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帝国-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日本方面提出五千万美元的赔款约定,结果中国外交部的一位年轻干员颜惠庆轻飘飘地甩过来一句“日本的四千万人,一个人才值两块日元”,当场把日本代表气得暴走。

    因为“使日本国民受辱”,日本谈判代表团中的几位年轻人当场就要切腹谢罪。日本谈判代表内田康哉赶忙解劝。代表天皇列席的伏见宫贞爱亲王也有些挂不住面子,当即提出暂休,随后和日本代表团成员密谈。

    再恢复谈判之后,日本方面一改之前的低姿态,上来就是异常恳切地谢罪,并“请无论如何接受不少于十年五十亿美元的赔款,以显示日本的诚意”。

    这个数字连中国方面也吓了一跳,讨论了一下之后却是直接拒绝。

    最终方案还是中国原来提的二十亿美元,不过期限延长到二十年:

    构成:

    中国领土上损害的财产和人员赔偿,总计十亿美元。

    中国支付的战费,总计九亿七千万美元。

    中国出兵日本,平叛,维持占领行动已经支付的费用,总计三千万美元。

    一共二十亿美元。

    这个时候,日本人反倒来了精神,一再恳切地表示“五十亿,拜托了,日本值这个价”。

    中国方面自然不是发善心。

    大家心里明白,日本人高姿态的背后除了表忠和卖乖,也是摆明了还不起。到时候中国也没什么办法。与其定一个天文数字,让日本耍赖,还不如定一个比较靠谱的赔偿金额。

    用郑宇的话来说:“日本都是我们的,赔多赔少有什么所谓?搞太狠了,对大局未必有利。”

    就这样,最终定下了二十亿美元二十年付清的方案。

    十一月十二日,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中日友好商务合同》,日本政府以九州岛,四国岛的一切官营资产和土地,以及国内各项税收为抵押,从中国借款两亿华元,用于采购中国的工农业物资,满足日本国内消费需求,以及工商业的原材料。

    凭借中国农产品的涌入,日本政府勉强满足了“配给制”的供应,国家的局势也开始稳定下来。因海路断绝,原材料匮乏陷入停产的工商企业,又获得了充足的血液,不过很多厂家生产的方向已经转向民品。原本的统治经济,已经由东京政府转向民用品导向,统筹规划。

    此外,中日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双边关税互换协定》,也就是两国政府分别把自对方国家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官方形式进行互换,再以出口退税补偿给出口企业,也就是事实上实现了零关税,自由贸易。

    这样一来,日本愈演愈烈的工商萧条和失业情况也顿时出现了转机。

    十一月十五日,由于德国“斡旋有功”,日本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协议,以德国提供十年期总计五亿金马克的低息贷款,并一次性提供两亿金马克的租借费为条件,日本政府将佐世保军港租借与德意志帝国,租期九十九年。当然,这些金马克统统都作为战争赔偿被中国占领当局毫不客气地收走,不过也给日本方面增加了两千万华元的低息贷款用于购买中国机器和商品。

    德皇当即开始组建“远东舰队”,英国政府对此表示关注,并向日本政府提出“利益均沾”,日本政府的答复很简单—“请咨询中华帝国政府”。英国方面马不停蹄地找上中国方面,提出“德国人能得到的,作为盟友的大英帝国也应该得到”,中国的答复也很明白:请询问日本方面,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不反对。英国人就这样在两边跑了几个来回,依然不得要领。日本新任外相近卫笃磨被英国人逼急了,干脆提出“再逼迫的话在下只有切腹”,英国人最后也没了办法。

    十一月二十日,中日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日友好合作条约》,宣布中国将无限期承担起对日本政府的“督导”责任,直到中华帝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均认为日方已经无须接受督导为止。

    在督导期间,中华帝国政府将对日本中央及各县,各市派出各方面的“督导员”,监督指导日本政府的改革与日常运作。中华帝国对日享有驻军权,探矿权,于日方合作开采权,自由开办工厂和购买土地的权力,中国企业,商户,国民,在日本享有等同于日本国民的一切经济权利,并且可自由往来,居住,通商,办学。

    中华帝国将指导日本政府在政治体制,军事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组织体制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提升日本国民福祉,促进东亚友好和共同发展为目标,建设新日本。

    条约的签订,让日本各界,从精英到底层民众都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之前的空前乱象,让这些人都产生了难以遏制的恐惧。既然战败已成事实,中国人也已经控制了日本,能保住国体就好,至于改革……早就听说中国人过得不坏,这么多年大量的国家资源用在军备之上,到头来还是惨败罢了,既然如此,干脆转向民生建设,对国民不也是好事?

