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营:制将军李过,左果毅将军张能,右果毅将军马重僖。

    以上就是李自成军中肩负攻城野战的主力了,而随着李自成地盘的迅猛发展,起义军占地日广,许多原属五营的将领也转变成了镇守地方的大将。当然也有一些人已战死了,比如郏县之战中被孙传庭俘杀的前营左果毅将军谢君友。

    除此外还有贺锦,作为革左五营的领军人物,也被任为制将军。再加上李过、高一功、白旺、蔺养成、牛万才等人留守地方,这就是李自成军中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而震山营正是帅标前果毅将军罗虎的队伍,这人本是李自成军中为孩儿营掌旗。就跟后世太平军中的英王陈玉成出身一样,还没成人就干起了geming。自然就是李自成的心腹爱将。待到成人,罗虎更是雄毅严重,骁勇善战,骑射绝人,尤善马槊,每驰陷阵,辄手殪数十人以为常,骁武称万人敌。御马与炮有法,所部三千人,号“震山营”,临阵如山岳不动,为自成军中精锐。

    那身份来历是再明显不过,立刻就涌上了郑芝龙的心头。而至于领一个打李字旗号的人,李自成军中的李姓将领就太多了,多的都数不过来。

    郑芝龙可猜不出是哪一个!

    追来的两千多大顺军骑兵,为首两将正是罗虎和李来亨。二人中以罗虎为主,但两人的身份却是李来亨更显贵。

    他是米脂人,早年被李过收为义子,成为了李自成夹带里的自己人。

    那绰号一只虎的李过是李自成的大侄子,年岁不差李自成多少,但与李自成一样,至今也是没有一个血脉子嗣。李过收了李来亨做义子,情理上将李来亨就也是李自成的侄孙,李自成的江山真要坐稳当了,而且他也真的没后了,李来亨是享有继承权的。

    但现在李来亨还想不那么遥远,毕竟李自成还不到四十岁。

    可这个并不耽搁他的积极性,这是给自家人打江山啊,真能击破郑芝龙军,抓到了崇祯帝,李家的江山就彻底坐稳了。

    何况这般做也是一件大功劳不是?

    看身边的罗虎,年纪不大,却已经被封为潼关伯了。比起他义父,受封为亳侯的一只虎来也就差了一等,这让李来亨很有一股不甘人后的动力。

    而且一路上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明军一个接一个投降的李自成军,真的已经是信心暴涨。对于明军简直要进入“不问敌人有多少,只问他们在哪里”的境界了。

    二人合军不到三千骑,自是李自成军的精锐。如果面对的是寻常明军,罗虎、李来亨真的不用去费脑子考虑“打的赢打不赢”的问题,可现在摆在他们跟前的是郑芝龙军!

    是一次次打赢了鞑子的郑芝龙军。

    罗虎也好,李来亨也好,脑子里可都还记得当年关宁军打民军时候的威风。虽然现下的民军已经非比寻常,可东虏是关宁军都打不赢的主儿,却被郑芝龙军一次次击败,这个明廷的安南伯显然不是个善茬。

    两人都不敢轻敌,虽然也没有把郑芝龙看的不可战胜。这一路来的胜利已经无形中叫两人底气大增。

    “都传说郑军枪炮犀利,现在他们又据守城池,咱们不惹这里。去张家湾去。”罗虎高声叫着。

    后者灯火通明,真是好不亮堂。

    城头上火把通明,军兵却寂静无声,显然是作训有素,只凭二人手中的马军是招惹不起的。倒是那张家湾,那是通州第一的漕运码头,虽然通州城外也有码头,但水量稀少,粮船根本进不到城下,历来都是停留在张家湾的。然后再以小船驳运。

    “据说张家湾码头今夜都没熄灯,那姓高的知州早早收拢了百多艘船,专就等着崇祯皇帝带人逃跑。随驾的大臣勋贵通通把车马送去了那,不知道汇聚了多少金银细软。咱们先夺了张家湾,夺了那些银船。叫崇祯那狗皇帝逃都逃不快……”

    通州南关(没关城)被顺军放了一把火,火光照耀中,罗虎高声说着。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点贼兵算的了甚?(求订阅)

