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子安新传-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处战线失利之余,在不少中下级军官鼓动之下,二战后期才出现的‘肉弹’提前出现在缅甸战场上。在密布丛林植被的战场上攻击绅士味道很浓的英军,‘肉弹’威力顿增;加上英军由于空中劣势分散部署,步兵坦克更以连排为单位分散给各步兵营使用,很快就在‘肉弹’攻击下被集中起来的日军击破多路,胜利的天平再次向日军倾斜,英军不得不且战且退,向西退却。

    和历史不同,由于我的干预及中苏之间贸易往来远比历史上为大,平时往来中缅路上的中国车队早就适时‘销声匿迹’,连华侨也在外交部门的劝说之下提前闪了。当然了,总有些愚民和准备当汉奸的留下了。‘还请日寇替我清扫’,不过最后这句话我仅限于私下说说。

    缅甸和马来亚方面的双双惨败使因为本土免遭入侵而又变得趾高气扬的英国方面再次变得卑微起来,然对于香港等关键利益依旧死不松口;真是又臭又硬!(历史上42年春季就是这一幕)最终在日军的进攻下香港陷落,1万多英印及本地殖民地部队,呵呵,当然不能说全军覆没了,因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可以借着保护平民的名义逃入国军控制区。

    和历史不同,在我的干预和预测下,国府上下多认识到由于日本强大海军的攻击,即使勉强保住中缅路也将由于日海军控制印度洋东部而失去作用,并且战争的延续将导致英国必然衰弱及放弃权益,使国府变得强硬起来;即使美国驻华大使詹森从中周旋也无法溶合中英之间的‘裂缝’,结果是英国虽在缅甸部署有远比历史上强大的军力,但在同样强大不少的日军进攻下,缺乏历史上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有力牵制,英国还是很快失去缅甸大部。

    既然英国快失去缅甸了,按预定计划,我写下了‘本着牺牲自己挽救同盟’等等让政府外交和宣传部门去宣传;写完我不由得脸红,不过幸好这些话不用我亲口去说。而我自己则率领比历史上强大三倍的中国远征军越过中缅边界;然而和我预料的相同,日军的应对和法属印支一样,放弃缅北和国军相隔百里展开对峙。
………………………………

第二百三十一章 袭击

    仅仅一个多月的战斗,远东英军就丢掉了除新加坡以外的马来亚全部外加大半个缅甸而处于崩溃状态,使伦敦不得不对中日两军的战斗力重新评估。还在新加坡围攻战进行当中,日军就迫不及待不顾美国的强烈抗议杀入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只有区区几团荷兰兵、外加约6万土著士兵组成的远东荷军自然不堪一击迅速崩溃,即使有部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队的增援,日军还是轻松夺取了日本梦寐以求的石油和橡胶资源。于是到原本珍珠港应该遭受袭击的时候,除美国控制的菲律宾日军没敢招惹外,东南亚已基本落入日本手中,而在美国国内和平派的主流压力下,罗斯福居然还没‘理由’参战!相信他很郁闷吧?哈哈!

    苏德战场,41年特别寒冷的严冬还是如期而至,造成德军惨重的非战斗损失;德军普遍使用的各种合成油料普遍冻结,不但飞机坦克难以使用,甚至连枪炮也因为润滑油冻住而频繁故障,加上人员严冬装备匮乏,导致德军暂时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而由于日军主力南下进攻,历史上留在远东的百万苏军跟随原本西调的数十万大军先后跨越亚欧投入对德战场。中路德军大败,连退数百里,损失数十万才稳住阵脚。但同时南方的战局变化把我从椅子上吓的摔了下来,原因是由于我这只人型大蝴蝶导致德国对苏联进攻初期的装甲部队从原本历史上的10个装甲军(其中2个还各缺1个装甲师,还有多个装甲师缺部分坦克)扩大到12个;使原本因为集中装甲部队进攻莫斯科而暂停的南方进攻在留在南方的第1装甲集团军3个装甲军支持下得以继续进行,并且还由于苏军集中兵力挽救莫斯科方向而导致南方战线继续崩溃;结果是续西方面军主力在基辅覆没之后,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也被打的溃不成军、分散逃跑,最后是一路败退至伏尔加河一线,另一路逃入高加索山区;勉强依托河障和山地暂时稳住阵脚。

