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千年来谁著史-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多的话都不用多说了,只沈静容所言的这些个官职,但凡对朝鲜国事有些了解的人,就都能明白沈静容话语里的自信出自何处。

    沈器远的意思也很明了,那就是斩断朝鲜与满清的宗藩关系,接着联合大明,逼迫满清弃朝鲜不顾,然后稳定了局势的朝鲜就可协助大明收复辽东,平定建州。

    这话有多少真实性,郑芝豹说不准。但从沈器远的计划来看,他先是打算在昭显世子回国省亲之际拥立他为王,但又觉得世子“无远虑”、“不可宜”,遂改为推举自己的老朋友怀恩君李德仁。

    具体的造反计划,就是先除掉训练大将具仁垕。训练大将算是汉城守军的总司令,当初仁祖反正时,他们也是买通了当时的训练大将李兴立,在举事时,手握重兵的李兴立按兵不动,政变集团六七百乌合之众才得以顺利的夺取了彰义门,还畅通无阻地杀到了昌德宫,哨官李沆开敦化门,政变军兵进入昌德宫,搜捕光海君。

    但沈器远却无法说通现任的训练大将具仁垕,因为具仁垕是西人党的核心成员,是参与了推翻光海君的仁祖反正的功臣。更是李倧的表兄!

    所以,具仁垕要坚决除掉。而只要除掉了具仁垕,余下的事儿就顺理成章。

    李倧这些年对满清卑躬屈膝,不敢有半点违背的奴才样,早就叫其形象在朝鲜士林中一落千丈。一大明证就是,自丁卯胡乱(满清第一次征朝鲜)后,朝鲜内部的叛乱阴谋就层出不穷,天启七年(1627年)李仁居起兵江原道、崇祯元年(1628年)柳孝立等欲立仁城君、崇祯五年(1632年)柳应泂谋逆、崇祯六年(1633年)李时说欲立锦原令李倬、崇祯八年(1635年)李基安谋逆、崇德四年(1639年)贞明公主及宫人的诅咒事件、崇德八年(1643年)李挺海叛国事件……

    现在又有了反正一等功臣沈器远的‘拨乱反正’,这些不都是证实李倧人心不在的证据么?所以沈器远拨乱反正,那也是顺理成章。

    郑芝豹脸上露出一抹肉眼可见的兴奋。

    朝鲜国内竟然生出了这等事宜,那只要能成事,满清在大后方可不就要多出一份牵制了?

    虽然朝鲜兵马的战斗力很弱小,但这么说这也是一个国家。

    至少对郑军言,只要有了朝鲜人的支持,那对辽东半岛的东侧,乃至鸭绿江内陆更深处的骚扰力度,将会有直线拔高。

    这满清先死了黄台吉这个雄主,内部纷争紧张,以至于不得不推出了一个小娃娃当皇帝。这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朝鲜就又要坐反,真可是流年不利,倒霉的很啊。

    可鞑子倒霉了,郑氏就高兴了。对于沈静容带来的沈器远的请求——主要就是他这边动手后,那可能会受到李倧支持者,以及满清力量的反扑。

    前者容易对付,后者却是一巨大考验。

    要知道,昭显世子可还在满清手中,李倧的两个儿子(还有凤林大君李淏),丙子胡乱后,就都被押往盛京做人质了。

    当清军大兵压境的时候,他必须依靠屡屡战胜清军的郑军的力量来渡过这道难关。

    “此乃义不容辞之举。请先生安心,只要贵家主举事得手,一封书信,本将必亲率大军驰援。”

    郑芝豹笑的都要合不拢嘴了。

    意外的惊喜,真的是意外的惊喜啊。
………………………………

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

    意外之惊喜,真是意外之惊喜。

    郑芝龙收到关外的消息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到了九月。中原刚刚传来明军与李自成军激战的消息!

    双方胜负还未定。可从场面上看,却是明军大占优势。

    洪承畴与孙传庭相互配合,前者引兵从开封直下许州,打侧面威胁民军,李自成军兵马旋即回缩于汝州,放弃了潼关到汝州的广阔地带,孙传庭趁机出兵轻易收复了河洛。

    而后与洪承畴会师一处,十万大军齐攻汝州,民军大败,绰号“四天王”的都尉李养纯投降。

    郑芝龙人在大员,迄今为你收到的消息就这么点。信息延误的有些大,却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可就算如此,中原大战的局势都也叫他有些懵逼。

    之前他可是判定李自成会大大占优的,怎么现在还有大将要投降了?