    在皇室和公卿的授意之下,以伊藤博文此前的老班底“政友会”为首,国会开始了“修宪”的筹备,准备按照中华帝国督导提供的“大纲”,彻底修订日本宪法,以契合中日友好提携的“新局面”。

    按照新宪法,日本帝国将改名为“日本国”,采取君主立宪体制,天皇万世一系统御国家,而民意也将得到充分尊重,达到天皇受民意于天的状态。

    在日本宪法中,把中日友好,接受中国之督导,中日经济提携,外交一致,致力建设东亚新秩序的原则明确纳入。此外,宪法中还规定,为了确保日本文化传承,正本清源,日本教育必须以汉学为必须和首要之学科。

    不得不说,日本是个很奇妙的民族。

    器小易盈,一旦得志,简直就在自我膨胀之下变成毫无底线的野兽;可一旦被彻底打败,又会对击败自己的强者顶礼膜拜,驯服得如同羔羊。

    两次击败日本,现在更歼灭日本海陆军,俘虏天皇,登陆日本的中国军队,在日本,已经成为了神の样。

    第一百五十章东亚新秩序(二)

    第一百五十章东亚新秩序(二,到网址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亚新秩序 三

    第一百五十一章东亚新秩序(三)

    在严格的军纪约束之下,中华帝国的军人们并没有进行残民和虐民,而是一切公平买卖。从中国运来的大批粮食物资敞开供应,价格……自然是随行就市。

    物资被征用,又被物资匮乏搞得饥饿难忍的日本国民,纷纷到中国开设的典当铺面和收购站用大白菜价抛售各种家传宝物。在日本人当中,一批文物贩子应运而生。这些人眼睛毒,心思活,用各种手段低价收购本国人的“真家伙”,然后加倍卖给中国官商和军人,又从这些人手里换来紧俏的生活必需品,然后高价卖给出售文物的日本饥民,算是皆大欢喜。

    镰仓时代的古董茶具,古佛经,唐朝时遣唐使带回来的中国宝物,唐朝宫廷御赐下来的物件,日本大名和公卿家祖传的名画,纷纷以低廉得难以置信的价格落入中国官商和军人们的手里。

    郑宇早就盘算好了,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等日本有勤劳致富的那一日,这些东西,每年抛出个几百件,差不多就可以把日本人兜里的钱掏出一大块。

    按照中华帝国大本营的策略,中国在日本采取了占领区货币政策,即以中华帝国印刷的“日本占领区银行票”,简称“日票”,作为有效支付凭证,强制流通。

    至于日本国库价值三千万英镑的外汇和黄金储备,早在中国禁卫军进驻东京的时候,就以“确保战争赔偿支付”的名义被中华帝国征用,装船运输到了中国,随后名正言顺成为了日本支付的第一批战争赔偿。

    这一下,日元汇率更是惨跌,日本物价飞涨,倒是中华帝国占领当局的“日票”显得坚挺了许多。一时之间,市集之内日元形同废纸,倒是“日票”极为抢手。对此,日本政府也是无可奈何,西园寺公望,松方正义和井上馨等人只好拜访日本派遣军方面,请许凡给与解决。

    许凡的对策也很简单:“既然日元不顶事,大家都认帝国信贷银行的日票,那干脆就用日票好了。等以后形势稳定下来,贵国再印刷新版日元,把日票替换回来即可。”

    日本诸位元老面面相觑,却也无可奈何。

    为了支应战费,日本政府滥印日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