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宫茯若传-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茯若闻言,眉头渐渐蹙起如山峰,沉吟道:“但那金紫光禄大夫到底只是个闲职啊,且说在朝中也说不上话。且说如今那张氏的伯父张炯便担任了要职,便是她的兄长张明伦,张泰安等人也都十分得皇上的信任,这朝廷中的要臣子几乎悉数都是她的党羽了。本宫闻言,那张泰安原本乃是泰州张氏,而张氏乃是出身德州张氏,两家原本只是同姓而已,却张泰安瞧着张氏得宠,硬是与她家连了宗。若是来日三皇子登基,张氏临朝称制,这天下随了张姓也未可知啊。”

    洪尚仪只是细细思索道:“皇后所言也是昭惠太后忧心之处,她让奴婢来探望皇后,原是想着让奴婢告知皇后好歹在这行宫呆着,至少还留着皇后的尊位,便是来日三皇子登基,您的皇后未能被废,按着宗法律例你便是新帝的母后皇太后,到时候昭惠太后自会在朝中让朝臣向新帝上奏,让她接你回宫的。”

    茯若托腮微微沉思,只是徐徐道:“若是当真有那日也倒还算好,只是依着那张氏的性子,费尽心思才将本宫撵了出来,怎肯随意让本宫回皇宫啊。怕是又要生出许多波折了。”

    洪尚仪只是凝神道:“虽说有些波折,但若是娘娘当真能以此法回宫,你与昭惠太后两人进可制衡张氏,退也可唇齿相依。也总比让娘娘在这行宫了此残生要好的多。”

    茯若只是闻了,只是淡淡一笑,出神道:“若是由着皇上眼下这般专宠于张氏,下一道圣旨来这行宫废了本宫的后位也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眼下之计唯有釜底抽薪而已。”

    洪尚仪瞧着茯若的目光深沉而明了,良久,她长长的叹息了一声,道:“娘娘的意思是让皇上渐渐淡了对张氏的宠爱。”

    茯若只是无奈苦笑道:“这事也不过是在此处说说而已,但又谈何容易,皇上专宠于她已有将近十年之久了。想必在皇上心里待得早已不比得寻常的妃子了。”

    洪尚仪只是道:“只盼着那禧皇贵妃早些颜老色衰也好,如此一来,咱们也能心安了。”

    茯若细细思索良久,只是对着洪尚仪道:“本宫想起那日本宫被送出宫的时候,在长乐宫外瞧着有一位小宫女模样的生的极好,细细瞧着都是有那张氏的几分品格。”

    洪尚仪想了想,只是笑道:“那小宫女名叫清漪,乃是贴身伺候昭惠太后的。却不知娘娘提起她作甚。”

    茯若只是冷声道:“兴许那个小宫女能解了眼下本宫与昭惠太后的困境。”

    洪尚仪何等老练乖觉之人,只是知道茯若的心思,只是微笑道:“皇后之意奴婢明白,奴婢只当回去禀告太后,请求太后做主。”

    随后,茯若只让人送了洪尚仪出去,手里拿起一串佛珠,只是缓缓念叨起来。

    洪尚仪回宫后,只将此事告知了昭惠太后,那昭惠太后卧在榻上,闻得此言,只是冷笑了半日,道:“那宋氏不愧是乃是仁惠太后的侄女,她们姑侄两人都是一等一善于揣测人心,哀家将清漪放在身边,便是为了今日皇后的念头,没曾想,那皇后竟也算到了这一层。”

    洪尚仪只是不安道:“那皇后的手段也当真是算的厉害,若是若是能让她回宫来,与禧皇贵妃斗上一斗,那太后在一旁隔岸观火,也算是美事。”

    昭惠太后只是悠闲自得道:“哀家已在筹划此事了,只要清漪那丫头争气,不消多时皇后便能回宫了。”
………………………………

第117章

    自从肃悯太子逝世,玉璃又处置了淑媛柳氏,东宫里的主子便只剩下了太子妃一人,且因着太子逝世,又接连贬黜了茯若,苏氏虽说一向与茯若不和,但眼看茯若被撵出皇宫,她心中或多或少还有有一份惴惴之气。且说茯若的母家宋氏一族又遭逢了皇上的贬黜。太子妃更是忧心自家人的安危,每日只身着朴素,也极少出户,便是偶尔出了东宫的大门,也只是往延禧宫去和宜贵妃说话,亦或是往长乐宫去向昭惠太后问安罢了。昭惠太后倒是时常宽慰她几分,又时常让洪尚仪往东宫送些赏赐来。

