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4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靖康元年党项军入侵泾原路,曲端这才在战场上真正的一展身手。在主将不知兵,主力遇袭大溃而散的情况下,极力苦战将敌军击败。由此声名鹊起,坐上了知镇戎军兼经略司统制官。

    稍后又击败了党项人的二次进攻,加之西军官将东去者极多,他本身熬资历也熬了不少年,如是做上了延安府这个关中军事重地的正堂官。

    “宣抚相公,如此兵将,要来有何处?尽皆老弱病残,可成不了精兵。”

    眼下没人愿意从军,各路兵马又纷纷调集老弱病残冒充兵伍而来,这关西终究是保不住了。

    曲端说话极为直白,范致虚却不生气,因为在他看来,军汉们都是粗人,就该是这样的。

    摇了摇头道:“且先筛选一番,老弱者剔除出去,留下精壮操练。”

    “端的废事,剃除老弱亦要有钱粮填进去。宣抚相公,恕末将直言,这几万人,又有几个青壮。还不如不予理会,剩下那点钱粮再招良家子操练。”

    说真的,要不是曲端的叔父、兄弟、儿子都在南面,他也不会倾延安府过半兵马前来的。早就跟吴玠吴麟兄弟一样缩着不动弹了。

    范致虚自然是懂得这些,却是也无可奈何,只是摇了摇头道:“便先如此去办,那些个老军,给几个钱打法了就是。军中能留几个是几个,先操练起来。”

    曲端摇摇头也不答话,就只遵令去做。旁边的刘琦看了他一眼,眼睛里全是同情。

    曲端如此,他何尝又不是如此?

    但刘琦做的比曲端更过分,因为他把手下近乎全部的兵马都留下了,手中只剩三二百亲兵。

    所以,他这个劝过范致虚又没拉来兵马的人,那地位在范致虚这儿可是没曲端高的。只不过曲端也不是真就半点纰漏都没有的。

    他是应召前来了,可他没有问一问手下的延安府军兵愿不愿意陪着他送死啊。

    这人才被调任延安府不久,还远没有在延安府建立太大的威望。

    像李永奇、李世辅父子这种延安子弟,回到住处后就立刻发起了牢骚。

    “别路兵马都尽是老弱病残,何以只曲相公这般本分?莫非真意外南面的官家还能死灰复燃?”

    当儿子的先就叫了起来。

    “父亲,俺可不愿意给南面的官家卖命。要卖也要把这条命卖给燕王。”少年心性,这位在历史上被赵九妹赐名为李显忠的南宋名将,现在是绝对的燕王粉。

    赵构先拿下燕云才掉转头来对赵桓开战,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不急!”李永奇老神在在。

    慌什么慌。曲端不可能砍了他们父子的头。那就安下心看接下的局势变化。或是说,等甚个时候陕州的李彦仙杀过来,那时候再跳反也不迟的。

    他们父子都是小官,早早的派人送信的去巴望,也没啥好处。等到要开战了,领兵反戈一击,有此功劳在,他们李家就可以了。
………………………………

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为正统

    “大宋养兵之耗,远超汉唐。然军兵却从无汉唐之威,一群朽儒只言朝廷尽丢养马之地,步难胜骑,却不知道太祖时候国有战马数十万匹,及至太宗时,坊监及诸军马仍达二十馀万匹……”

    “养马之地岂止幽燕、河套?那河东路的岚州、石州之间,山荒甚多,汾河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

    “此言甚是。河东一路,水草甚佳,地势高寒,必宜马性。又京西唐、汝之间,荒地亦广。若朝廷振兴监牧,战马岂会短缺至此?”

    “休说北地,便是江南亦有马场。杭州近郊,昔吴越钱王牧马于钱塘门外东西马塍,其马蕃息至盛,号为马海。大宋短缺战马,实是朝廷官吏贪腐,败坏马政是也。”

    “哈哈,饶州所蓄牝牡马五百六十二,而毙者三百十有五,驹之成者二十有七。配种的种马562匹,养死了315匹,剩下的247匹种马,养出了马驹27匹,马政上下官吏通通该杀。”更别说还有什么市马全纲疫死的记载屡见不鲜。可朝廷根本就无心马政,复又奈何?“定牧不如游牧,游牧不如买马。”这学子提起那些龌龊事就恨得拍腿顿足。

    “朝廷守内虚外,荒废马政,吾等虽有一片甘心,又能如何?大宋百六十年,牧监之地多被皇亲豪右侵为庄田,今牧监之地仅有五万余顷,马政蠹蚀侵败可见一斑!”

