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歪理。”
“我们读书没苏大哥多。左右都是说不过苏大哥。”
书院的草场上,蹴鞠嘭嘭的被踢的很高。在适应了新鞋后的他们对于这种蹴鞠方式已经很熟稔了,起球接球传球的动作也更像是个职业选手,这些苏进都看在眼里,并且不断的根据着他们的进步而调整训练计划,总之……要做到在十号那天将高俅的御鞠队彻底击溃
“嘭――”的又是一脚臭球直奔他面门而来。
他堪堪躲过,而那些小子们也知道要他生气,所以便把那最不合群、最好欺负的李家小少爷推攮了过去,“捡球去,捡球去”那李晏人小志不小,行事说话也都是大人腔调,根本不理会苏进的眼神将蹴鞠干净利落的从他身边捡了起来。
这小子倒是拽的很,苏进笑了下,将他叫住。
“什么事儿?”
“你阿姊这两天怎么样了?”,“还行吧,你问这个干嘛。”
真是个不可爱的小子。在听到这个答复后心里也就有了个大概了,看来还是那副僵持着的老模样,难怪最近这书院都不来,看来只要他那二哥一天脑子没掰过来,这丫头也是很难有笑脸了。
虽说对于他是有些同情,但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恨之处,原本还想着火药由他当出面人摊开来给朝廷,不过现在看来这人情不作也罢,倒不如予卢俊义和周侗来到实惠些,最起码他们混开了之后苏家陈家的日子也会好过些。
“没事了吧,没事儿我走了。”、“嗯,回去记得给我带句话,让她不用放心上。”
李晏皱眉歪脑的想半天没想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或许是这书呆子和阿姊的暗语吧,于是应下了继续与陈午一众蹴鞠去了。
这岐山书院的蹴鞠场子目前是不对外开放,所以眼下只有的陈午这些人在这里训练,不过哪怕只有这么点人,但整出的声响也足以搅和的书院里不安静。那些酸儒每天见了苏进就吧唧个不停,从四书五经中信手拈来的人伦大义把苏进那是打成了个实打实的反派,要不是书院的老学谕出来调停,恐怕早就把整个书院揭翻了过来。
不过也不是没有转好的契机,随着矾楼梁祝公演的影响越来越盛后,一些已经被神化了流言同样被书院那些酸儒们听了去,礼乐修身,诗书塑性,都是读书人必修的门目。所以在听闻梁祝动听到连君王都微服下访后,是绝对的勾起了他们的兴趣。
那么始作俑者呢……
他们望到苏进身上的目光也就不像之前那么冷淡了,甚至有些刻意的接近和聊天。虽然这在苏进眼里看着还挺有趣。
“几位老先生可是想听听那梁祝的事儿?”
他一语戳破,倒是把那几个老头整了个面红耳赤,极为不自然的把那茶盏搁在错到了左手边,老脸皮是有些下不来。
……
而这几天来最头等事情还是火药的研究,眼下手已经好完全了,所以即便那才女不过来,但也不会妨碍到他研究的进度。顺便的照看一下书院那几个习练活字的孩子,自从上回给他们每人送了一套合适的小玩意儿后,对于做活字是更为用心了。这当然是苏进愿意看到的景象。
“先生先生,你看我们这样印对不对?”
还是很可爱的一群孩子嘛。
苏进把脸上的乌漆墨黑的面罩摘了下来,刚才调配又出了岔子,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好在这次他也留了个心眼。在做稀释比例的时候把桌面上其它的瓷器仪器都撤了,所以结果也就是把他连抹黑了而已。趁着这个休息的时间就过来瞧瞧这群孩子,没想到他们见了之后倒是毫无矜持的捧腹大笑起来,嘴里是先生先生的喊。
……
……
时间渐晚,苏进也回了书斋准备做一番清理,没想到刚进店门,就见这庄舟这老头正登在梯子上擦一品斋的御匾,蹭光瓦亮的。甚至是连门槛站着的苏进都是眼睛扎的生疼。
“苏家少爷回来啦……”他头也不回。
“昨儿不是擦了么,怎么今儿就沾灰了?”
“这个嘛……”他拿抹布仔细地抠着匾额四个直角里的污垢。“老头也是闲着,所以就擦擦了。”
呵呵。看来是当财神爷招待了。
也就这时候,身后有人进来,“请问……苏进苏郎君今日可在?”
