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永寿点了点头,抬头望见窗边已经月上梢头,又见潘贵妃这段日子忙得形容憔悴,两只眼睛都有了黑眼圈,忙劝道:“二姐,你先去歇息吧。你明早还得上早朝,这事可耽搁不得。”
潘贵妃笑了笑,道:“行,那我先去歇息了。爹爹也早些休息吧。”
“哎,我不急,我不急”潘永寿摆摆手笑道,他上了年纪,反而睡不了这么长时间。
看着潘贵妃带着女使走远了,潘永寿才猛拍脑袋,他好像忘了告诉闺女儿一个好消息,唉,算了算了,明早再说也是一样的
………………………………
第五十九章 有救
更新时间:20130321
第二日起来,潘永寿还是没来得及跟潘贵妃分享他的好消息。更确切地说,他在后半夜就忙乎起来了,因为赵旉果然烧起来了,潘永寿给赵旉切了脉又做了针灸,忙乎完以后已经天都微微亮了,到底是年纪大了,他也挺不住眯着眼连衣服都没脱便躺到了床上,等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因为他算是个国丈,又是有官衔的翰林医官,也没有人敢打搅潘永寿睡懒觉,唯一有胆量的春芽又觉得老爷子半夜三更起来给赵旉瞧病,忙活了一晚上累坏了,便也没去叫他起床,所以潘永寿就这么睡过头了。
春芽见老爷子起来了,忙带着宫女进来伺候他梳洗,潘永寿见了春芽,忙问道:“大王怎么样了起来了没有”
春芽笑着点头道:“起来了,本来还嚷着要去延福宫见官家,可是浑身实在酸痛,头也还有些晕,摸着却不怎么发烫了。”
潘永寿点了点头道:“看来还有一些寒气没发出来,我等会再去煎副药。”
“外公。”赵旉小同学眨巴着眼睛站在门外看着潘永寿。
“唉”潘永寿忙裂开嘴笑着过去,低头道,“大王呀,你什么时候起床的”
“外公。”赵旉又喊了潘永寿一句,顿了顿,才看着他又开口道,“妈妈说了,让你叫我旉儿就行了,不用喊我尊称的,你是我的长辈。”
潘永寿闻言乐开了花,他家大外孙可真个懂得尊重长辈的好孩子啊
祖孙俩有伴,一起吃了早饭,睡了一个午觉后赵旉精神多了,潘永寿便陪着他一道去了延福宫看赵构。
赵构挺久没见这个老丈人了,倒是有些意外。
潘永寿给赵构行了礼,赵构躺在床上也阻拦不住。
“潘卿家今日怎么来了还要,旉儿今日未去学堂”赵构挑眉问道
赵旉早上听了潘贵妃的嘱咐,说了不能把他落水的事情让爹爹知道,此刻长大了嘴巴,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赵旉是个纯良的,还没学会怎么撒谎呢。
潘永寿见状忙道:“大王昨日吃坏了肚子,晚上有些发热,今天还未全好,所以这才没去资善堂。官家别生大王的气,昨夜大王不舒服,却还想着来见官家您呢。你看,这部一刚好,便跑过来了吗,哈哈。”
赵构闻言笑了,因为怕他的病传给赵旉,他跟赵旉时隔着屏风见面说话的,此时也只能隔着屏风道:“知道了,旉儿是吃什么吃坏了肚子下回可不能这么贪吃了。”
“嗯,呃,知道了”赵旉含含糊糊地答应着,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父子俩又聊了一会,赵构才有心思招呼潘永寿。
潘永寿坐在床边给赵构号了号脉,过程中一直眉头紧锁。
赵构苦笑了声,低声道:“潘卿家,我知道我这是医不好了的,你就直接告诉我还有多少日子吧。”
潘永寿听罢有些为难,低声劝慰道:“官家可别说这些丧气话,这病怎么会没得医治不过是臣等医术不精,没有那能力罢了。不过前两日微臣终于打听到了无求子前辈的消息,他医术甚是高明,对官家如今患的这种病症颇有研究,微臣已经派人前往真州寻找,想必不久便会有消息。还望官家放宽心,安心养病。”
这也是潘永寿想着要告诉女儿的好消息,赵构病了以后他也十分着急,跟家里的大哥还有大舅子林氏的大哥,同样是杏林世家三番几次拿着潘永寿从太医局顺出来的脉案讨论,终无结果,不过林氏的大哥倒是想起一个人来,此人就是潘永寿现在向赵构举荐的名医无求子。
无求子是这个人的名号,此人姓朱名肱,又号大隐翁,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是元佑三年进士,不过这个人喜欢自由自在、潇洒无拘的生活,不喜欢官场的束缚,当了几年官以后便辞官回浙江老家酿酒著书去了。而在酿酒写书之余,这人还对伤寒论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正值当时朝廷重视发展医学,满天下地寻找精通医术的人才,于是朱肱遂又被征为医学博士,重新回到朝廷。朱肱曾经与苏东坡交好,算着年纪,他如今也有八十多岁的高龄了。
