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
孟夫子被紫衣男子驳斥的半天没说出话来,冷汗直冒地孟夫子,用颤抖的右手指着牌匾道:“笔法峻峭才能显出庐山的高险!这又有何错之有?”
“高险?庐山虽是名山,但并非以高险著称,高不及泰山,险不及华山!庐山峰峦叠嶂雄踞九江,因此不在于高险,而在于雄!”
“应当用正统的汉朝隶书,古朴无华,才能衬显庐山的雄伟!孟夫子,难道这不是败笔中的败笔吗?”
嘶!
孟夫子跌坐在一旁,已经是无言以对。在场的众位学子,也是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方才还说别人不懂书法,如今人家谈谈而谈道出书法三大败笔。即便是再愚蠢的人也能看得出,眼前的这位紫衣男子是位书法名家。
“这就是尔等,口口声声所言的正统国学?”
孟夫子赶忙起身,颤巍巍的拱手以礼道:“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在下吕胜,不知孟夫子有何指教!”
“指教岂敢,老夫孟百谭浸**法一生,自以为书法大成,如今看来也是井底之蛙!”
孟夫子十分汗颜的微微一叹:“既然阁下指出老夫三大败笔,定然是身怀绝技!可否留下墨宝,也让老夫大开眼界?”
名唤吕胜的紫衣男子,看了孟百谭一眼,随即摇了摇头:“人相轻乃宋人之陋习,孟夫子如今已度过大半残生,却依旧没能看开!难怪如此人才凋零!”
吕胜岂能不知孟百谭的用意,这明为大开眼界,实则是为了找回颜面。若是吕胜写的与他水平同等,孟百谭也能轻易地找回些个人颜面。
“既然孟夫子好胜之心不死,那吕某就却之不恭了!徒儿,笔墨伺候!”
说话间,跟随吕胜而来的徒弟,已经从随从的手中接过一个精致地书箱。待此人轻轻打开书箱,便看到里面有层层小格。
每一处小隔板都有其独特用处,里面工整的摆放着笔墨纸砚。
片刻功夫,吕胜的徒弟就已经将所需之物摆放停当,恭敬退后三步:“师傅,已经备妥!”
吕胜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随即稳如泰山地坐了下来。这时孟百谭一瞧笔架上的毛笔,不由大吃一惊,倒吸了一口凉气自语道:“笔头用到有墨光,非三十年的功底,绝对达不到这个程度!”
又见案头摆放的一方砚台,又是吃了一惊:“端州紫云砚!”
“不错,所谓端州石工巧入神,跨天磨刀割紫云!端砚本就名贵不可多得,这紫云砚更是砚中极!此砚台,乃是唐朝柳公权所珍爱之物,如今已有四百年了!”
嘶!
柳公权何许人也,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颜真卿齐名,称为一世之楷模。柳公权在唐代元和以后书艺声誉之高,或世无第二人。
吕胜拿起毛笔,蘸足了墨水便在纸上缓慢的写下‘庐州国学’四个大字,每一次落笔犹如千斤压顶,每一次提笔却犹如翩翩鸿毛……
待吕胜写完之后,便起身站在一旁听由孟百谭点评。
此时的孟百谭,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自身的震撼。
孟百谭微微的来到近前垂目观赏书法,赞叹道:“书法到达这个境界,不知要用……要用掉多少个寒暑,写秃多少支笔,磨穿多少块砚!”
吕胜的徒弟,一指孟百谭冷冷笑道:“我师父号称铁划银钩,又岂是你能比及的?说什么蛮夷之地不懂书法,殊不知我大金国才是化之正统!”
“你!……”
在座的众位学士子,虽然很想驳斥,但是如今连孟老夫子都已经败下阵来,他们又有什么资格作为反驳?
“江山代有人才出,当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孟百谭失魂落魄的跌坐在一旁,似乎瞬间苍老了十岁!
吕胜拱手冷笑道:“既然孟夫子无言以对,那在下就要了你这书院牌匾!”
话音刚落,便由几名随从来到飞檐下,将悬挂的牌匾摘了下来!此举虽然过于妄为,学子中也有不少人义愤填膺欲要上前阻止,但是却被孟百谭呵斥了回去。
所谓技不如人,就应当有此结果,即便此刻护住了这块牌匾,也不过只是一块没有用的牌匾。古人对名誉以及信用看得很重,尤其是自负读圣贤书的人。
身可死,但气节不可丢!