    也许是为挽回进攻莫斯科失败的颜面,也许仅仅是对美国不断以经济等手段支持英国的不满,希特勒一反历史上这一时期避免刺激美国的作法,虽未针对美军发动袭击,但却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了半个北大西洋的潜艇无限制猎杀范围,在北大西洋上肆意攻击屠杀任何国籍的军舰乃至商船,多艘美国商船甚至一条‘误闯’北大西洋东部的美军驱逐舰一起遭殃,终于给了罗斯福参战的‘理由’。在参战派的大肆宣传鼓动下,美国终于于42年2月3日对德宣战,德国于次日回敬;随后数日间双方的小兄弟们也相互宣战。不过跟历史上德国在第一时间帮助日本向美国宣战相反,日本以一些‘技术问题’为由公开拒绝德国要求的对美国宣战,和美国继续就贸易往来展开谈判。也许,日本是想消化这大半年的胜利成果,而美国则本着和历史上相同的先欧后亚战略不想立即两线对敌?

    虽和历史上已经截然不同,但我还是凭借这多年的历练感觉到一丝阴谋。所以我一得到消息就赶赴军委会调查统计局经济研究所查询(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单位,当然不是研究什么经济,而是军统情报分析单位,历史上就是这个单位首先得出日本即将偷袭美国情报并通过国民政府告诉美方的。当然美方不相信,直到珍珠港挨打后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才大力投资军统,试图共享日军情报。),果然有情报显示日军在准备强占上海公共租界等美国驻华势力,而且时间已极为临近;这是日本准备袭击美国开战的信号!

    赶紧赶回刚整修一新的半山庐官邸(真不知老蒋怎么想的?难道不知道日本只要想的话,未来几年内只要天气状况许可可以每天炸烂这座房子几次?),和我请来的随后赶到的戴笠商量几句就一起晋见委员长。

    此时的老蒋刚刚从又一轮震惊当中回味过来。先是对英国终于惹怒大英帝国而高兴,再被日军横扫东南亚打烂英军而震惊;而后是苏联从惨败到底的逆境中大翻身;最后是美国对德国宣战而对日本继续继续采取绥靖政策。如此跌荡起伏的国际政治局势使只懂国内政治斗争但缺乏国际大局政坛斗争经验的老蒋难以适从。

    “什么?你们认为日本即将袭击美国?”老蒋看完军统的情报简述后不惊失色。

    戴笠看了看我并不言语,我只能代表了:“是的,雨农和我都认为日本即将以袭击方式对美开战。”

    老蒋沉默不语,思索一阵又问:“如果子安认为属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整理一下后立即发给适之先生(胡适,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由他尽快转交罗斯福总统。”见老蒋犹豫,我只能补充到:“如果姐夫认为以政府的名义不妥的话,我可以以个人名义,反正我和富兰克林还有些交情。”

    “那好,这种事毕竟真伪难辨,私下里说说无妨,以政府名义递交则有些过分了。”

    “是。”我辞出,在秘书处跟陈布雷商量几句,又夹了点私货进去后,请他发往华盛顿。

    忙完后我折返去看三姐,却不想老蒋已在,相见之下不免又谈及日美开战后国际局势。

    “姐夫不应将美国参战的形势故意过高,美国毕竟处于和平状态,工业转入战时轨道需要时间,军队扩编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重武器生产更需要时间,估计43年下半年才有局部反攻的力量;美国真正发挥战力还要等到44年。。。现在开战,必然是日军攻占菲律宾,打垮西太平洋美军的结果。”

    “那日本会不会在此之后再次进攻我们?”不等老蒋开口,宋美龄就焦急的询问。

    “暂时可能性不大,毕竟日本陆军这几年在大陆上伤了元气,这几个月大胜又是以海军为主,陆军难以单独再攻内地,等日本吃下菲律宾上半年就过去了;我估计下半年日本还是以消化成果,局部进攻为主,目标可能在东印度东部至澳大利亚北部这一带。”

    “美国会一开战就惨败?跟英国一样?”

    “是的,姐夫。您是知道的,美国陆军现在刚开始扩编,实力微不足道,在远东也就驻菲律宾一个殖民地师和驻夏威夷2个步兵师;美国海军虽然强大,但分出近半在大西洋对付德国,光凭太平洋舰队恐怕不是日本海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