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帝国-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下是白氏集团的白彩,钱是什么?钱是王八蛋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郑宇抬眼一看,正是和皇室熟极了的白家家主白彩,人称“老白菜”,自己在齐齐哈尔还住过这人的别院。

    “我白家的钱是挖山参,收皮子,熬阿胶,做药材,祖祖辈辈攒的,”白彩说着说着,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满清的时候,俺家里给宫里做药材,什么太监奴才都能踩我一脚。当今这新朝,商人翻身了,我白彩觉得自己才像个人你们都说我老白是钱篓子,我老白是怕怕哪一天官府找茬要揩油,得有钱喂饱这帮狼崽子现在我算看明白了,这新朝不兴这个,当今也好,在朝诸公,都是咱自家人没说的,我老白今天豁出去了,不能让陛下破家我……我出六百万三百万国债,三百万捐助”

    郑宇好笑地看着这人声泪俱下地表演着,心想这老爹到底安排了多少托?刚刚这态势还有点从涨停板往下走的劲头,这位老兄就蹦出来又打了针鸡血

    果然,他这么一搞,后边的调门立马又高了起来。而阎书堂则是心中懊恼,心说这怎么说的,不但花了钱,最后还落得个有些悭吝的名头有这一幕在前面,后边的人自然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吞,一个接一个地喊下来,居然隐隐有了点斗富比阔的架势

    郑宇听着也有点头晕目眩。

    谁说中国穷?看看这些人,这中国民间聚敛和隐藏的财富,到底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可中国却缺乏有效的资源调配体制,也缺乏发达的金融体系和信用机制,因此在那个时空的历史里,民间财富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成为沉淀下来的死钱,最后在反复的军阀混战和抗日,内战中灰飞烟灭,或不知去向。

    而这个时空里,皇帝从执掌黑旗军之后,就开始在辖区内改善经商环境,废除厘卡和苛捐杂税,并以自身资金和共有财产作为种子,撬动民间资本,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订单,垫资建设等手段吸引了大批民间资本投入工商产业之中。供给本身又带来了需求,通过配套的银行保险体系,民间资金被大面积盘活,利用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原本分散的资本在金融体系的调配下聚拢起来,在政策引导下投向各个产业,并通过银行为纽带,实现内部交易成本最低化,一步步形成了后来中华帝国皇室为核心,国有为骨干,财阀为血肉,中小企业为皮毛的体制。

    在这种大银行为纽带,高度集中的体制下,经济严重财阀化,康采恩和托拉斯化,甚至跨越了中国最顽固的地域观念,财阀们更多地依靠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实力派,这也就凝聚了全国的力量,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削弱了地方的离心力。

    一念至此,郑宇越发地佩服这位便宜老爹。

    有了前边这些人的高调,后边的各位财界大佬各个不甘人后,一个个天文数字被喊了出来,旁观的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仿佛这屋顶照下来的不是灯光,而是山一般的黄金山闪烁出来的璀璨金光

    旁边负责记录的财政部次长李登云乐得合不拢嘴,这一番折腾下来,少说已经发了一个多亿的国债,捐助也有了六七千万作为另一个时空一百年后的人,郑宇是知道所谓认捐有多少猫腻的,所以他分外认真地安排了一系列的记录,画押,公告事宜。

    这边抄录完毕,马上找事主画押,然后誊写员就会把这条认捐信息添加到匆匆张贴的大红榜上而且郑宇别出心裁地在上面留了大片空白,让人们很直观地看到记录的刷新情况

    李经方,祝大椿一千万的记录已经足够骇人听闻,甚至郑宇根本就没指望能被刷新。可事情偏偏就是这般有趣。

    “我魏家,认购八百万国债,捐助四百万。”一个头发卷曲,鼻梁高耸,眼睛深陷的绅士说道,“虽然在下十年前才加入中国国籍,但我热爱这个国家。这次我把财产的三分之一捐出来,只是因为我是这个国家的国民。”

    说话的音调有些奇怪,可听在众人耳朵里,却分外不是滋味。这位魏此彼,原名维茨比,是归化的犹太商人,家族早先在威尼斯从事银行业,后来业务扩展到地中海周边和英国,北欧。帝国建国后,此人居然加入了中国国籍,把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开始做起了对外贸易中的信用担保,兑换,保险,货品抵押贷款等业务,凭着在欧洲打下的根基,这人的财富如同吹气泡一样地吹了起来。至于说这人有多少钱,恐怕在座都没人清楚,只能去问总情局。众人心知肚明,这位所说的三分之一,无非是卖个乖。这位的财产恐怕还在李经方之上。

