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法有很多种,非要选择一种最不幸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坏了?
短暂的笑过之后,所有人又都严肃起来。
“敢用这种方法对付锦衣卫,说明我们的敌人十分嚣张,极为凶残。我们固然可以从战略上藐视对手,但是在战术上,必须重视,你们每一个人,甚至包括我在内,都可能被我们的对手盯上了。他们用尽各种办法,深入到我们中间,窥伺我们的秘密,甚至会残害我们的性命……”
柳淳声音平淡,仿佛在说不相干的事情。但是在场每一个锦衣卫头子都坐直了腰背,仔细倾听。
如果说只是寻常之辈,某个丧心病狂之徒,杀了一位锦衣卫百户,还不至于让柳淳说出这么耸动的话来。
既然大人说了,就代表这群人已经强大到了一定地步,甚至连大人都感觉到了威胁。
这是一个何等可怕的对手?
正在他们思索之时,柳淳点手,叫了一个叫杨浩的锦衣卫。
“你说说山东的情况,让大家伙熟悉一下。”
杨浩急忙站起,“大人,还有诸位同僚。山东曾经作为靖难之役的主要战场,南北对峙,期间民间损失很大。后来朝廷将以孔家为首的豪强发配东番岛,又把他们组织的乡勇民夫发配走了。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山东劳动力的流失。民间对于朝廷,呈现两种极端的看法。比如曲阜,兖州,这些地方百姓感恩戴德,但是其余的区域,则是觉得朝廷法令太过严苛。”
“而且……”杨浩顿了顿,“现在山东许多地方缺少足够的壮年劳力,撑不起家门。乡村剩下大批的老弱妇孺,一些帮会,甚至乱七八糟的势力,深入乡村,趁机控制百姓,积累力量。甚至出现了聚众烧香,膜拜观音弥勒的情况。”
杨浩没有往下说,但是大家伙都明白了,观音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仰,而弥勒则是未来佛,通常造反都会打着弥勒降世的旗号,元末明教就是这么干的。
山东地方出现了这种情况,很有可能表示明教、弥勒教,或者白莲教已经发展起来。
“这一点我并不意外。”
柳淳接过了话头儿,“朝廷在推行均田,消灭世家大族,瓦解宗族势力的过程中,旧的被废掉了,新的还没有建立起来。肯定会有人趁虚而入。另外围绕着运河,形成了庞大的民夫工人队伍。他们背井离乡,做工赚钱,养家活口。举目四望,两眼一抹黑。很需要得到庇护,寻求安全和慰藉。”
“因此,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卷入其中,裹挟百姓。”柳淳顿了顿,又道:“这一次朝廷改革漕运,就是希望摧毁这种可怕的趋势。如今我们的人被害,恰恰说明,这一次行动直击要害,打疼了这些人,他们在拼命反击,妄图吓唬住锦衣卫!”
“你们说,这帮人的如意算盘能打得响吗?”
众人一听,全都大笑,做梦去吧!
