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洪武末年-第9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即便如此,也是相当了不起了。

    到了朱棣这里,情况就变了,不但统计更详细准确,而且分门别类之后,参考的价值也更大了。

    “大师,这次他们告诉朕,不光是总共有多少人,而且男女各自多少,年轻人多少,老年人多少,城市多少,乡村多少……这些详细的情况,全都会弄清楚,有了这次的数据打底儿,朕治国就更有把握了。”

    道衍连连点头,“陛下,这可是历代都没有做成的大功绩,真是我大明之福啊!”

    君臣两个又说了一会儿,等朱棣离开,道衍沉默了一会儿,竟然主动把朱瞻基叫来。

    “扶着老夫,咱多走一千步!我还要硬硬朗朗,再活二十年!”道衍豪情万丈道。

    而此刻的户部和内阁,正在紧张忙碌,核对最后的数据,几位阁老都显得十分凝重,他们已经拿到了初步的统计结果。

    “一万万零三百七十万!”胡广狠狠一挥拳头,“我大明子民的数量,已经冠绝历代,真是天大的幸事。”

    杨士奇接口道:“可也是天大的压力啊!你们注意到没有,光是十六岁以下的,就占了四成啊!”


………………………………

第877章 粮食很关键

    朱棣和道衍都只看到了人多力量大,好的一面。这两位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个想着开疆拓土,统御全球,一个想着苟延残喘,见证辉煌。

    可是以柳淳为首的内阁诸公,包括户部的一些人,此刻却是半点笑不出来,相反,他们全都忧心忡忡,一个个老脸拉得很长很长!

    柳淳看着这份最后的清单,他咳嗽了一声。

    “我先总结几个关键的点,大家伙跟着一起参详,看看要怎么应对才合适。”

    众人点头,柳淳缓缓道:“根据统计,咱们大明百姓的总数超过了一亿,平均年龄在三十八岁左右,这些都是好的,我提议,先给自己鼓掌,毕竟我们内阁也是有微功的。”

    柳淳说的是客气话,何止是微功,简直是功劳泼天。

    在洪武年间,大明的人口突破了六千万,上看七千万,可是由于靖难一役,到了永乐年间,又恢复到了六千万左右,甚至还不到六千万。

    到了现在,十几年的功夫,人口快速膨胀,增加了八成以上,很快就能翻倍,放在哪一个时代,人口增加,都是值得称赞的大功绩。

    而且不只是人口增加,人的寿命也提高了不少。

    别看平均只有三十八岁,这是因为婴儿潮的关系,拉低了平均值,事实上,在乡下,活过五十岁的人,已经不在少数,而且还会快速增加。

    究其原因,首推的就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宁,才有了精力生孩子,也有粮食把孩子养大。

    这就又涉及到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均田!

    百姓都有了土地,保证了最基本的生存,这才有了人口膨胀。

    至于第三点,就是这些年在医疗上面的努力。

    比如很早就推行的,消灭血吸虫,还有鼓励喝热水,兴建厕所,集中处理城市垃圾,建立排水系统……

    总而言之,靠着这些,加上多子多福的观念,人丁繁衍,迅速增加。

    这些都是成绩,谁都看得见。

    柳淳简单总结了一下,话锋一转,语气就变了。

    “根据统计,这一亿多人里面,女人的数量只有四千八百多万,换句话说,男人比女人多了五百万!这还只是一个方面,越是年轻的群体,男孩子的比例就越高。”柳淳声音沉默,简单分析着原因。

    “洪武年间,历经战乱,还有数次北伐,男丁损失严重,活下来的都是女人,在洪武年间,男人娶妻毫不费力。可是才短短十几年的光景,已经是女少男多,一妻难求!就拿现在的数量来推算,也至少有五七百万的光棍啊!”

