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淳没有再说什么,而是迈着大步,走入正堂,他没有坐在主位上,只是随便找了把椅子坐下,郁新跟进来,也坐到了柳淳的旁边,宋礼进来,这就尴尬了,他坐在哪里啊?
“宋尚书,俗话说苍蝇不叮没缝儿的蛋,既然解学士找上门了,你就大度一点,让他查,查不出来什么,你不是更好说话吗?”
宋礼简直要哭了。
“我说郁尚书啊,话不能这么说,这工部的事情,忙得天旋地转,北平新都还在建造,这次灭了鞑靼,北方的九边重镇都要调整,各地还要兴学,工部也要出力气……这千头万绪的事情,让解缙这么一搅合,好几天都没法安下心来,我,我实在是着急啊!”
郁新的脸同样很黑,“别光说你的委屈,身为朝臣,就应该识大体,顾大局,凡事以大明为重,在这里等着吧!”
宋礼还想说什么,却也没了胆子,只能坐下来。
柳淳微微沉吟,按理说,他这个辅国公,统辖锦衣卫,位高爵显,权势滔天。宋礼应该更害怕他才对?
但是看样子郁新比他的威风大多了,二人同为尚书,差别有这么大吗?又或者说,郁新的手段了得,能慑服百官?
柳淳略微想想,也就释然了,没什么可奇怪的,毕竟郁新执掌户部,管着钱袋子,工部做事都要看户部的脸色,人家不给你钱,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谓现官不如现管,
看起来自己这个辅国公,也有不管用的时候啊!
柳淳暗暗思量。
就在这时候,解缙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摞公文,脸上满是得意之色,迈步来到了柳淳面前。
“辅国公,请看这个!”
柳淳摆手,“郁尚书也在,你直接和他们讲。”
解缙只好扭头,对着宋礼冷笑道:“去岁修山东段运河,你额外支出了三十万两,这是怎么回事?还说没有贪腐,证据确凿,你有什么好说的?”
被解缙当众质问,宋礼眉头紧皱,将案卷拿了过来,仔细瞧瞧,立刻失声大笑。
“解缙,你真是什么都不懂!这笔钱是怎么回事,自然有真正的用途,你要是不服气,可以上奏陛下,请陛下降旨,我自然告诉你,至于你……还不配问我!”
“你!”解缙大怒,“辅国公,你作证,这个东西如此狂妄大胆,我现在就抓他去陛下面前请罪!”
宋礼把头扭到了一边,根本不说话,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你敢抓就来吧!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唉!”
郁新深深叹了口气,缓缓站起。
“大家同朝为官,如同乘一船,彼此之间,何必如此针锋相对?宋尚书不愿意讲,那老夫来讲,正好这事我也经手了。”
见郁新生气,宋礼连忙道:“怎么敢劳烦郁尚书,还是我说吧!”
宋礼顿了顿,讲起了这笔钱的去向,原来山东由于战乱破坏,征集不到足够的民夫,工部就拨了三十万两,用作在当地雇佣百姓。
“你胡说,既然是雇佣百姓,我怎么没有查到你们雇佣人数的清册?我问了工部的官吏,并没有雇佣人员,又是怎么回事?”解缙质问道。
郁新叹口气,“事情是这样的,户部也在山东有工程,主要是兴学和修路。用到的民夫记在了户部的账上。毕竟一起雇佣开支会少一些,而且人员调配也方便。我已经下令将清册交给工部,至于为什么迟迟没有入到工部的账上,这还要问宋尚书。”
宋礼连忙道:“是,是工部疏忽,我回头一定严惩不贷!”
解缙瞪大眼睛,怒道:“光是严惩下面的人就够了吗?我看你这个尚书才有问题。”
宋礼忍无可忍,“解缙,你要是一心要办我,就只管抓人,我岂会怕了你!”
他们又要吵架。柳淳突然站起,“行了,今天就到这里。解缙,你跟我去锦衣卫衙门。”
说完,柳淳就在前面快步离开,解缙出师不利,却也没办法,只能跟在后面,灰溜溜到了锦衣卫衙门。
只不过他依然不服气。
“辅国公,你要相信我,那个宋礼绝对有问题,他是个贪官污吏,只要查下去,一定能找到罪证。”
柳淳突然仰天大笑,“解缙,我还以为你长进了不少,只是没有料到,你还是个糊涂虫!”
