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帝国-第7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人真正去思考了……”

    “宗法文化本身是一种等级压迫的文化,可以适用于中古之méng昧时代,却不可行于人xìng解放之时代……今时今日,如果重拾这一套宗法文化,继续打造一个尊卑上下分明的等级社会,纲常lun理治国,继续提倡‘爱有差等’,以宗族文化治国,无视人xìng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时代大cháo,就必然背离中华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以人为本,则国家也必然重蹈覆辙,再陷治luàn循环……我华夏自先帝开基至今,国势蒸蒸日上,靠的便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了中庸和仁恕的jīng神,以开放,理xìng和客观的jīng神对待一切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以博爱,平等,自由之理念,行中庸仁恕之政……”

    …

    紧接着,北竹笔锋却又是一转:“回顾历史,我中华传统文化,虽一步步把儒家提倡的‘推爱’和‘sī爱’推崇为主流,但先秦百家之学中却并非没有博爱的火huā。墨翟主张‘兼爱’,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强调的‘爱有差等’。墨家提出了‘兼相爱,jiāo相利”,已经触及到了以公平的利益分配实现博爱平等的思想领域……盖因墨翟本人出身平民,故而其思想更多主张平等博爱,而今日之社会,正需要此等平民思想之宝贵养分。”

    “墨子曰:’……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而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这表明,墨子认识到爱有现实xìng的一面,反对空谈道德,主张把把爱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爱必言利,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但反对儒家提倡的‘爱以差等’,反对把亲疏远近作为差别之爱的基础。‘jiāo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反对以sī爱为基础强调sī利。”

    “在墨家的理论中,义利是彼此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自爱和兼爱也是一体的关系。墨子反对阉割人xìng,反对人xìng本善,而是相信道德需要以利益关系的调整为基础,兼爱和互利而非礼教秩序才是社会和谐的根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xìng关系中,在这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社会资源分配体制之下,天下才能实现和谐与富足,也就可以实现不同成员间的博爱。是故,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yù天下之富,而恶其贫;yù天下之治,而恶其luàn,当兼相爱、jiāo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可见我先秦时代,平等博爱思想早已提出,无奈当时统治阶层纷纷采取法家的愚民思想,汉武又以儒道法合流为经学,‘定天下于一尊’,愚民宗法**文化从此大兴,sī爱泛滥,而墨家平等博爱之jīng神渐渐埋没矣……”

    “西方思想启méng之人生而平等,人生而自由,社会契约理论,早在chūn秋时期,即已被墨家提出。墨翟在《墨子?法仪》中提出,‘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在墨家理论中,人生而平等,并受权利于天,乃是天赋人权。而墨家的‘兼爱’思想也正建立在这种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的基础上。《墨子?经说上》指出:’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非若爱马。’在这里,墨家提出人本身就是目的,而非手段,正所谓以人为本,中庸仁恕。”

    “《墨子?尚同下》提出,‘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百姓为人。’,也就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不存在统治者的,百姓都是平等的自由人。而在《尚同上》中墨子又指出,由于无政fǔ状态导致‘天下之luàn’,人们‘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可见墨子在平等,博爱,自由的理论基础上,公开提出了人类政权组织原本基于民主推选,基于社会公共契约的理论。”

    “……墨家重视科学实践,并提出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其义利相辅相成的观念也体现出了这种辩证客观的jīng神,这正是中庸思想的伟大体现……而墨家坚持以利国利民为一切思想文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所谓‘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主张天下为公,正是仁恕jīng神的体现。而墨家之中庸仁恕,核心便是以人为本……”

    “由此可见,儒学也好,墨学也好,虽然手段有不同,但内涵其实有其共xìng:以人为本,中庸仁恕……我华夏文化实乃以人为本之文化,无奈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大一统皇朝的确立,由于家天下统治阶层的利益导向最终走向了逆向淘汰,人文思想被扼杀和埋没,思想文化逐渐走向扼杀和扭曲人xìng,愚昧人文的方向,方有近代历史一次又一次不忍卒读的惨剧,使宝珠méng尘,此堪为今世之诫……”

    “中华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也好,中庸仁恕也好,这些jīng神内核,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实在需要以不同的手段加以实现。当今社会民智大开,各国争逐,稍稍行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俄国已经是眼前的例子……历史大cháo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人,由无独立人格之奴才,发展为独立进取自尊自信的公民,乃是历史cháo流,也是人xìng必然。如此cháo流,要违逆之,便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也是对华夏先祖的背叛。今时今日,理学提倡的等级尊卑,爱以差等,束缚人xìng等手段,实在已经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而墨家提倡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平等博爱自由理念,正需我华夏国民详加揣摩……”

    “以人为本,中庸仁恕,于当今时代,当以合适之手段体现。我华夏新学,贯彻以人为本之人本jīng神,以中庸仁恕为信条,以法治维护社会公正与秩序,以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一切务实而不务虚,以实践检验真理,而非以圣人之言为真理来检验实践。有了这个根基,才有了帝国民智大开,我华夏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文治武功为一时之盛。”

    “我华夏新学,今日之中庸并非因循苟且,并非无原则的‘持中’,而是客观,理xìng,不偏执,不顽固。我华夏新学一向认为,中庸即理xìng,中庸即科学,中庸即客观;所谓仁恕,也再非旧王朝的假仁假义,外残内忍,再非对内寡恩对外慷慨以昭显‘天朝威仪’。我华夏新政,对内推广教育,发展经济,建立公平之社会保障,建平等之法制和民主政治以保障国民权益,使国民分享国家成长之实惠。对国家民族之敌,我华夏新政以铁血对横暴,此对敌之铁血,即是对国家民族之仁恕也。”

    “由此可见,仁恕即民主法治,即博爱平等……中庸仁恕,就是科学与民主法治……作为社会发展的手段,非西方所独有,而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础。没有科学,则一切都不过是空谈,无非是翻炒圣人之言,说得天huā烂坠,实则毫无用处。没有民主法治,则整个社会还是要依靠宗法lun理那一套去治理,人人膜拜权力,崇拜权威,毫无思想自由,无人格尊严,既无自尊也无自信,这等愚弱之民又如何与列强虎狼之民同场较技?”

    “我华夏新学,乃是华夏文化jīng髓于新时代之传承体现,乃是融汇中外文明jīng华凝铸而成,并经受了国家发展考验,并不断进步的学说……我华夏新学,既不是古非今,也不是今非古,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一切权威不mí信,不盲从。我华夏新学,不以具体而微的圣人之言钳制思想,而以明达之理论启发民智,促使其主动思考,辨别吸收,创新进取。我华夏新学,对一切文明的成果,从不以出处而论优劣,而以其效力为准,批判扬弃,去劣存优。我华夏新学,从不敬天法祖,不以官威而决定资源分配。我华夏新学,不定一尊于己,不以强权而毁弃其他学术。”

    “我华夏之政,并不盲从西方,更不附会前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