    杨溥苦笑道:“太师,您这个判断还是乐观了,其实有些人不光娶妻,还会纳妾……”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毕竟在场的人,没有纳妾的几乎没有。

    比如胡广,比如金幼孜,家里的女人都在一巴掌以上,相比之下,柳淳都是少的。

    这只是在男女比例的一个问题上。接下来还有个更要命的事情,那就是未成年人的数量。

    “现在就有近四成了,很多家庭都有五六个孩子,个别还会达到十个以上!”柳淳苦笑了一声,“等到永乐二十年,下次统计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孩童都会长大,其中很大一部分要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最简单的一点,人口还会膨胀,到了下次统计,没准会超过两个亿。”

    还是那句话,外行觉得人口增加是好事,可他们这些人,只会脑袋发胀,愁白了头发。

    杨士奇沉吟良久,才缓缓道:“太师,还有诸位,如果还是这样增长,咱们的均田就维持不下去了。”

    杨荣深以为然,“没错,现在以江南的一些地方为例,一家能分到不足十亩良田,假使一家有五个孩子,分别成家立业,田亩就会下降到两亩!”

    两亩田!

    就算种两季稻子,产出的粮食,也不够一家三人的口粮。

    该怎么办?

    柳淳严肃道:“陛下把内阁这副担子给了我,也给了你们,咱们就要喂饱百姓,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所谓未雨绸缪,胜似临渴掘井,事到如今,我们必须要找到更多的土地,开发出更多的行业,来养活咱们的百姓。”

    “如果我们拿不出来办法,眼睁睁看着人口增加,早晚会超出大明的承受极限,到了那时候,就再也没法收拾了。”

    ……

    柳淳跟内阁的人,不断谈论着,一个个忧心忡忡。

    相比之下,朱棣那边却是喜气洋洋。

    皇帝陛下心情大好,就找了几个人,陪着他喝酒。

    定国公徐增寿,周王朱橚。

    一个是小舅子,一个是亲兄弟,倒酒的是赵王朱高燧。

    他们凑在一起,开心畅饮。

    朱橚就说,“四哥,我查了永乐大帝,发现历代的人丁,都没有大明多。在这一点上,咱们大明可就超越了汉唐盛世啊!”

    朱棣抿着嘴,老脸充满了喜气。

    “是啊,咱们父皇起于微末,打出了大明江山。朕举兵靖难,也着实付出了一些辛苦,能有今天的结果,朕心甚慰。咱们可以共享太平盛世了。”

    朱棣举起酒杯,徐增寿和朱橚一起举杯,三个人一饮而尽。

    徐增寿又道:“陛下,既然这么大的喜事,是不是该摆酒席,唱大戏,好好庆贺一下?要是内帑拿不出来钱,我愿意一力承当,替陛下操持庆典。”

    朱棣瞧了瞧小舅子,脸上都是笑。

    “看你的样子,是赚了不少钱吧?”朱棣突然幽幽道:“太子给了你多少好处?”

    徐增寿愣住了,慌忙摆手,“没有,没有的事!我怎么会拿这个钱呢!真的没有!”

    他像是触电一般的否认,更让朱棣看透了他德行!

    朱老四气得暗暗咬牙!

    好你个柳淳,好你个朱高炽!

    你们两个瞒着朕,大发利市,还把徐增寿拉进来,为了躲避朕的惩罚,你们可真是煞费苦心!

    朱棣也没啥好说的了,只能冲着徐增寿伸出一个巴掌。

    “五十万两,朕就不找你的麻烦了!”

    五十万两,就买个平安,实在是太划算了。

    “陛下圣明!”

    徐增寿发自肺腑感谢,他这个人,心情一好,就有点飘了。

    “陛下,干嘛不把柳淳请来,他可是大功臣啊!喝酒怎么能少得了他?”

    朱棣略微沉吟,因为澳洲的事情,他一肚子气,本来是想找柳淳算账来的,可现在有了这事,他也不好发作。

    只能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让他过来吧!”

    朱棣一摆手,让朱高燧去请,不多时,柳淳绷着脸进来,君臣施礼之后,朱棣让人给柳淳准备了一张椅子。

    注意哦,他的椅子是有靠背的,比徐增寿高了一截,这就是身份的象征。

    徐增寿瞧着柳淳的椅子,肚子里冒酸水,真是羡慕啊!虽然他贵为国公,却也没有资格坐靠背椅,真是人比人得死。

    “臣这些年,文不成武不就。像周王殿下,精于医术,也能造福天下,臣真是一无是处,毫无作为,简直羞愧脸红啊!”

    徐增寿抱怨着,举起酒杯,灌了一大口。

    “想想郑国公,他现在正威风凛凛,杀伐果决。当年家父可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常十万之上,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