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世纪初的长安,连汉武都还不能完全做到号令天下,群魔乱舞的时候。侯大的真面目逐渐显露了出来,汉武却不动声色,一面是好言相慰,一面是暗夺其权。他本来拥有谏言司长的实权,现在也被暗地里移给了另外的人,他只保留有名誉席位。这个谏言司也没有什么实权,只是下面的人,如果想越级条陈事端于上,就得借诸于它之手。原来的时候,侯大就利用谏言司老大的机会,好生勒索了一番那些想靠谏言上升的人。
现在这一番人事变动,表面上和和气气的,汉武不是说这个该养老了,那个气喘太凶,总之一大堆理由,叫那些他看不上的人,都逐渐的开缺离了他的身边。只是关于侯大,他只是稍微的给剥夺了下就没有再动。
这可令侯大更加不自安。这汉武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明显是有些忌我了的,可又没有完全的对我下狠手,这使自己都闹糊涂了。他到底有什么花招呢?或者说,他最辣的手段是不是还在后头呢?这都弄得他有些寝食难安。但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过来,能维持长期不倒的局面,比别人自有胜一筹的地方。你装糊涂,我何尝不可以的?可是被削了实权,又赌场闹出门乱子,生意大不如前,这些他都认为是汉武在幕后操纵,这样他的心就越来越和汉武同床异梦了。
恰好笑面虎的父亲史大也被汉武削了司隶校尉的实权,在朝中作侍中,这样他们之间就走得越来越近。还有一般失意的老臣,看汉武的意思是不把他们都搞下去就誓不罢休的样子,于是也就慢慢的都往侯大的府上去,发一顿牢骚,同时冀求联合起来自保。
这侯大的看着门庭日盛,一贯冷静内敛的心,不免也招摇起来。而且他又想着自己与汉武的不协,这已将是无可调节了。因此他的异心终于起来更大的想法,“这何不玩一票大的。”话是这么说,他这也是藏在心底,与那些同流合污的人等在一起时,依然是滴水不漏了。自然,这也有例外,那就是与笑面虎的父亲史大,走得越来越近了。在无人的时候,他们也会讨论一些私密的话题。
后来又有匈奴使节从北方来,说是要致万世太平的,来拜参汉武,实际上是来窥虚实,这和侯少他们,暗地里就打得火热了。还有陈皇后的戚家,这侯少也逐渐联络,在朝中朝外,慢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想要联合与汉武作对来。
汉武也不是聋子一个,他对朝野内外的动态,随时的保持着警惕的洞察。他也发现了这朝中有一股暗流在集结,有可能会在某一天爆发,但他也只是暗暗布置,表面上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帝王的心思,或者于别人来说,自然可以阻止那些看起来要蔓延的苗头,但他却没有。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或者你以为这是他优柔寡断的结果,但却完全不是如此。依汉武逐渐扩大的权势,以及他越来越强大的政治嗅觉,他自然可以把那些将要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但他却没有这样作。他有更大的筹划,那就是等更多的形迹暴露,到时好一网打尽。这就是他的最终目的。他作出这样想法的时候,丝毫没觉得应该怀着一点恻隐之心,而是想着那斩草除根的快感。
这也许是注定了他成就千古伟业的原因。在他的心理,功业是大过一切的,如果谁成了他的绊脚石,他就会毫不留情的把他像稻草一样的殳去。他雄心勃勃,这伟业才刚刚开始,谁都不能阻挡他成就的决心。
侯大的布置也在同时进行。他也同样的关注着军事一块。那去西域的汉卫军统帅,和他有着极深的渊源,曾经是执弟子礼的“假子”。后来他慢慢发迹,虽说由自己百战中而来,也有侯大的暗中保举之功。侯大想着这经年过去,如果能完全的把握了他的心,这不对汉武就形成了钳制之效。
还在汉武宠信之前,他就给自己的儿子邀得了监西域军御史之职,只是还没有成行。在侯少与汝阴王闹了那一出后,侯大是火速命了自己的儿子,与当时正好往西域去的汉军一部同往。不用说也知道,当时去西域的就是从南方带峒兵回来的临风。
我们再来说一说临风,他倒是如鱼得水,两边里都当成了香馍馍。可是,在他心里,到底是效忠谁呢?现在谁都还没有看出来,但至少表面上,他作出的姿态是令两方面都是放心的。
他管着京城的治安,同时把自己的五千峒兵,给放到了城外营地驻扎,遥相策应。同时,他把一些桀骜不逊,又贪势贪财的部下,直接给法办了,下面的叫好声也是一片。这都是表面上的事情,他作得井井有条,使别人都说不了他什么。在暗地里,他却两根线在同时进行。
这长安城阴云压城,恰是在这时候,我已经到了长安城里,被关在廷尉府里,汉武准备亲自讯问一番,听说还是临风的建议。临风啊临风,你到底是为哪般来,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周围,都是匈奴的刺客林立?你这样去作,究竟出于何种居心?