    过了新年,到了宣和十七年的二月初,因着询对玉璃的恩宠,张炯又升迁了大司空的官职。便是张炯的夫人高氏也晋封为了正一品贞顺诰命夫人。

    这圣旨一下,朝中便多有大臣反对。为首便是苏元昊。第二日的早朝,他只上奏劝诫道:“皇上,微臣私下以为晋封禧皇贵妃的伯母高氏为贞顺夫人大为不妥,还望皇上收回旨意。”

    朝中顿时哗然,询倒是愣了愣,才语气微有不悦道:“当今是胡来,朕的圣旨已经下了,倘若再随意收回,岂不要让天下人都来耻笑朕。且说禧皇贵妃统领六宫,又儿女双全。她的父兄也皆是朝中的肱骨之臣,为何高氏不得封与贞顺夫人。”

    张泰安只是出身冷冷道:“想必是苏大人见不得张大人一家飞黄腾达,如今瞧着眼热了,自然是要来生事的,否则皇上圣恩浩荡,奖赏有功之臣的家眷,怎的会惹得苏大人不快。”

    有些许人听了这话,只是冷笑不止,鄙夷的瞧着苏元昊半晌。随后只见上官安太傅沉声道:“方才张大人言语未免有些过了,苏大人忧国忧民之心竟被你等说的这般不堪,当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且不说贞顺夫人乃是正一品的诰命夫人之职,自开国以来,贞顺夫人便历来只封赏给皇后或是太后娘家的女眷,如今虽说禧皇贵妃位极后宫,但这大夏的皇后仍旧是宋氏。倘若皇上册立了禧皇贵妃的伯母为贞顺夫人,岂非等于宣告天下说禧皇贵妃乃是皇后了,试问,天下焉能有两个皇后。苏大人一片忠心劝解,还望皇上明鉴。”

    询闻了上官安大人的一篇宏论,只是笑了笑,淡淡道:“太傅多虑了,朕暂时倒是没有这个心思,朕只是想着太子之位空悬已久,而三皇子溶聪明仁孝。倒是可堪继承帝业的人选,朕想着册立三皇子溶为太子,因此才先行晋封了禧皇贵妃的伯母为贞顺夫人。”

    询的言语还未说完,只见苏元昊及安惠长公主的公公傅棠,二人只跪下,振声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张炯起先闻了询的立太子之言大喜,随后见了傅棠与苏元昊的举止,只是脸色大为不悦,随后只是冷冷的立在朝臣中,权且看着他们如何陈情上奏。询只是冷冷道:“溶乃是朕最最钟爱的儿子,且他又是极是聪颖,为何你们两位臣子敢来与朕相左。”

    傅棠只是陈恳道:“还望陛下明鉴,三皇子溶如今年岁尚且还只有七岁,到底年幼,且她的生母禧皇贵妃乃是嫔妃,东宫太子之位非同小可,岂可让非嫡非长的幼子做得,还望皇上明鉴。”

    询只是冷冷笑道:“朕膝下的皇子原本便只有三位,除了过世的肃悯太子乃是懿仁皇后所出外,二皇子澄乃是敬和皇贵妃所出,三皇子溶禧皇贵妃所出。都是庶出,难道还能分出尊卑么?”

    苏元昊此时接口道:“皇上,临海王虽说并非皇后所出,乃他自幼便是皇后所抚养,与嫡出无异,且他已娶亲封王,倘若册立太子,微臣私下以为,临海王最为妥当。”

    御史大夫上官谦此时出言上奏道:“皇上,老臣以为苏大人言之有理。立太子,不过立嫡立长立贤而已。倘若是皇上因为偏爱三皇子殿下而在这等大事上有失偏颇,老臣以为于国祚不利啊。”

    此言一出,只见张泰安的二弟尚书左丞张仁安便哂笑道:“上官大人此言当真是荒谬至极,大人口口声声说立临海王为太子更为妥当,但满朝文武谁人不知,临海王的王妃便是上官大人的侄孙女,若是来日临海王登基,只怕你们上官氏又能再出一位皇后了吧。”随后张仁安只向询上奏道:“还望皇上不要信了旁人的妄言。”

    上官谦闻言大怒,但又不屑与张仁安争辩,只是使了使颜色给一旁的大臣苏元任,那苏元任见了,只是对着张仁安笑道:“本官听闻张大人因着眼见张炯大人得皇上器重,便攀附过来,与他家连了宗,如此算来,那三皇子殿下还算的张大人的堂外甥了,若是如此说来,张大人的居心更为可鄙,张大人又有何种理由去指责上官大人呢?”

    询在上头听着他们争辩,只是不耐烦的吼了句:“都给朕闭嘴,朕乃是一国之君,朕说要立谁为太子,谁便是太子,朕告诉你们只不过叫你们知情罢了,接连上奏劝诫是何居心。”

    随后询又呵斥了上奏的苏,傅二人几句,便勒令退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