赵构跟无求子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赵构出生后人无求子早辞官回家逍遥地继续酿他的美酒了,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毕竟没接触过医学,倒真没听说过无求子这个人。但既然是自己老丈人介绍的,那肯定是有些谱的,心底倒真是升起了些许希望,脸上也有了生气。
潘永寿见赵构有了信心,又凑趣说了几句话,嘱咐他安心养病,这才放心地告辞了。
“信王妃她来做什么”潘贵妃今日上朝听证完毕后,倒没什么大事要处理,一般的事情由政事堂诸大臣议决即可,用不着她来亲力亲为,回到寝宫后趁着空闲抓紧时间规划大宋的改革方案。
没想到近侍陈留会突然来传这样一句话。
她跟信王妃并没有打过几次照面,但是信王妃自嫁进王府后,倒是跟元佑太后走得近,与潘贵妃相比,元祐太后似乎也更为喜欢这个出身商户,嘴巴却很会讨好人的王妃,待她很是热情、和气。为了让李茵娘更方便出入大内禁宫,元祐太后特意给了她金玉带,诰申令牌,而信王妃直到准备临产时才停止了频繁出入禁宫。
但是继赵构在冬天病倒后,元祐太后也有些不太好,经常喊着头疼头疼,医官开的药吃了也不见多好,潘贵妃在百忙之中抽空去探望了几次,看着像是高血压或者脑血管硬化之类的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想着这病静养无碍,潘贵妃挂念着赵构的病和朝廷政事,就再没去过了。而信王妃却始终如一,风雨无阻。
信王妃潘贵妃隐隐约约想到了些什么,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陈留道:“带她进来吧。”看你能玩什么花样
陈留领命去了,不多会,一个娉婷袅娜的身影走了进来,盈盈朝潘贵妃行了礼,嘴角带甜美的笑容,一张脸没得无懈可击,她进来后仿佛整个寝殿平白无故增辉不少。
“茵娘好久贵妃娘子了,刚才去探望太后听说大王落水受惊了,所以便想过来看看大王。这天冷的,大王没冻坏吧”李茵娘面带忧虑道。
潘贵妃心里却在冷哼,这演技也太假了吧眼里那幸灾乐祸的笑意都没掩去呢。
“我爹爹守了一晚上,早上好多了,小孩子家家,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多谢信王妃关心了。”潘贵妃不动声色道。
小贴士:
朱肱是个颇有成就的名医,他于大观二年1108著成伤寒百问一书,不过流传到后世渐有残缺。在大观五年1112,张蒇据朱肱亲传缮本予以修订增补,终成20卷,改称南阳活人书。除此之外,还辑有内外二景图。
朱肱研究伤寒最重经络,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在用经络循行部位和生理特点解释伤寒传变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脉证合参以辨别病证的表里阴阳。他对外感热病分类命名,施以不同方药,在鉴别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
第六十章 茵娘入宫
更新时间:20130321
这人命也太大了吧这也能没事该不会忽悠我呢吧李茵娘在心里皱眉,面上却做高兴状:“那就好那就好这可真是祖宗保佑啊如今九哥病了,大王可不能再出事,这要是真出些什么事咱们可怎么办呀哎呀,我真是嘴笨,胡说八道呢贵妃娘子你别见怪啊,呵呵。”
一看就是个沉不住气的。潘贵妃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于是故作大度道:“没事,知道你是个嘴笨的,哈哈,我不会放在心上的。不过,你在太后面前没这么嘴无遮拦吧我特意嘱咐过宫人不许把这事到处宣扬的,就是怕太后和官家知道,如今连住在宫外的信王妃你都知道了,看来是哪个宫人嘴巴不严。信王妃你没不小心把这事告诉太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