………………………………
迫在眉睫
能不能明朗一些?这世道人心,一如这青山悠悠,人们于长安之间,也不隔着千山万壑。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我说过了,这一座城,我们数千年的坚守,又复守望,时光潺潺着流之而去。
这是一座心灵光烛的城。长安道上,无论官民,他们都托付在了这里,直到耄耄之年。鸿蒙开初,谁第一次叫出了它的名字?那时候,谁筚路蓝缕,却把它当作了安乐之乡?勇敢的人,他们踏上了这里,年复一年,最终开基了生命的廖阔。
长安之乡,西北和西南却遍布胡人和戎狄的战马,号角声时时吹起。那时候,这一片狼烟之上,诞生了国家的根基,人们坐拥国土,从此不再颠沛流离。
这一片山河,胡人从阴山滚滚而来,戎狄的窥伺也从来没有消停。这是一座危机四伏的城?谁也不能料定,它哪天就被沦陷了去,被游牧之民践踏在铁蹄之下。而长安之乡,长安的城,它数千年的根基已经牢牢扎固,谁也不能使它完全泯灭,那沃壤之源。
临风出了主意,叫他来我的监狱亲自审问。同时他把这个消息,飞速的报告了侯大,还有史大,长安的匈奴人,甚至西域的侯少也提前得到了消息。他们磨刀霍霍,准备着一个开刀的时刻。这时候,那游牧而居的北方,单于正在编练着他的新军。上次汉军以战车营的围裹,把他们打败,这次他吸取了这个教训。
他把自己的新式骑兵,全部配上了火龙战甲,这是一种刀劈不进的盔甲,你砍上一次,两次,都不顶事,你冲上前去,如果不知退避,反而就在这一愣神之间,会丢了性命。对于汉军的战车,他们谙悉了另一种法子,每次在进攻之前,他们都会在自上而下的地势上,掘一长壕,这样可令战车措不及防,冲进坑里就动弹不得。为了快速的掘壕,他们发明了一种专门挖坑的机械,比平常人力胜过数倍。还有装载大石的车辆,通过机械原理可以沿路抛撒,这也是为了对付战车的横冲直撞。
这都是他预先的设想,在自己家门口日夜的训练着。他把自己最得意的新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左骨侯率领。这是一个才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但却又不乏父亲的刚勇之气。他曾一个人指挥着数百骑,把东胡一个大将的数千兵马撵得狼狈而逃。这是一个不信邪的主,同时对其父亲又极其效忠,所以单于才选定了他,叫他带领刚训练起来的新军。
新军毕竟是新军,临阵对敌很重要。所以单于准备让它寻找几个较弱的对手,先开开刀。这第一仗,就指向了卢水胡,这个在南部靠近汉地,对自己不怎么忠诚的小部族。这一仗杀过去,他们对同为草原民族的弱者,丝毫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差不多把能打仗的男子,剿灭得干干净净。第二仗,他们又转向了东方,东胡被一击而败,狼狈的四处逃窜。
通过几次试刀,匈奴人充分的展示了自己新军的威力,开始把重心向汉地压来。说说汉边北地的情形因为长期战乱,这互市贸易也被破坏了。无论是匈奴边民,还是汉地百姓,生计都显得有些萧索。大部分时候,都要预备着防边,这农牧业也一落千丈,许多人的口粮,都要靠着内地运来,才算解得了燃眉之急。
唯一还算好的,当是边地军人的待遇。他们因为防边轮戍,国家不得不把府库里最好的蓄积,给拿了出来。等到敌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