    孙传庭、洪承畴真就那么猛吗?封建时代的明军将士在二人的领导下就真的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时代的sehuizuyi战士?

    不给军饷也干仗,吃糠喝稀斗志旺?

    搞鬼呢。

    就大明的情况,如果换郑芝龙坐在崇祯皇帝的位置,在孙传庭引兵收复河洛之后,他就会立刻叫停,不会再叫他们继续南下汝州。

    洪孙二人手中的牌面可是大明朝最后的底牌了。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吧?

    西边守住河洛,东边守住开封,再叫中原总兵官陈永福这等悍将引兵驻守许州(许昌),暂时的安定下中原的局面,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便是要打仗也要等来年钱粮收到手了,再谈兵事。

    就现在国库里空荡的可以跑马的时候,还指望着洪孙两人手下的大军能再接再厉发挥出sehuizuyi的核心价值观,勒紧裤腰带的来为老朱家卖命厮杀,除非天上落馅饼了。

    虽然对李自成的不争气还有些小目瞪口呆,但郑芝龙对李自成的最终胜利还是坚定不动摇的。

    倒是这关外传来的消息给人以极大的惊喜。

    林庆业他知道啊,一个能羞煞无数明末士大夫的朝鲜人。就是那崔孝一和独步和尚他也都有耳闻,历史上的崔孝一在崇祯墓前绝食七日七夜而死,叫人挺唏嘘的。

    可沈器远是谁啊?郑芝龙表示自己真的不知道。

    但是,现在他知道了。这是一个在朝鲜政治版图中拥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是一个绝对的实力派,更是一个很坚定的亲明派,他的身边围绕了一大批有着相同的理想抱负的朝鲜士大夫。

    可以说,这是一个中国的老朋友、好朋友。

    但郑芝龙现在也都能肯定的是——这沈器远的筹谋一定没有成功!

    后世的网络上,有一阵子曾兴起了一股“大明爸爸朝鲜儿子”热。原因,一是为了嘲笑当时膨胀的都不要脸了的思密达国那颗不知羞耻的‘虚荣心’!二是为了嘲讽思密达国对灯塔国的狗腿。

    以至于,大明是朝鲜的宗主爸爸,朝鲜举国上下对大明都满怀忠诚,这个印象刻进了不少人的心底。

    证据很多么,比如朝鲜王宫内的大报坛,比如朝鲜王室长达二百年的对大明的秘密祭奠,比如朝鲜士大夫长久以来对满清的不耻,表面上采用清朝年号,但暗中依然采用崇祯年号,称呼清帝为胡帝,等等!

    所以郑芝龙就清楚的记得,明清交际时候的朝鲜国王是个很识时务的,见满清的确打不过就乖乖的改换门庭,认了鞑子当爹。以至于王室声望大坠,到他儿子继位后,为了重塑人心,就高举着北伐满清的大旗,以防御日本为由大力扩军备战,结果引起了满清的警觉。顺治帝下诏斥责朝鲜国王,罢其用事大臣。发生了朝鲜历史上很有名的“六使诘责事件”!

    所以,甭管发生多大的变故,若无外力插手的话,现在的朝鲜王李倧都会平安无事的,继承朝鲜王位的人爷依旧会是他的儿子。

    沈器远和他所举的怀恩君李德仁绝对不会得好的!

    郑芝龙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理清了所有的头绪,于是,他决定在这当中插上一手。

    甭管沈器远的筹谋在历史上是如何的,郑芝龙现在都不愿意看到他倒霉,因为这个沈器远是屁股坐在中国这儿的人。

    他和他身边的一群人都是朝鲜国内坚定的亲华派,这要是被一网打尽了,损失可就大了。

    哪怕此时的中原在朝鲜国内永远不缺追随者,可想要再找出如沈器远这样的大拿,可就困难的多了。

    他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现在已经是九月了,澎湖传来的信报,郑鸿逵已经在积极的寻找决战时机,这一点上,荷兰人也是如此。

    如此,两边都有了决战之心,可以预料的到,二者决战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郑芝龙不信自己澎湖的水师会打不过荷兰人。在双方的主力战舰数量相当,辅助战舰却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郑军水师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东南的局势应该不会有任何计划外的改变。等到明年新春,他会腾出身来,带领一部分兵马北上。

    崇祯十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