连强灭弱,皆不在话下!”纪灵又跳出来说道。
“闭嘴!”袁术头疼的看着纪灵,心中暗自骂道:“亏我先前还说这厮已经有些文武双全的样子,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坐下好好听着,仔细思考,你那猪脑子再不动动就要生锈了!”袁术大骂道。
“是!”纪灵委屈的坐回位子,其他众将肩膀都是一耸一耸,显然憋着笑。
这时,只听杨弘支支吾吾的说道:“主公!弘以为纪将军所言甚……呃,未必没有道理。如今中原混乱,我军正可趁势取之,若被其他诸侯占据,恐怕悔之晚矣。”
袁术气笑了,说道:“中原混战,民不聊生,望南来者不计其数,那些个荒城,吾取之何益?何况中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若经战事波及,城池遭殃,诸般心血必将毁于一旦。如此之地,实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欲得中原,需一战而定,否则定会累及后方,拖垮一切,败亡只在朝夕之间。”
杨弘听了,大感有理,对自己的看法更是羞愧难当。
其他众人也是暗暗钦佩袁术远见。
“主公英明!”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纮突然起身,说道:“如今确实不是攻取中原的最佳时机。在得江东诸地后,我等除了妥善经营之外,还需解决山越问题,须知江东素有山越为祸,当谨慎对待。同时荆州刘表如芒在背,不可不除,只有彻底扫清江东、江南各地,方可后顾无忧,进军中原。”
“子纲所言甚是!”袁术心中一直在犹豫究竟是南下还是西进,至于北上,只不过是最末的选择,从来都不再袁术的考虑范围。
如今听了张纮之言,袁术顿时下定决心,先取荆州,再下交州,待后方彻底稳定后,再考虑北上中原,或者西向益州也未必不行。
“张纮不愧是战略大家啊!”袁术心中赞叹道。
历史上孙权迁都秣陵,正是出自张纮的建议,可见张纮对大势的把握。
“主公缪赞!”张纮微笑道:“其实主公先前布置已经完善,刘表如今被主公压制在襄江、荆山以南,实力大减。待主公得江东后,由豫章发兵,直取江夏,再令襄阳大军南下,直取江陵,两路大军夹击,荆州可定矣!”
袁术听此,微微有些脸红,襄阳之事只能说误打误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竟然把刘表压制的这么惨。
“仲业!”袁术赶忙转移话题,向文聘叮嘱道:“子纲先生之言你可听清?襄阳重地,切记不可疏忽,操练兵马不可懈怠,随时准备南下,袭取江陵。”
“末将遵命!”文聘大声应道。
这时,袁术发现文聘脸色犹豫,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仲业有何话,不妨直说!莫非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