吕胜师徒的离去,没有人上前阻拦,讲学堂里死气沉沉极为安静!吕胜坐在一旁,喃喃自语道:“白鹿洞书院,从此绝矣……”
岳麓书院,讲学堂!
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之为君子六艺,人读书不单单只是读书,发展到了当下也是讲究全面发展。
此时在讲学的会场里,音律大师姜夔正在首席抚弄古琴。姜夔不过三十余岁,既是诗人也是有名的音律大师。
即便是京城的教坊司首席乐师,也曾受教于姜夔的门下,可谓是当今音律一派的宗师!因生性散漫不以此为专业,故而不愿入宫为官。
姜夔在上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双手轻抚琴弦,弹奏的如同行云流水,一曲《高山流水》让人听的是如痴如醉。
曲毕,四周一片死寂,直到过了三个呼吸的时间后,在场的学子们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待掌声渐渐平息,却有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琴声宛若天赖,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然而却未有达到极致,实乃憾事!”
第一更,求支持撒!票票砸我我!)
………………………………
132。第132章 八大书院
当姜夔与众学子循声望去时,为首的十多名随从,抢先闯进了学堂。随后只见八个人抬着一座黄缎大轿,另有七八人前后拥卫停在门口。
紧接着从轿中走出一名女子,虽是汉人装束,但女子不太熟练的汉话,却让姜夔眉头微微一皱。
看了一眼身着宋人服饰的女子,沉声问道:“听口音,这位姑娘应该不是汉人……”
“姜乐师果然对音色极为敏锐,不错,小女子纳合仙儿,此次从金国远道而来,就是要向姜乐师讨教一番!”
女子随即冷冷轻笑,带有挑衅的口气道:“只是不知道,姜乐师敢不敢应战?”
姜夔闻听对方是金国人,初是一愣,但随即却摆了摆手道:“音律乃是一种旁门才艺,又岂能登得大雅之堂,更别说什么比试了!姑娘,请回!”
“小女子听闻宋国单论音律,姜先生地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如今看来,也是名不副实!连比试都不敢应对之人,已然侮辱了这份名誉!”
“宋国的人,看来都是这般的懦弱不堪!既然姜先生不敢比试,那小女子就不打搅阁下沽名钓誉了!”
纳合仙儿说完,便背负双手欲要转身离去,不过走了几步却回转身来,嘲讽笑道:“岳麓书院,不过如此!”
此话一出引得现场顿时哗然,在座的学子纷纷起身斥责这写不知礼数的金国人。
就连姜夔此刻也坐不下去了,方才只是寻他比试琴技,他大可以不予理会。但是如今这不单单是他自己的事情,而是岳麓书院的荣誉之争。
“姑娘如此咄咄逼人!那姜某接下你的挑战!”姜夔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负手而立冷冷的看着对面的年轻女子。
“好!痛快!”纳合仙儿随即轻轻挥了挥手:“摆琴!”
紧接着便有人从轿子中取来琴盒,缓缓打开之后,一把古色古香的素琴呈现众人的眼前。姜夔抬眼一瞧顿时惊愕当场,指着那裂痕斑驳的古琴失声道:“这莫非就是……”
“姜先生猜得不错,这就是失传两千年的古琴‘绕梁’,虽琴身碎成数段,多番收罗拼接仍有缺损,但却不失原貌!”
纳合仙儿的话让姜夔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是音律大师,自然知晓绝世十大名琴的故事。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实就是有这名为‘绕梁’古琴有关。
琴声悠扬可三日不绝,这就是此琴的得名的缘故。更新最快最稳定不过后来被碎成数段,从周朝延续今日已有两千余年,更是连古琴的残片都难以寻到。
没曾想到,如今竟然有人搜集到了这古琴的残片,并且将其拼接到了一起。姜夔不知道这时隔千年的琴身为何没有腐蚀成灰,但是观其这裂痕斑斑的琴身,应当不会有错……
其实是姜夔大惊小怪了,尸身都可以千年不腐,试想一块木头若是有人特意保存,也未必不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无论这纳合仙儿所持有的古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