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大将军-第1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草海使团前后只隔了一天,李落先一步回了卓城,刚到弃名楼里还来不及洗一把脸,宫里传旨的太监就到了院门前候着了,李落怅然若失,只怕这宫里堂上有着一大堆疑问在等李落亲自解惑,只是个中缘由李落就算知道,此刻也说不出口,而且说了,除非有人亲身经历,又有几人能信。

    事关重大,万隆帝难得的上了次朝。

    长明宫里,万隆帝强打着精神,等到李落缴了金令和龙凤金印,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玄楼,这是怎么一回事,你给朕好好说说。”

    李落沉吟少顷,字斟句酌道:“回禀圣上,草海联军有意议和,皇侄也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不久,蒙厥拨汗已亲身前来,议和之事应该不假。”

    群臣议论纷纷,太师狄杰轻咳一声,沉吟道:“草海议和,这背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长明宫中除了李落,没有人知道相柳儿议和的真实原因,不过这个原因眼下却还说不得。

    “草海诸部突然议和,无怪乎两个因由,第一是草海诸部内有隐患,北府之争已无力久持;其二就是他们有一件比南侵北府更重要的事,让草海诸部不得不另做打算。”

    “应该还有第三种可能。”门下省上卿吴忠贤躬身一礼,微微带点喜滋滋的神色接道。

    “哦,还有第三种因由?吴卿,你说说看。”

    “启禀皇上,微臣愚见,北府有亲王千岁筹谋在前,大耗了草海联军的兵力,后有九殿下挥军围剿,都在皇上天威庇护之下,想来草海犯边敌兵也得不了什么便宜,当初南下的时候只是借了一口蛮力,后力不继,这个时候怕是由不得他们不议和了。”吴忠贤恭恭敬敬的一本正经说着,万隆帝很是受用,开怀大笑,殿中诸臣大都陪着笑,纷纷附和,不过想来只有龙椅上的万隆帝才笑的真心实意。

    “诸位爱卿,你们觉得如何,都说出来让朕听听。”

    “启禀圣上,这北府战局眼下还有胶着,草海突然提出议和,恐草海异族居心叵测,依微臣之见还需多留几分余地,北府鄞州幽州不可掉以轻心,免得被草海兵将所趁。”新任少师陆游夏沉声说道。

    李落看了一眼这位新晋九卿之首的少师陆游夏,此人名声不显,曾外放徽州等地做过知州,在位之时口碑不好不坏,不高不低,没有大恶,也没有大善,一如顾陆两家的存身之道,中庸。

    陆游夏才刚进卓城不久,根基不深,虽有顾陆两家在后面撑腰,但毕竟是外来的,短时间内还没有足够的威望坐稳少师的位子。

    果然,陆游夏话音刚落,就有数位朝臣出言反驳,其中以吴忠贤最是激进,没说几句就隐晦提点到陆游夏是说天威庇护难及北地的意思,惹得万隆帝很是不喜,脸色也阴沉起来。

    陆游夏吃了一惊,连忙补救,李落冷眼旁观,不在卓城身临其境就不知道这朝堂背后的权利纷争,顾陆两家先有司马顾怜影,又有少师陆游夏,九卿其二皆在一家之中,不过再瞧着朝堂上的模样,只怕后宫那位贵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好了,别说了。”万隆帝一挥手,群臣噤声,万隆帝看着默不做声的李落和声问道,“玄楼,你刚从北府回来,朕想听你说。”

    “草海议和,对大甘而言无非就是两个选择,答应和不答应,答应便议和,不答应那就再战,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个选择。

    。。m。


………………………………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大殿议事

    不过在决定之前,还请诸位大人群策群力,想一想草海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议和。”李落依诺不能泄露天机,唯有用这种隐晦的方法提醒一二。不过李落还是高估了万隆帝的耐心,万隆帝在意的是天下太平,至于背后的原因万隆帝可不关心,连带着诸臣投其所好,谁又愿意给万隆帝添堵呢,没瞧见少师陆游夏就只说了一句便歇在一边不敢吭声了。

    “父皇,依儿臣看定是那些草海贼子力有不逮,草海兵将善骑射,但不事农耕,粮草诸物多有短缺,初时声势瞧着凶猛,不过后劲未必能够久持,如果不议和,最后泥足深陷的必是他们无异。父皇内政修明,知人善用,我大甘地大物博,岂是区区草海能及,这个时候收手也在意料之中。”纪王李玄郢谦逊说道。