    太学里,赵鼎的身边围着一群人正义愤填膺的声讨着什么。坐在中间的赵鼎则老神在在的看着身边的这些太学生们或慷慨陈词,或痛诉丑恶。这些日子里,他已经习惯了眼下的一幕。被一群有着相同志向的太学生们包围着,聆听他们心声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些理论上的见解或支持。

    恍惚中他似乎都已经变成了太学里的教授了。

    而这也正是那城外的燕王殿下所期盼的吧。

    因为如此的一幕在整个太学,甚至是整个汴梁城内,都已经蔚然成风。

    燕王使秦桧送回的策论和问计,因为是开卷考试么,学生们免不了就有相互商讨,然后商讨变成了争论,很快就把太学里的那一个个教授、博士给拖下了水,然后就是赵鼎这种避居太学的人。

    他虽然姓赵,却不是赵不试、赵子澈这种赵氏宗亲,四岁时就没了爹,但他有一个好母亲,成人后博通经史百家之书。崇宁五年(1106年),赵鼎进士及第。历官洛阳县令,为宰相吴敏赏识,提升其为开封府士曹。但他刚到汴梁,吴敏就倒台了。没了支持的赵鼎在开封府随波逐流,直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兵,直到赵桓南逃时候,面临着抉择的赵鼎选择了留下,而且早早就收拾行李住进了太学,横竖太学生流逝无数个,有大量房屋空着。

    赵构叫秦桧传进来的东西,现在已经波及了整个汴梁城,因为东京城的得失对于燕王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一次次的对耗,早就叫城内的八牛弩和石砲尽数损毁,城外的北军只是没打算进城罢了,而不是不能进城。

    在这般局势已定的情况下,谁人能对赵构的策论和问计视若罔闻呢?

    他们这些人本就是现实主义者,或是赵宋老旧政体的不满者,当强权压过了理想之后,那总是有大批的人从心的苟且起来的么。

    就像历史上的女真和蒙古,他们又何尝是文官政治?那被征服的中国之地的读书人是怎么做的呢?

    现在他们面对赵构的时候就是一样的选择。

    而且心态上比历史同期的自己可棒太多了。

    “官人,官人……”

    赵鼎的对外态度是很强硬的,历史上就是南宋的主战派支柱,故而他身边的这些太学生们,那就多是些热血青年。

    不仅是对外态度强硬,对内也有很多看不惯的。有点像后世的键盘侠,从吏治贪腐到任人唯亲,从裙带关系到具体的政策策略,比如那涉及到军事的马政。

    喷,喷,喷。甭管是不是眼高手低,一个个却都是慷慨陈词,恨不得说尽心头怒气,道尽天下的黑暗与不平。

    就在人还没有散去的时候,赵鼎的家童跑了进来,报告了一个新的消息——李若水李相公下令大开汴梁内外城墙四壁的城门,叫百姓可随意进出城门。

    赵鼎愕然失色。“百姓可以随意进出城门,那城外的北军……”

    “城中八牛弩、石砲具毁,守军根本无力阻挡燕王大军入城。李相公刘相公已经回府闭门谢客了。”

    也就是说,城内的兵马已经完全放弃抵抗了。

    赵鼎长大了嘴巴,没有想到李若水能这般豁的出去,而刘韐竟也默认了。这跟他所认知的李刘个大不相同啊。

    此刻的李若水府中。

    其二哥李若虚正一脸看傻子模样看着自己兄弟。“俺就不解了,燕王也好,官家也罢,皆赵氏子孙之争锋,甘你何事?”

    “陛下乃太上皇之嫡长子,位居东宫十数载,未有失德。燕王以敌凌兄,窃取大位,其风不正也。”

    虽然他已经下令城门大开,等于是放弃了抵抗,但李若水却拿定主意不跟赵构尿一个壶里。

    “那太宗代太祖,得位便就端正了?”唐太宗的例子就不提了,就只说赵老二和赵老大的事儿,这得位正是不正就没有掰扯的必要。

    李若虚不是读书人,或者说他没有读书的天分,然而因为自己的兄弟,他却被燕王赐予了官职。别人都以为这是赵构在拉拢李若水,却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赵构这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