经过柳淳的整顿,锦衣卫的效率和严密程度,都是远超任何衙门的,更别说一些江湖人士,邪门歪道了。
不是锦衣卫怕他们,而是顾及不上罢了。
柳淳执掌锦衣卫以来,先是整顿应天的官吏,接着有迁都的时候,还有对鞑靼用兵,忙得不可开交。
才给了这帮东西发展壮大的空子,如今也到了该彻底剪除毒瘤的时候了。
“现在锦衣卫立刻分成四组,第一组,重点清查户部、工部账目,对历年涉及到运河的开支,给我仔细彻查,不光要查开支,还要查钱款物料的走向,更要追踪到每一个人。记住,是每一个民夫。”
柳淳办过了很多案子,堪称经验丰富,因此对于钱款物料的往来非常敏感。
比如在大明也存在两套价格体系,一是官方的,一是民间的。
朝廷在收税的时候,规定黄豆、小麦、芝麻跟大米等价。
也就是说,朝廷在征收田赋的时候,这三样东西,可以抵一石大米。但是粟谷、糜黍、荞郘则需要两石,高粱则是两石五。
在这种抵价过程中,自然有巨大的油水可捞。而且各地价格差异也非常惊人,南北粮价,最多能相差三倍以上。
而且在农村,老百姓不愿意接受现金,他们对纸币怀有抵触情绪。因此一个民夫,让他选择是要价值一石大米的钱,还是一石高粱。
很有可能,民夫就会把高粱抱走,可一石高粱比一石米便宜太多了,中间的差价就被轻易拿走了。
柳淳在工部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下大明的官员,除了一些不开眼的,或者狗胆包天,天高皇帝远的,已经不大会直接往兜里放钱。
毕竟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还有锦衣卫虎视眈眈。
不过这帮人很快学会了更高明的办法,在不知不觉间,就把钱弄到了自己的口袋,在表面上看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二组,就要彻查民间的资金流向,尤其是那些钱庄和黑市,他们是朝野勾结的关键所在。”
“第三组要调查清楚运河沿线的民情,准确把握老百姓的心思,要摸清漕帮,白莲教,明教,弥勒教这些人的势力,弄清楚有多少民夫卷入其中,他们能裹挟多少百姓,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次办案,不光是一个案子,而是要替朝廷铲除毒瘤,更要解决漕运问题,牵连方方面面,必须做好全面评估,要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
“至于最后一组,就是选派精兵强将,去临清,彻查火焚客栈的案子。动静务必要大,声势要做足,咱们的人,决不能白白死去!”
柳淳一声令下,整个锦衣卫全都动了起来。
许多人一度认为,柳淳阉割了锦衣卫,让这个凶名昭著的衙门变得人畜无害,不值一提。而这些人很快就会明白,自己错得多么离谱!
一个庞然大物被惹毛了,后果是相当可怕滴。
……
“尚书大人,出事了,出大事了!”
一个户部的书吏急匆匆跑到了郁新的面前,脸缩成十八个褶儿的包子。
郁新眉头紧皱,烦躁道:“出事了,出大事了!现在是多事之秋,不出事才怪呢!”他铁青着一张脸,这下面的人简直脑子坏掉了,非要弄死一个锦衣卫,不光打了柳淳的脸,就连陛下的脸也被抽肿了。
还能轻易过关吗?
“说吧,出了什么事?”
“回大人的话,一处晋商的钱庄被封了。”
“封了钱庄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些年查封的钱庄还少了,有什么好怕的?”郁新哼道:“你就该像本部一样,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书吏哭了,“大人,您稳得住,小的不行啊,小的在钱庄里存了三十万两呢!”
………………………………
第712章 户部的生财妙法
“存了三十万?”
郁新眉头紧皱,突然脸色狂变,低呼道:“是,是工部的那三十万两?”
书吏扑通就跪倒了,“大人,没错啊,就是这三十万两,小的也不知道锦衣卫的人鼻子怎么就那么灵,一下子就抓到了!”
郁新眼前一阵阵发黑,突然飞起一脚,将书吏踢出一溜滚儿。
鼻子不灵,那还是锦衣卫吗?
“你个蠢材,我不是让你早早销账了?你怎么还留在钱庄里?你活够了是吧?就算你活够了,自己跳护城河就是,何必连累别人?”
被郁新破口大骂,书吏也是满腹委屈,哭着道:“大人,卑职也不想啊!可钱庄给两成的利息,这么多的窟窿,小的不想办法填,如何能弥补得上啊?”他咧着嘴哭嚎,满肚子委屈。
“住嘴!”
郁新脸都黑了,他那天跟着柳淳去工部,就有所察觉。
别看解缙叫的凶,但他最多让大家伙灰头土脸,真正能要命的人是柳淳。一旦柳淳出手,就必然要死伤一大片,绝无侥幸之理。
既然意识到了危险,郁新就立刻应对,好在他经营多年,早就准备妥当了,好些事情都已经彻底湮没,谁也查不出来。
唯独山东的事情,乱成了一团,他实在是没有办法。
最好能让柳淳把山东的这帮人都给一举剪除,消灭了隐患,到了那时候,自己就可以安然脱身了。
他的算盘打得叮当响,可锦衣卫的速度大大超出了郁新的估计。这么快就查到了晋商钱庄,搞不好火就会烧到自己的头上,要怎么脱身呢?
郁新略微沉吟,终于叹道:“你真是糊涂,为了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