    这位诸子之长的身骨清瘦了许多,神色之间也沉稳了不少,燕丹枫谋反一事李玄郢没少受到牵连,此刻在卓城如履薄冰,纪王的身份地位一样岌岌可危。不过李玄郢能转危为安的情由李落也想得出来,若不是万隆帝首肯,李落亲自传信压下燕霜儿入都城述职的事一时半刻不会有人再提起,废了纪王,那是当着天下人的面扇了万隆帝的一个耳光,万隆帝好颜面,捏着鼻子也得吞下这个苦果,要不然当初李落前往蜀州之时,万隆帝也不至于闭门不见,只给李落留了一块天子令符。

    万隆帝轻轻点了点头,纪王此言颇合胃口,内政修明先不说,万隆帝可一向对知人善用这句评语自得的很。

    “依皇兄的意思,是继续在北府用兵?”慧王李玄泽轻笑一声道。

    “这自然还需诸位大人商议裁定,是战是和,我大甘想也不怕了区区草海。”

    慧王一笑,不再多问,说了等于没说,如今这位兄长可是谨慎的都有些过头了。

    诸臣交口称是,李落懒得开口,当初卓城敲响震天钟的时候满朝文武面无人色的模样恍如昨日,事到如今,还能有几个人记得当初惶恐不安的模样。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察觉到奇怪,中书省上大夫茅雄义踏前一步,直言进谏道:“皇上,微臣恐草海议和一事另有古怪。”

    “古怪?什么古怪?”

    茅雄义看了一眼淳亲王李承烨和李落二人,沉声说道:“自古提议议和的都是势弱一方,微臣斗胆,北府战事明面上实乃大甘处于劣势,草海势盛,大可静观其变,如今突然提出议和,而且竟还要送人和亲,这就更奇怪了。依微臣愚见,议和一事不能急于一时,草海使团明日就到卓城,我等以国礼相待,安抚草海来使,暗中调查议和一事背后的玄机,免得被草海诸部蒙骗。”

    提议中规中矩,倒也有可取之处,所谓忠言逆耳,听起来就不怎么样了。

    “茅大人,此言差矣,正因为草海势盛,提出议和更显诚意,如果我等鲁莽探查,一旦被草海察觉,只怕会恼了草海,到时候彼此都不好看啊。”司空仇自省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说道。

    殿中有人嗤之以鼻,这是什么歪理,还能把胆小怕事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殿中诸臣大约分了四派,一派主张议和,平息战火,让北府诸州早日休养生息,这一派以纪王李玄郢,司空仇自省为首;另一派主张谋定而后动,一边议和,一边探查草海意图,随机应变,倘若草海别有居心,也不会措手不及,这一派算是稳重派,附和之人最多,以慧王李玄泽,晋王李玄悯为首,太傅凌疏桐,少傅许归,冢宰章荣政等人都有这个打算。还有一派不答应议和,继而对北府用兵,收复失地,将草海逐出大甘。说话的人大概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但草海诸部南侵,首先想到议和而不是驱敌,如果连这点血性都没有才是最大的悲凉。所以主张再战的人也有不少,以少保应冠旗,英王李玄慈和宗伯杨万里等人为首,慷慨陈词,争论不休。

    李落瞥了一眼一脸复杂纠结的李玄慈,暗自好笑,英王心里的定议多半还是倾向于议和的,不过英王与大甘将领亲近,自当以兵家霸道立己身,不得已只能出声言战。还有一派保持沉默的中立派,不言战,不议和,只是听着殿中群臣争辩。这一派就有李家淳亲王父子,还有太师狄杰。淳亲王不说话是因为北府的战事已经让李承烨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不愿说,不想说,早已和李落形同路人。李落不想说话倒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觉得有些累而已,而狄杰却还在等李落说话。

    殿中众臣各自据理力争,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三分心思用在唇枪舌剑上,七分心思倒是用在察言观色上,时不时偷瞄龙椅上万隆帝的脸色阴晴。

    太傅凌疏桐目光一转,落在李承烨和李落身上,咳嗽两声,打断众臣议论,说道:“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说起草海诸事,朝堂上下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亲王大人和九殿下了,不如请王爷和九殿下为我等指点迷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