    通州城头放起了烟花,再其东南五里外的张家湾码头上的一干人全都能看得到。或者说,整个张家湾城的军民都能看得到。

    张家湾是有一座小城的,修建于嘉靖年间。虽然用的砖瓦建材是七拼八凑来的,城砖印刻的有成化年制、嘉靖制、临清造之类的字样。可见建城确属七拼八凑,不得不建之。

    但落成后的张家湾周长约近六里,四面辟有城门,门洞上均建有飞檐画栋的楼阁,城墙高约一丈七八尺,厚约一丈,用大城砖包砌,东南城墙因紧靠河流,又建有水关三座,关闭闸门时可封锁河道。城中建巨型粮仓多处,军营若干,各类政府机构一应俱全,官府门前还立石碑一通,上刻礼部尚书徐阶撰写的张家湾城记碑文。

    去往通州、北京城的大道,跨过运粮河后由南城门入,北城门出,穿城而过,这种布局显然是为了便于控制管理往来车辆行人。城内驻再扎守军500人,叫这儿成为一集军、民两用于一体的关口要塞。

    但如今时候,守军是早就不在了。巨型粮仓也空空如野,甚至多有废弃。

    但这里却多出了洪旭率领的五千郑军,以及英国公张世泽和新乐侯刘文炳所带领的五千人。

    一万军兵不可能全缩在小小的张家湾,准确的说,张家湾城内的守军连一千人都没有,内里还有近半的京兵。京兵可不是精兵,这些人的战斗素养比之郑军来差了老大一截。不是原先京营中的孬兵,就是勋贵重臣的家丁护院,再或是王承恩撒钱招揽的一些京城青壮。

    大部分的军队都被撒到了城外,河道两岸由张世泽和刘文炳各引兵防护,前方则是洪旭亲带的四千多郑军。

    都不需要看到通州城头亮起的烟花,洪旭就抢先命令军兵们提高戒备了。

    大顺军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色中传出的很远很远。张家湾守军全员戒备了来。

    一堆堆篝火点亮,还有那一支支的火把。

    四千余郑军排成整齐的队列出现在了本来的大顺军骑兵前方。

    两边隔着两三里地列阵,郑军并没有修筑什么工事,他们又不准备严防死守?天一亮,队伍就跟着走人的。

    郑军列队整齐,对面夜色中奔来的大顺军骑兵,队列纹丝不动。只这一条就不是罗虎、李来亨先前所遇到的明军可比的。

    二人并没不管不顾的引兵直杀进来。而是在阵前停下了马蹄。

    “将军,流贼似不打算主动进攻啊,和咱们隔着那么远就列阵了。难不成他们还有援军会到?”洪旭身侧,一名中官颤巍巍的对洪旭说着话。

    “那又如何?羊羔子还能变老虎吗?”在郑军序列中,上到将军,下到小兵,对于明军普遍看不上。因为明军被清兵一次次吊打,而他们对清军却屡有斩获。纵然是两边硬磕,郑军也大占便宜。

    李自成的这些军兵在郏县一战中却又被仓促进军的明军打的大败,错非天公不作美,李自成都可能又跑回山上打游击了。

    这一条鄙视链下来,位居顶端的郑军自然瞧不上大顺军了。

    四个营不足的兵力,一点不怯对面的大顺军。特别是当先的火枪兵们,一个个挺着上了刺刀的火枪,刀身雪亮,眼睛火辣辣的看着对面,直很不得招呼大顺军赶紧杀过来。

    “报……”一骑探马飞到罗虎、李来亨身前,“禀二位将军,通州城内的明军杀出来了。”

    却是郑芝龙眼看顺军马兵杀向了张家湾方向,立刻就率领军队杀了出来,顺带着叫其他人扑灭南关的明火,二者间就只有五里路,眼睛一眨人就已经赶到了。

    罗李双双变色,罗虎更是胳膊一撑,人直接跳到了马背上,站直了甚至向通州城方向打望,就看到城南确实涌出了一条火龙来。

    “打通州?”罗虎、李来亨同时说道。

    打通州,真能把通州的明军给打残了,天亮后崇祯帝也出不了城啊?等到大部队赶来,那就是瓮中捉鳖。何况通州被围,张家湾的明军也必然会北上来救,那郑军的火器再是犀利,队伍行动时候总是要有影响的,正可以打他们一个立足未稳。

    二人并不是心念相通,而是所见略同。也省去了扯捞的麻烦!

    当下一人引主力北击通州之敌,一人引少量兵马殿后,同时看着对面的明军。

    “冲啊。趁明军立足未稳,杀他们一个片甲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