苏进一回头,而梯子上的庄舟也是的回了头看,原本肃穆有汗的老脸立马就笑开了,“原来是蔡郎君,来来来,苏郎君今日在着呢。”他把外面那一身圆领士吏袍的士子从门外迎了进来,看上座儿,泡上茶儿,那热情程度即便是他也享受不到。
那士子模样俊逸有资,看着比苏进要大上两岁,头上纶着麝鹿高髻,尺长宽袖摆动着走路十分有儒气,虽然这庄舟只是个看店的门人,但脸上的礼节笑容却从未懈怠过,难怪能这么得庄舟推崇了,这些天可没少说有个蔡郎君时常过来看自己。
庄舟说的多了苏进心里当然也留意着,这人每天都来店里扬言说要拜访他,可每次都只是喝一盏茶就走,看上去没有他行为上的那么急迫,这是让他觉得奇怪的,直到如今见了这人,算是的有些恍然过来了,原来是玩的这一出,看来是真对自己感兴趣了。
“庄老爹,那苏郎君现在何处,可否代为引见?”那蔡姓子弟搁下茶,道了声谢,可不想这庄舟却是往苏进那儿一扬手,“这就是苏郎君。”
“……”也亏得他平时养气极好,不然可保不准在这个时候就爆了粗口。
他刚进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店里的杂工,因为这书生衣冠极为不整,脸上、领上、袖子都是不知哪个灶口堆里蹭来的污垢,反正看着是有悖于传统读书人的形象,不过他也是多精人心,脸上的一丝诧异很快就被欣笑掩去。
“失敬失敬,不想苏郎君竟是此般旷达,与那学府的学子可是大不相同呵。”
双方算是正式见了个面,这人作为来客,当然先是自报家门,“鄙人蔡攸,字居安,年少二十有四,祖籍兴化仙游,上月月底在矾楼幸闻苏郎君所做的梁祝一曲,当时惊为天人,如今每夜辗转反侧均是那夜场景,实在是引为平生知音,哪怕是这般冒昧来访也是顾及不得了。”
哦……蔡京的儿子,果然是个厉害人物,好在与自己没什么交集。
这蔡攸其实早有拜访之意,只不过想着突然造访颇为不适,所以也就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礼贤下士。自从蔡京倒台之后。他们蔡家子弟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如今也是靠着与徽宗的私人情分才在枢密院谋了一个待阙的书令史,但这显然不能满足他的志向。所以他广交能友,遍撒恩惠,完全放下了他士家子弟的架子,甚至连这寻常士族不屑于伍的商贾他也极力拉拢,这点他自以为要比他那胞弟高明的多,以他自己的真政治哲学来说……
多一个朋友,就是多一条出路。
而且徽宗在年后诏回一些旧官入朝辅政。蔡京……就名列当中,按着行程算,差不多下月端午的时候就应该到了。在得知这么个消息后,蔡攸对于自己的韬光养晦就更为笃定了,几乎每天都少不得宴飨聚会,可说是上达王孙贵族。下通士子寒窗。皆有人缘相识,而在最近的宴飨上,矾楼的梁祝曲可是每宴都唱,关于那梁祝的一切消息都成了宴会上少不得的话题,这自然让心思敏感的蔡攸记在心里,并且打定主意要见一回这京城里忽然冒出来的这号人物。
苏进,苏仲耕。
只是这苏进的所言所行当真与其它士子不同,也与那些商贾少爷不同。他不贪钱、也不慕势,在多番试探下也没有什么能勾起他的兴趣。完全是隐士的性子。如果说这是一个七老八十的山居野老,有这种心性倒不算稀奇,只不过这般年纪就又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
也可能是这人的城府比较深。
这些人不会轻易交心,所以蔡攸也是浅谈辄止,过多的示好只会招来对方猜忌。
“那今日攸便就此告别,它日有闲必当与仲耕促膝长谈……”他长长一揖,是十分庄重的礼节了。
这人看起来不算讨厌,也懂分寸,所以苏进也乐意与这类人交往,再说他身后是蔡京,那老头是个厉害人物,在今后北宋的政坛上可谓是风雨不动的常青树,能与这人交好,那今后对付那些硬石头或许能顺畅些。
这事儿将且就这么过了,苏进拍了怕衣袖上的灰尘,正准备去换洗的时候,忽然想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