    你要捐钱给帝国,这是好事,没人反对。可说到根上,你是个洋鬼子,中国人自己的事,你非抢这个彩头干什么连沉稳老练的李经方,听了这人的话,都有点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看了看周围人的表情,忍不住就要开口说话。

    “这位魏董,在下南洋黄仲涵,”一位身穿白色华服,头发中分,风度偏偏,四十岁模样的中年人一笑,“我是陛下的学生,老师有事弟子服其劳。在下在爪哇和婆罗洲的糖厂,铝土矿,橡胶园子,这些年都是靠着老师关照。钱财身外之物,国没了,家没了,要钱何用?破家何惧之有?八百万国债,认捐八百万,我黄仲涵今天舍家为国,列祖列宗在上,庇佑我帝国千秋万代”

    他对着周围行了一个罗圈揖:“各位世兄,在下今天并非与诸位斗富,实在是家严辞世前有遗训,待国家有难务必破家报恩父命难违,各位原谅则个”

    郑宇看着这人的表演,心中也是有些佩服。这人就算是托,可这一千六百万华元砸下来,那就是两百多万英镑就算返还一半,这钱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郑宇并不知道,这位黄仲涵在另一时空里也是大名鼎鼎―著名的“印尼糖王”,在荷兰殖民当局百般打击之下仍然屹立不倒,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建源公司,资产总额高达两亿美元,乃是印尼侨界巨富。他只知道,这个时空里此人年轻的时候就在郑鹰开办的南洋大学就读,从此成为郑鹰在财界的心腹。

    当然,这人说白了不过是皇帝在海外拓展的一个棋子,是顶在前面的工具,以避免引起南洋殖民当局和欧洲列强的猜忌。用郑宇前世的话来说,其实这人算是“代持”。那这捐出来的钱,怕也一部分本来就是皇家的,剩下那些,只要跟紧皇室这棵大树,以后自然能连本带利翻着番地转回来。

    可无论怎么说,今天这彩头算是从犹太佬手里抢回来了。

    郑宇颇为赞赏地看了看这位卖相颇佳的黄家当家人,两人目光一对,各自了然,迅速错开。郑宇知道对方心里有鬼。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此人一直惦记着把女儿嫁给他而已。

    。。。
………………………………

第十三章 说敢搏谁更敢搏(八更之第四更)

    魏此彼脸色涨红,目光有些不善地看着这个横插一杠子的白衣中年,欲言又止,显然心中很是矛盾。一千六百万元的数字本身不可怕,可对方表现出来那种蔑视金钱的态度,却着实让这位精明的犹太商人心里有些打鼓。如果和对方再拼的话,很可能是最后骑虎难下,要么大出血,要么最后败退,很可能钱多花了,彩头还没争到。

    正自琢磨的时候,一个肤色黝黑的中年人走出人群,对着黄仲涵一拱手:“黄家大弟,小兄今天要得罪了。”

    郑宇眼前一亮,知道**即将到来。

    黄仲涵目光一凝,脸色落了下来:“鸿图兄?”

    “我王家是陛下提着小辫拉起来的。”云南巨富王炽长子,一直低调,外人只知道其金融,电力,矿业,畜牧,贸易等产业规模都很大,其他一概不知的王鸿图,在这一夜终于露出了恐怖的底蕴,“一千万的国债,八百万捐助,一共一千八百万。”

    他对着众人,转圈拱了拱手:“王家久在西部,可这拳拳之心也并不差过京城的诸位。王某两个儿子在东北方面军,两个侄子陆中毕业,刚下到西北方面军。我王家破家报国舍身保国,全无二话。”

    这时候,郑宇的目光却没落在王鸿图身上,而是在人群中的一个倩影上打了个转。索菲亚今晚是一身中式礼服,粉红色仿唐霓裳的晚礼服更映衬得冰肌雪骨窈窕温婉,此刻正用折扇捂着小嘴,旁边一个同样盛装的少女正低声给她做着讲解。郑宇自然认得是自己给她安排的女伴,邓潜正在读帝大的长女邓子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