解缙瞠目结舌,“这,这话从何来?”
柳淳没搭理他,而是走到了桌案前面,翻开了锦衣卫的统计档案。去岁流向山东的钱款之中,并没有雇佣民夫的三十万两。
“解缙,你看明白了吗?”
“辅国公,这雇佣民夫百姓,不一定要靠真金白银,有时候他们更喜欢一些粮食布匹。朝廷趁机也可以甩一些陈芝麻烂谷子。郁尚书没有花费金银,就雇佣到了民夫,这是他的本事。”
柳淳冷笑,他不想跟解缙废话了,而是立刻叫来了锦衣卫的人。
“你立刻去山东查问,就去问当地的百姓,朝廷雇佣民夫,给的是什么。”
这位百户立刻点头,“请大人放心,下官一定查得明明白白。”
他转身下去,解缙这才反应过来,他惊讶地走到了柳淳近前,声音颤抖道:“辅国公,你怀疑郁新?他,他不是你的人吗?”
柳淳深吸口气,什么都没说。
他当然不希望郁新被案子牵连进去,他盼着这些老朋友都能善终,都可以名留青史,成为一代名臣。
只不过郁新的反应实在是让他疑惑,身为一个锦衣卫,不能放过任何的疑点。
查吧,查下去,查清楚了,也就好了。
柳淳如是想到,三天时间转眼过去,柳淳突然接到了消息。
吴百户居住的客栈突然遭遇火灾,包括吴百户在内,一共十七人被烧死了
堂堂锦衣卫百户,就这么没了!
柳淳的手微微颤抖,一滴墨落在了洁白的宣纸上……这是要出事啊!
顶点
………………………………
第711章 锦衣卫惹不得
“传令,召集所有在京千户以上锦衣卫,前来见我!”
柳淳声音冰冷,断然下令。
锦衣卫瞬间就动了起来。
在柳淳的治下,锦衣卫越来越正规,办案做事,都依照大明律法,很多时候锦衣卫比起寻常衙门,还要和气。
但是别忘了,锦衣卫的本质摆在那里,他们是军人,而且还是大明最精锐的军人。
柳淳鼓动朱棣建军校,整顿士兵,他的锦衣卫岂会疏忽,一直以来,负责训练锦衣卫的,正是柳淳的便宜老爹柳三。
三爷虽然许久没有露面了,但是他所做的,却关乎到锦衣卫的基础。
锦衣卫的子弟要加入锦衣卫,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想搞世袭罔替那套,根本行不通。至少军户制度,在锦衣卫彻底消失了。
除此之外,还从军中,学校,民间,三教九流,吸收人才,如今的锦衣卫,不光是兵强马壮,而且还人才济济。
光是千户编制,就多达五十多个……别误会,不是说锦衣卫有五万多人,而是说每个千户负责一摊,比如朝廷六部,锦衣卫就有对应的六个千户,十三个行省,加上应天北平,锦衣卫也有十五个千户……其余九边军情的,各个领域的,还有专门负责诏狱,负责抓人,负责舆论的。
总之一句话,大明朝有的,锦衣卫里面全都有。大明朝没有的,锦衣卫也有。
说穿了,在柳淳的经营之下,几乎变成了一个缩小版的大明朝。
如此强悍的锦衣卫,一旦被惹毛了,会是什么结果,简直不可想象。
柳淳破例穿上了他的飞鱼服。
“我今天穿的是先帝赐给我的,穿这件衣服不是想显示什么,而是单纯想说一件事,在洪武朝,咱们锦衣卫是要吃人的!”
“我接掌锦衣卫之后,一直努力,让锦衣卫变得正规起来,变得讲王法,讲道理。我很欣慰,锦衣卫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了。可我没有料到,竟然有人不跟咱们讲规矩了,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觉得锦衣卫人畜无害,不敢吃人了?”
柳淳笑了,不光是他,在场几十位锦衣卫头子也都跟着笑了。
论起不讲理,谁还能比得过锦衣卫啊!
就好比一只猛虎,好容易让自己改行吃素了,结果一条不知死活的恶犬,非要咬老虎一口,想尝尝虎肉的滋味。
死法有很多种,非要选择一种最不幸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坏了?
短